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佛心禅语中的人生智慧:欢喜要自己创造

欢喜要自己创造

欢喜是人人都向往的,那么,什么是欢喜呢?禅家告诉我们,欢喜是一种生活的流露,是从自性中表现出来的。有好吃的好喝的,不一定会欢喜,因惟饮暴食吃坏了肠胃,不但欢喜不起来,还会遭罪;疯狂蹦迪打游戏,也不一定欢喜,充其量不过是娱乐,或者是满足一时私欲的狂欢罢了;升官发财了,但生活过得不欢喜,人生也没有什么意义。

欢喜要从哪里来?慧思禅师说:但向己求,莫从他觅,觅即不得,得亦不真。意思是说欢喜要靠我们自己去创造,不能指望别人给予。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件事都有可能引起误会、烦恼、怨气、矛盾,甚至仇恨,所以,指望别人给予是不可靠的。

欢喜与否取决于我们的心境,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好的东西,也没有什么绝对的欢喜,如果你是喜悦的、乐观的,再不好、再普通的事物你也能享受到生命之喜悦。心里装满了欢喜,粗茶淡饭,也会觉得是人间难得的美味,满足那细嚼慢咽的余香;朴实着装,也能知足常乐,深居简出也如人间天堂,安步当车,也能安贫乐道、怡然自得。如内心装满了欢喜,就是路上堵车,也会以欣赏的眼光观看道旁的风景。漫步郊野,看着那绿油油的麦田,或者收获季节那黄澄澄的稻穗,你也会觉得充满了诗情画意。

你可能说现在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竞争压力如此之大,失业率如此之高,愁心事不断,哪儿还有欢喜可言?

有句话说,境由心转,心能转境,那些每天心中充满欢喜的人能够生活得平淡从容、轻松安定、自由自在,不在于他每天都能遇到好事,只是由于他擅长随时调剂自己的良好心态来转境界。由此世界上就没有什么不好的事,就能将所遇到的不悦的事物看得开,世界是很美好的!

从前,有位老太太有两个闺女,大闺女嫁给了一个卖伞的、小闺女嫁给了一个卖鞋的。从此俩女儿出嫁后,老太太整天坐在路口哭,邻居都称她为哭婆婆。

一天,一位老和尚路过此处,看见老太太伤心的样子,便问其缘由。老太太告诉老和尚说:我有两个女儿,一个卖伞,一个卖鞋,看到太阳就想起了大女儿的伞会卖不出去,因此伤心而哭;看到下雨又想起小女儿的鞋会不好卖,因此也伤心落泪。

老和尚说:你应该天天高兴才对啊。

太太擦干眼泪说:我天天发愁,有什么可高兴的!

老和尚开导她说:以后每到晴天就为卖鞋的小女儿高兴,因为一定会有许多人买鞋;到了雨天就为卖伞的大女儿高兴,因为雨天一定有许多人需要雨伞。这样,你就不会难过了。

听了老和尚的一番开导,老太太恍然大悟,也不觉得伤心了。从此,街头便有了一个总是乐呵呵的笑婆婆。

一个人的内心欢喜与否,不在于他拥有什么,拥有的多寡,而在于他如何看待自己所拥有的。也就是说,欢喜是一种猾的心态,是一种纯主观的内在意识和心灵上的满足。世界还是这个世界,如果我们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它,映入我们眼帘的一定是灰蒙蒙的一片;如果我们能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它,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将是阳光明媚、山清水秀。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哼哈一如说:钱

佛教故事:哼哈一如说:钱

钱师父!师父!您看那有钱的大老板又来了。哦!哦!师父,您为什么哦!哦?师父,我看那个人很不顺眼耶!小和尚,别乱说,为什么你看人家不顺眼?师父,我跟您说哦!每一次他一来,您就要我在旁边侍候茶水,他对您...

禅宗故事:怕人笑与盼人笑

禅宗故事:怕人笑与盼人笑

一日,守端禅师和他的师父杨岐方会禅师相对而坐。师问:谁是你之前的师父?守端答:茶领域和尚。师又问:我据说当初他在桥上跌了一跤,就开悟了,并当场作诗一首,十分奇特,你可还记得此事?守端答:记得。师曰:...

汽车翻身安然无恙

汽车翻身安然无恙

汽车翻身安然无恙且再说一位亦是住在万斗六的老师姊,名洪连弥的,他有一位孙女名黄敏,现年十八岁,他自小就受奶奶薰习,八识田中就种下了佛的种子;到十三岁国民学校毕业后要考初中时,自己就会祈求佛菩萨加被,...

明昆长老:南传菩萨道 上 第五章:授记

明昆长老:南传菩萨道 上 第五章:授记

第五章:授记在须弥陀隐士成就了圣洁的修行和证得八定与五种神通之后,世上出现了三界之尊的燃灯佛(Buddha Dipavkara)。三十二瑞相(例如一万个世界震动)在燃灯佛出现的四个阶段发生,即:入胎...

客厅风水禁忌 一不小心就触犯倒大霉

客厅风水禁忌 一不小心就触犯倒大霉

现在的人似乎对于风水学都不怎么讲究,对于家居一般都只看好不好看或者能不能有一定的实用性,因而可能会触犯到一些禁忌影响到运势。那么客厅放什么影响运势?有哪些客厅风水禁忌?一起来看!1、大门左侧晾衣物一...

宽运法师:为什么要福慧双修_一个有关“福慧双修”的公案

宽运法师:为什么要福慧双修_一个有关“福慧双修”的公案

为什么要福慧双修?由于末世众生愚痴太坚固,所以修行不容易成就,更无法从中得到真正的利益与受用,所以现在修行人也好、念佛人也好,真正能得道的,就好像凤毛麟角毛一样,越来越少。因此我们今天有机会听闻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