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比丘论苦因

四比丘论苦因

佛陀于舍卫国时,一天,有四位比丘于树下讨论:「什么是世间上最苦的事?」第一位比丘感叹地说:「天底下没有比淫欲更苦的了。」第二位比丘则说:「瞋恚才是天底下最苦的事。」第三位比丘却认为:「天底下最苦的莫过于饥渴的感受。」最后一位比丘则表示:「天底下最苦的是惊怖。」四位比丘在这个话题上争论不休,始终得不到答案。

佛陀藉此因缘,适时前去关心。比丘一看到佛陀,马上停止争论,向佛请示讨论的内容。佛陀说:「你们所认为的,都不是苦的究竟原因。天底下最苦之事来自色身,所有饥渴、寒热、瞋恚、惊怖及色欲等灾祸,都是由于它的存在。所以色身是一切苦恼的根本,也是祸患的根源。众生于三界中茍延存活,互相欺凌,心中亦被忧惧烦恼所束缚而轮回不休。所以,想要脱离世间苦痛,应当寻求寂灭之境,收摄身心,最后达到一念不生,即能证得真正快乐的涅盘境界。」于是,世尊说了一首偈语:

「热无过淫,毒无过怒,苦无过身,乐无过灭。

无乐小乐、小辩小慧,观求大者,乃获大安。

我为世尊,长解无忧,正度三有,独降众魔。」

接着,佛陀对四位比丘说:「久远以前,有一位名为精进力的比丘,具足五种神通。每当他在山中树下独自修行时,总有鸽子、乌鸦、毒蛇和鹿围绕身旁,这让它们感到安稳。鸟兽们白天外出觅食,晚上则回到比丘身边。有一天晚上,这四只鸟兽互相讨论:『世间之苦,何者最重?』乌鸦说:『我认为饥渴最苦。因为饥渴时,身体虚弱,不仅眼睛看不清,而且神志不宁,常常不顾被猎人利刃宰割的危险而自投罗网。我们有很多同伴就是因此而丧失性命。』鸽子说:『淫欲最苦。因为色欲炽盛时,内心失去理智,行为也就毫无顾忌,于是危险就接踵而来,甚至连性命也会不保。』毒蛇认为:『瞋恚最苦。当毒害他人的心念一起,不分亲疏远近都会遭到危险,这种毒意不仅能杀害别人,也会伤害自己。』鹿则表示:『惊怖最苦。每当我在山林旷野间游走时,心中总是怀忧恐惧,害怕被猎人或豺狼捕捉。只要听闻一点儿声响,就会惊慌地逃向岸边或躲到坑洞之中。奔逃时,即使是母子亲眷,也无暇相顾。所以,我认为惊怖是最苦的事。』

比丘听到鸟兽的对话,告诉它们:『你们所说的都是枝微末节,没有探究到苦的根源。天底下最苦之事,莫过于拥有这个色身,我们就是因为它而产生无量的忧愁与畏惧。所以,我舍弃世间一切,出家修行,断除所有欲望想念,不贪着四大的享乐,就是要斩断痛苦的根源,达到涅盘的境界。涅盘即是心念寂灭,没有形相,不受色身的束缚,这才是最大的安乐。』四只鸟兽听了比丘的解说后,便心开意解。」

佛陀告诉四位比丘:「当时的五通比丘就是我的前身,而四只鸟兽就是你们四人。你们在前世早已听闻过苦的真正根源,为何今日还是抱持错误的见解呢?」四位比丘感到十分惭愧,志心忏悔,思惟此理,当下即证阿罗汉果。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经?卷三》

省思

《达磨二入四行观》云:「有身皆苦,谁得而安?」《佛遗教经》亦云:「此是罪恶应舍之物,假名为身,没在老病生死大海。」众生为了满足四大假合的色身,竭尽一生的努力,就是为了追求虚妄不实的感受,不仅看不清世间的真相,更因造作种种恶业,而迷失于苦海当中,不得出离。所以想要得到究竟的安乐,而不沦为物欲下的奴隶,唯有收摄六根,勤修善道,不逐物流转,才能找回真心,最后必能获得真正的自在与解脱。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达真堪布:自身发生了不好的事情就是消业吗?

达真堪布:自身发生了不好的事情就是消业吗?

达真堪布:自身发生了不好的事情就是消业吗? 有时候不舒服或发生不好的事情,师兄们会说“没事这都是消业”。我不理解什么样的事情是消业?自身发生不好的事情就是消业吗?答:如果直接说发生不好的事情就是消业...

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祸由自召

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祸由自召

祸由自召先曾祖润生公,尝于襄阳见一僧,本惠登相之幕客也。述流寇事颇悉。相与叹劫数难移。僧曰:以我言之,劫数人所为,非天所为也。明之末年,杀戮淫掠之惨,黄巢流血三千里,不足道矣。由其中叶以后,官吏率贪...

感情遭遇挫折 一个勾女人法术帮助你

感情遭遇挫折 一个勾女人法术帮助你

有人说人生来就不公平,有人含着金汤匙出世,有人天生就貌美,唯一公平的只有时间,不管有钱没钱、美丽丑陋,时间都会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人。然而即使每个人一天的时间同样长,但岁月在每个人身上留下的痕迹却大不相...

索达吉堪布:学佛的最大好处是什么?

索达吉堪布:学佛的最大好处是什么?

索达吉堪布:学佛的最大好处是什么? 问:学佛的最大好处是什么? 索达吉堪布:就是对生老病死有所准备,一旦出现疾病、死亡,不会觉得特别不幸,反而有勇气从容面对。 一个人只有学了佛,面对这些才会轻而易...

佛教故事:心静自然禅:生命的三大境界

佛教故事:心静自然禅:生命的三大境界

生命的三大境界生命是时间的延续,是精神永恒之循环。生命的神秘莫测,浩瀚无边,引导我们无限遐想;生命的边际虽然不可及,但是,我们自由的梦想却可以随时抵达它的边际。生命的含义犹如我们静坐在思维的瞳仁里,...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佛法解冤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佛法解冤

佛法解冤唐朝京兆尹(掌治京师)殷安仁,家财富裕,向来奉事慈门寺僧众。隋恭帝义宁元年,有远客在殷安仁家住宿。暗中偷取人家的驴,在殷家宰杀,临走将驴皮赠送安仁。到了唐朝贞观三年,有一天,安仁在路上偶然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