中国古人养生之道

  古人在清心养生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中国式养生之可行之道,今胪列如下,以供读者借鉴和参考。

  1、安神定心法:孙思邈在《存神炼气铭》中指出:“若欲存身,先安神气。若欲安神,须炼元气。气在身内,神安气海。气海充盈,心安神定。定若不散,身心凝静。静至定惧,身存年永。”既安其神者,方静其心,盈其身;存其身;永其年。

  2、清静无为法:老子《道德经》主张“清静无为”的养生之道。清静无为的方法,要求达到致虚极,守静笃的境界。就是说,要尽量虚其心灵,排除杂念,始终如一的坚守清静,务必心清神静。要做到虚静,“见素抱朴,少思寡欲。”如能这样便可节护专神,延年益寿。老子认为:清净无为者,不做力所不及的事;恬淡虚无者,能淡待生活中的事与物;道法自然者,能顺乎自然以无为生。这样的人可以“贵生”即心“不以事累意”身“不以物累形”。

  3、守神祛病法:《黄帝内经》早有“精神内守”的著名思想,“精神内守”是养生之法,总的要求及功效是:清除妄心;抑制邪念;意念集中,神不外驰,内养元气,外慎六淫,阴阳平衡,气存形全,故而不生病

  4、静神化治法:中国古代医学思想中富有“清静养神”的主张,“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静神化治,动则苛疾起,即清静者,可生元神,化元气,治疾起。“清静者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勿之能害。清静养神可以使机体的生理功能正常抗病力增强,不易生病。

  5、静而能虑法:是儒家的“养神法”主要表现为“虚静坐忘”的修炼方法。《大学》对“静”与“神”的关系作出了明确阐述:“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而在达到静而能虑,必须通过“坐忘”修炼。静坐忘我是儒家的修养大法。

  6抱神以静法:《庄子·在宥》把老子学说发展到到“抱神以静”,“必静必清”的更高度,极力主张“虚无恬淡,寂寞无为”,并以水静则明来说明神之当静,所谓“水静尤明,而况精神”。他认为,只有静而无为,排除忧患,以免神躁,才能长寿。但庄子之心静,并非绝对的静,而是动中之静,心清神静的关键在于心神静而“不杂”要想保养精神完全不动神是不行的,只要排除是累,心神专一不杂,就能做到神静而不躁。

  7补脑修神法:道家强调性命双修,得道成仙,神仙非神话。《隐子》认为“神仙”只不过通过修炼健身,而使头脑清醒,心智发达,神明通达,大觉彻悟而又寿高罢了。修此“神仙”之道方法甚多,但其根本方法是“还精补脑”,“虚静修神”。

  8戒能清心法:“佛家修性养神关键三个字:戒、定、慧。这里的“戒”实际上是“清心法”。戒指戒规,戒律,防止错误和过失,防止恶欲和邪念,可见戒能清心。佛家修性养神,必先修持戒法。佛家有五戒,八戒,十戒等说。如“五戒”:一戒违真,二戒杀生,三戒偷盗,四戒邪淫,五戒妄语。戒能使心静如水,性净如洗,使心神不受杂念,邪念,恶念的污染,从而为“定生慧”扫清一切障碍。

日行一善 功德人生

点我:
标签: 素食文化

相关文章

用香气放松、舒展你的情绪。

用香气放松、舒展你的情绪。

香气 • 凡朴香生活...

蔬菜界“难吃”榜单 营养价值超强

蔬菜界“难吃”榜单 营养价值超强

有些食物因为特殊的味道,被列入“难吃”的榜单,其实这些“难吃”食物的...

玩沉香没有一个好鼻子就废了,教你如何提升嗅觉敏感度

玩沉香没有一个好鼻子就废了,教你如何提升嗅觉敏感度

美好的气味是人生快乐享受之一,但嗅觉也有罢工的时候。引起嗅觉功能产生改变的原因很多,如感冒病毒感染、鼻中膈弯曲、鼻窦炎、年龄增加、车祸或外力造成头部撞击等,均会导致嗅觉神经受损,造成短暂嗅觉减退或永久...

4款常见食物最适合冬季进补 还不快吃起来

4款常见食物最适合冬季进补 还不快吃起来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如何保持健康了,对于养生保健常识也是略有了解,所...

干煸豆角的家常做法

干煸豆角的家常做法

食材:  1斤豆角、3瓣蒜、8根干辣椒、1小碟干花椒调料:  食用油、生抽、白糖、食盐、熟芝麻做法:  1、将豆角洗干净后用手掰成小段,放在盘中备用。  2、将干辣椒剪成小段,蒜切成末,放一旁...

荞麦对控制血糖真的有用吗?

荞麦对控制血糖真的有用吗?

荞麦中含有的铬元素是人体非常需要的微元素,铬元素具有调节血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