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我发善心做事,但为何结果却事与愿违?

达真堪布:我发善心做事,但为何结果却事与愿违?

学生:顶礼上师三宝,我的问题是:如果有的时候很诚心地发比较善的心,但事与愿违,并没有向好的方向或者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而是有一些负面的情绪反馈回来,这时候该怎么处理?

上师开示:什么意思?是自己愿行不一致的意思,还是自己做的和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不一致的意思?

学生:是事情有一部分自己可以控制,有一部分是自己控制不了的,自己控制的部分做的很好,但是不能控制的部分就会导致事情没往好的方向发展。

上师开示:就是自己想做好,但是实际没做好,是这个意思吧?

学生:对,差不多。

上师开示:这是肯定的。有些事情我们想做就能做到,有些事情不是我们想做就能做到的。虽然做不到,但是我们也要努力和坚持,总有一天一定能做到的。

比如我们要战胜烦恼和习气,这是有过程的,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战胜,只要不断地努力和坚持,一定有战胜的那一天,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摆脱一切痛苦了。学佛修行就像战场,有失败的时候,也有胜利的时候,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向烦恼习气缴械投降,一定要跟它们斗争到底,因为邪不压正,最终我们一定能胜利。

问:中阴身里四十九天,能观出来本尊或者阿弥陀佛,是否就能往生到净土?

答:临终的时候如果能认识一尊本尊或是一道光,你也就成佛了。但是那时候很难认识到,不是我们现在说的那么容易,那个时候特别的迷乱。本来是佛,本来是光,但是你根本觉察不到。

我们托生、入胎的时候,根本觉察不到这是一个母胎,而认为这是个公园或是一个很好的场所,想游一游,就进去了。业力牵引也是这个意思,迷惑嘛。

临终的时候,如果佛那么庄严慈悲地显现出来,我就很容易认识到,很容易接受,但是到时候不一定。你家人也好,孩子也好,这都是佛、都是菩萨,但是你认识不到。自己业力在牵引,自己心不清净的话,本来阿弥陀佛是佛、本尊,但是他不一定能以清净的形象来显现。

所以还是要自己修,心净土就净了,心不清净土就不清净,人也不会清净的。中阴界也是一样,其实中阴界是一个转化的过程,那时候你稍微能认识到,能转念的话,就容易证悟,容易往生净土,容易解脱,但是那个时候很难。

若是你的心不清净,法性中阴的时候不一定显现什么样的景象,这个心是很重要的。在世的时候,必须要把出离心、菩提心都修出来,有一定的修行的基础,临终的时候往生就容易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净土法门法语:学佛不能自私

净土法门法语:学佛不能自私

我们自己得不退转,我们也希望人人都证不退转。不要我们一个人成佛,你不要成佛,将来我成佛之后,我再来度你好了,这个心量太小了。希望我们大家同成佛道,要有这种雅量才可以。学佛不能自私,我得到好处,不希望...

修行人的十种表面--之七   只研学理不修法为表面

修行人的十种表面--之七 只研学理不修法为表面

学佛修行人钻研学理不是坏事;而坏的就是某些“老学究”“新学研”居士、比丘行人抱着质疑态度,以固守所谓的“严谨务实之学风”,依夫子所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治学观点,把佛法当作理论学术来“研究探讨”...

    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所宣说的一切经典,无不是在讲说调伏自心的方法,因此,向自心打商量并且去观照,才是最重要的。

--- 第一世噶-玛-巴杜松钦巴

 
   首先,让不安定的心安定;
 
   中间,让安定的心稳固;
 
   最后,让稳固的心发挥功用——这样的口诀,是最要紧的。
 
                 
--- 第一世噶-玛-巴杜松钦巴

 
   听闻的智慧,要能认识烦恼;
 
   思维的智慧,要能降服烦恼;
 
   禅修的智慧,要能根除烦恼。

--- 第一世噶-玛-巴杜松钦巴

    弟子的镜子是上师,弟子自心所有的,也会显现为上师身上所有的。

 
   总之,如果不想着上师的功德,只想着上师的过错而不尊敬,这样就没有出离轮回的方法。
 
                   
--- 第一世噶-玛-巴杜松钦巴



    就算有口诀还不够,修持才是最重要的。

 
   总归而言,当临终时睡在自己的卧铺,吞下最后一口饭,亲友们围绕身旁,呼吸或长或短的喘着气时,要能作到由光明走向光明,从喜乐走向喜乐,让本尊空行前来迎接。
 
                             
--- 第一世噶-玛-巴杜松钦巴

 
   有怎么样的弟子,就会有怎么样的上师阿闍黎,无边十方国土哪里有各种具缘的弟子,上师就会生往那里,

 
   由于获得生死自在的上师阿闍黎,对于各种弟子来说,是不可能没有意义的,所以,直至未来的边际,上师会不断地为弟子而来,

 
   因为上师的心,即是金刚总持的心。
 
          
--- 第二世噶-玛-巴噶-玛-巴希

 

    见地,就是显相与空性无二无别;
 
   修持,就是无漏的法身;
 
   行持,就是无碍的本智;
 
   三昧耶,就是清净无垢;
 
   果位,就是“自心即佛”。
 
           
--- 第四世噶-玛-巴若佩多杰

 
   不要看别的地方,就看着自己的心,当你看着自心的时候,看不到任何能见的相;

 
   所谓的见地呢,就是了解真的没有“能修”和“所修”。
 
              
--- 第五世噶-玛-巴德新谢巴


    仅只是一个法脉不能调伏所有的众生,佛陀依着众生各自的意愿给予眷顾,自身对于自己的法脉若能如法而行,这就可以了。
 
             
--- 第五世噶-玛-巴德新谢巴

    痛苦时想起佛法,不算真实;
 
   幸福时想起佛法,那才是真实的。

--- 第八世噶-玛-巴米觉多杰


    如果一个弟子,对他所皈依的具德上师生起了想解脱轮回的真实信心,那么,即使有人毁谤这位上师,他是不会生起贪着或瞋恨的,如果有这样之心生起,表示他并没有真实的信心。

 
   因此,一旦生起“依靠法与上师,就能得到解脱”的信心,即使遇到让自己和他人生起烦恼的因缘,自他烦恼只会完全平息,除此之外,再不会有其他情况。
 
              
--- 第八世噶-玛-巴米觉多杰


    能直接利益到众生是最好的。如果做不到,间接的利益众生,不伤害众生,而尽力去说法、思法、修法、集众、立寺、建塔、塑像等,如此造福积德的一切思想与行动,将成为大菩提的因。

 
   若是没有利益众生的想法,或者就算有,但行为上却做出会伤害众生的闻思修与积聚福德的一切相似法,不会成为成佛的因,因此,需要善巧的放下。
 
                
--- 第八世噶-玛-巴米觉多杰

    虔诚地顶礼一位菩萨,即是顶礼一切菩萨。为什么这么说呢?虽然诸佛菩萨为了随类调伏众生,而不定地示现带有各乘法教的化身,但事实上,法门只有一个,道只有一个,果只有一个。因此,你听闻菩萨名号的信心而生的善果,与见到佛色身的福德而生的善果是相同的。
 
                

 ---第十世噶-玛-巴确映多杰

 
   在执着万事万物是恒常的无明轮回中,我们一直陷于“我的”、“你的”的纷争里,到了判定善恶的牢狱时,自作的一切,肯定成熟到自己头上。

 
   因此,一切如母有情啊!因果的分别,不要颠倒。
 
                 
--- 第十六世噶-玛-巴让炯多杰

 
   一个人对阿底峡尊者大喊说:“请传我口诀!”
 
   阿底峡微笑的点点头说:“我的耳朵很好、很好。”
 
   并大声地喊回去说:“口诀在信心!信心!”
 
                
--- 噶当派教言

 

    所谓佛法,没有别的,无非尽力让自心生起慈悲,

 
   尽力趋入离戏论的真实本性,尽力利益众生——就是这样的智慧罢了。
 
                
--- 帕莫竹巴

 
   瞋心大小,在被身分地位比自己低的人欺侮时,就看得一清二楚。
 
   我慢大小,在自己学问有些增长时,就看得一清二楚。
 
   嫉妒大小,在别人抢到好位子时,就看得一清二楚。
 
   贪欲大小,在春风得意时,就看得一清二楚。
 
   吝啬大小,在布施自己的财物时,就看得一清二楚。
 
              
--- 藏巴加惹大师

 
   不贪着此生,就是最好的供养。
 
   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有情众生,就是最好的利生。
 
   满足于任何事物,就是最富有。
 
   到哪个地方都行,就是最好的故乡。
 
   睡在哪里都舒服,就是最好的豪宅。
 
   有助益的觉受生起,就是最好的朋友。
 
   彻底完成着手开始的事,就是最好的好汉。
 
   自己能做得了主,就是最有权威的话语。
 
   心不被贪嗔所驱使,就是最好的悲悯。
 
   没有不如法的心意,就是最好的戒律。
 
   心意具有觉证,就是最好的空行聚集。

---藏巴加惹大师

 
   一般人只喜欢高深的法,不能满足于初基的法,只喜欢那些说空空的、无无的、高高的法,只是人们的证解范围里,却没包含法的力量,

 
   光是大圆满法没有用,还要有大圆满人才行。
 
          

 ---央滚巴大师

 
   听到一个法、两个法就要去修;知道一点、两点也要结合在心上。若不将法灌注在心上,就像面粉与水,若不混合一起,却让法和人之间,有着能容纳下一个人的空间,法就起不了作用了。
 
           
--- 央滚巴大师

证悟者的心要口诀!

    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所宣说的一切经典,无不是在讲说调伏自心的方法,因此,向自心打商量并且去观照,才是最重要的。--- 第一世噶-玛-巴杜松钦巴&nbs...

中国名人故事:庞伟决赛扩大领先 688.2环勇夺10米气手枪金牌

中国名人故事:庞伟决赛扩大领先 688.2环勇夺10米气手枪金牌

庞伟在预赛中表现稳定,他以586环的成绩闯入决赛,他取得两环的领先优势,而另一位中国选手谭宗亮则排名第九位被淘汰。首次参加世锦赛就取得金牌,这一次出征奥运会,庞伟力争再接再厉夺取金牌。 .no-mo...

富豪中谁的出生时辰好 不妨来看看香港富豪李嘉诚的分析

富豪中谁的出生时辰好 不妨来看看香港富豪李嘉诚的分析

相信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能够事业有成,成为富甲一方的富豪,甚至是富豪,不过不是谁都有这样的好名,从八字当中就能看出一个人有没有当富豪的潜质。而有的人虽有成为富豪的八字特点,不过八字不够好,因而很快就会...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冷酷的心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冷酷的心

冷酷的心从前,有一位国王,性格冷酷。他的国度里所有的地方都盖在厚厚的白雪之下,从来就没有泥的芳香和草的翠绿。他十分渴盼春天来到他的国家,但是春天从来都不肯光临。这时,一位流浪已久的少女,来到了皇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