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为人处世:对小偷的布施

对小偷的布施

学佛要学习自度、度人,自度必须时刻反省自己的身、口、意三业,若言行不当或有过失,则必须鞭策自己更用心。

度人则必须应机施教,佛陀说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人人的心念都不同,既然不同,就必须因时因地、运用适合众生根机的方法来化导众生,使教法深入其心,如此才是妙法!关键是,必须真正深入众生的心。

有一个故事发生在日本奈良乡下──

在那片广漠的土地上,有一间孤伶伶的屋子,住著青九郎老先生和他的女儿。

某个严冬的夜里,风雪交加,寒风从屋子墙壁的破洞钻进屋内。这对父女都睡得很沈,而外面的风雪愈来愈大。

忽然,小屋的门开了,两个人蹑手蹑脚地潜入。他们听到沉沉的鼾声,就很安心地到处翻找东西,却只找到两包稻米。当他们各自背一包稻米向门外走去时,青九郎老先生突然咳了一声,醒了,他发现门外有人,问道:是谁啊?小偷听到这突然的一问,吓了一跳,脚没踩稳就跌倒了。

老先生起身走到门外,看到两人跌倒在地,很平静地说:外面风雪这么大,两位半夜来造访,赶紧进来喝一杯热茶吧!

两个小偷听了,面面相觑,心想:这老先生明知我们是小偷,为何对我们这么好?分明是个傻瓜嘛!

老先生又亲切地招呼他们说:进来啊!外面这么冷,来吧!小偷以为他是个痴呆老人,没什么好怕的,于是大摇大摆地走进屋里。老先生果然唤醒女儿,要她烧水泡茶。

老先生对小偷说:实在很不好意思,这么冷的天气还劳驾你们来这里,感恩你们!小偷听了觉得莫名其妙,心想:你明明知道我们来偷东西,为何向我们道歉、感恩呢?

其中一位就问说:老先生,你知道我们来这里做什么吗?老先生说:知道啊!但是很抱歉,我虽然有两分多的田地,可是今年欠收,总共才收了这两包稻米。过去欠你们的,原本就应该还,劳驾你们跑这么远来拿,真的很感恩你们!

此时,女儿端著热腾腾的茶出来了,老先生就说:天气很冷,来,喝个热茶吧!两个小偷打从心里觉得惭愧,刚才那位又问说:你何时跟我们借过东西呢?

老先生说:可能是在过去生吧!如果以前没有欠债不还,你们也不会在这么晚的时候来到这里;而且村里有那么多有钱人家,你们却偏要来这荒芜之地,可见一定是有因缘的啊!

另一个一直沉默不语的小偷,这时再也忍不住了,他跪下来,并且五体投地说:真的很惭愧!村里盛传青九郎老先生是诚恳待人的大好人,而我们却以为您是傻瓜,实在很惭愧!

他接著又说:我也曾想重新做人,但是要从头开始谈何容易啊!生活都有困难了,如何做善事呢?

老先生说:我的生活也很困难,可是日子一样可以过啊!其实,清贫的生活很舒服,因为心无挂碍、轻安自在,这是最逍遥的人生。

老先生这分从内心流露出来的安详自在,让这位小偷很感动;他心想:老先生处事泰然,具足定力,而且对清贫的生活如此甘之如饴,内心的修养一定很深厚!于是叩头礼拜,说:您的品德这么崇高,我希望能拜您为师,请您一定要慈悲接受!另一位小偷也说:我也很想学好,请您也收我为徒!

老先生谦虚地说:我和你们一样还在学习中,我们一起来学,相互鞭策鼓励吧!由于这两个人决心改过向善、尊师奉道,所以很恭敬地叩头,礼拜老先生为师。

原来青九郎老先生是位佛教徒,平时修行非常用心、精进,待人诚恳也很有爱心,所以逆境现前时具足定力,发挥智慧与慈悲来观机逗教,感化两个小偷回心向善。

这分定力与智慧,来自于平时精勤不懈的自我修养。修行一定要从自己做起,心若调整得好,不论遇到什么状况都能镇定面对,并且发挥智慧将恶事转往善的方向。所以,平日一定要时刻反省,要多用心!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如何说服肉食者?

如何说服肉食者?

尽管素食人口快速增加,但终究仍属少数,的八大理由,是由美国加州诺贝尔奖提名人约翰罗宾逊在《美国新饮食风》这一本书中所提出来的。分别摘要如下:一、全球绝大多数的大饥荒,都可以因人类放弃肉食而获得解决,...

陈坚教授:贝施特和智????论“恶”的宗教价值——兼谈宗教中的“善恶”观念

陈坚教授:贝施特和智????论“恶”的宗教价值——兼谈宗教中的“善恶”观念

陈坚教授:贝施特和智顗论“恶”的宗教价值——兼谈宗教中的“善恶”观念贝施特和智顗论“恶”的宗教价值——兼谈宗教中的“善恶”观念陈坚(山东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提要:谈“善”论“恶”是宗教中的永恒话题,但...

保持一颗平常心

保持一颗平常心

保持一颗平常心佛法虽奥妙,不出平常心。 禅语日本近代有两位一流的剑客,一位是宫本武藏,另一位是他的徒弟柳生又寿郎当年柳生又寿郎拜宫本武藏学艺时,一见面就问道:师父,我努力学习的话,需要多少年才能成为...

静波法师:入不二法门品 第一讲 上

静波法师:入不二法门品 第一讲 上

静波法师:入不二法门品 第一讲 上入不二法门品 静波法师讲于新加坡(第一讲 上)本文根据录音整理 未经校稿 错漏之处敬请指正整理人慧雪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

当你无法包涵别人时,看看这个故事

当你无法包涵别人时,看看这个故事

早年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一个小和尚讲故事。这个小和尚对自己的头脑、学问、聪明还算比较自信。聪明人当然愿意和聪明人交流,那确实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而碰到学识浅薄、思维纷乱、措辞缠夹不清的师兄师弟,...

忤逆不孝 投胎做猪

忤逆不孝 投胎做猪

清代康熙年间,邯郸有一位侯老太太,秉性仁慈,乐善好施,就现生而论,可说是令人钦敬的好人。但或许由于前生的恶业,她生著一个忤逆不孝的儿子,名叫侯二。侯二的性情,恰与母亲相反,待人极为刻薄,吝啬异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