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为人处世:母亲的远见

母亲的远见

李景让,唐朝人,事母至孝,敬宗初年官任淮南节度史,宣宗时官至太子少保,一生成就得力于母亲的教导。

母亲郑氏光明磊落,识见高远,早年丧夫,家贫子幼,独自承担养育三个儿子的重担。

有一次,她家宅后的围墙下雨坍塌,发现里面埋藏了许多银两,郑氏焚香祷告说:我听说无劳而获,身之灾也(不费劳力而有收获会给自身招来灾难),上天定是因为先夫在世时积善余庆,垂悯我家贫困,特赐这些钱财,但愿孩子们学问有成,这些财物我不敢动用。于是将银两掩埋原处。

皇天不负有心人,后来果然如愿以偿,三个儿子景让、景温、景庄都进士及第。

郑氏教子极严,景让兄弟三人直到年老,犯错时还要挨受鞭打,事情过去了又欢喜如初。

景让担任浙西观察使时,曾因一时震怒将一位牙将杖杀,将士们愤愤不平,意图兵变。母亲在大众面前斥责说:你擅自使用刑罚,岂只上负天子,也使老母含羞九泉!说罢举起鞭子就要抽打。将士们看到这种情景,都感动涕泣,上前劝止,代为谢罪,军心就此安定。(《列女传》、《资治通鉴》)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佛经故事:他死后变成肉团饿鬼受尽痛苦,皆是果报

佛教故事:佛经故事:他死后变成肉团饿鬼受尽痛苦,皆是果报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候。目犍连尊者经常去地狱、饿鬼、畜生、人间、天界等五道中观察众生所受的苦难,例如:地狱中寒、热、烧、杀的苦痛;饿鬼的饥渴、燃烧的悲苦;畜生中的互相啖食、役使的痛苦;世间人们的求不得...

达真堪布:如何选择、依止善知识?

达真堪布:如何选择、依止善知识?

达真堪布:如何选择、依止善知识? 问:想精进修行,依止善知识,该如何选择有缘分的善知识,有什么标准或者因缘?答:显宗有显宗的善知识的标准,密宗有密宗的善知识的标准,大乘有大乘善知识的标准,小乘有小乘...

佛教故事:活得快乐:雪霁便行

佛教故事:活得快乐:雪霁便行

雪霁便行宋朝德普禅师性情天赋豪纵,幼年随富乐山静禅师出家,十八岁受具戒后,就大开讲席弘道。两川缁素无人敢于辩难,又因其为人急公好义,时人誉称他为义虎。宋哲宗元佑五年十月十五日,德普禅师对弟子们说:诸...

慈悲忍辱,天官赐福

慈悲忍辱,天官赐福

台州的彭矩,性情慈祥而且谦逊。他曾经跟另一个人,投宿在同一家旅馆。后来彭矩先回家,那个人遗失雨伞,以为彭矩拿走,便来到彭家怒骂。看见彭矩的表现好像很懦弱,就说:「我遗失衣裳,也要你赔!」彭矩照那个人...

佛与魔

佛与魔

佛与魔谁都有可能成为佛或者魔。心怀善念,乐意去做善事,行善积德,你就会越来越像佛;心怀恶念,贪欲过盛,为了享乐不择手段,坏事做尽,你就会成为魔鬼!有个很出名的画家,总是愁眉苦脸的,因为他想画佛和魔鬼...

西藏有关中阴解脱的两个小故事

西藏有关中阴解脱的两个小故事

从前有一位牧羊人,他常单独带著羊群到山上放羊,到了中午,他就在附近一个大寺庙旁吃中饭。这座寺庙的墙上画有一尊愤怒本尊,但牧羊人根本不知道这画像代表什么,当他吃饭之时,他都会将饭分一半给这位本尊,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