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智慧故事:印刻效应

1910年,德国习性学家海因罗特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鹅,会本能地跟在它第一眼看到的自己的母亲后边。但是,如果它第一眼看到的不是自己的母亲,而是其它活动物体,它也会自动地跟随其后。尤为重要的是,一旦这小鹅形成对某个物体的追随反应,它就不可能再对其它物体形成追随反应。用专业术语来说,这种追随反应的形成是不可逆的,而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它只承认第一,无视第二。

这种后来被另一位德国习性学家洛伦兹称为"印刻效应"的现象不仅存在于低等动物里,而且同样存在于人类之中。几乎所有的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都知道,人类对最初接受的信息和最初接触的人都留有深刻的印象,他们用 "首因效应"等概念来表示人类在接受信息时的这种特征。

于是我们发现,人类对任何堪称 "第一"的事物都具有天 生的兴趣并有着极强的记忆能力。 不经意地你就能列出许许多多的第一。如世界第一高峰,中国第一个皇帝,美国第一个总统,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等等,可是紧随其后的第二呢?你可能就说不上几个。看来,人类确实像那只小鹅那样,承认第一,却无视第二。

在生活中,人同样对第一情有独钟,你会记住第一任老师;第一天上班;初恋等等,但对第二则就没什么深刻的印象。在公司中第二把手总不被人注意,除非他有可能成为第一把手;在市场上第一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往往是第二的倍数

评语:宁做鸡头,不做凤尾。活在别人阴影下,不如去另辟天地。当然这要看个人的能力而定,你如果没有强烈的开拓能力或仍处于学步阶段,那就跟在别人屁股后边吧,至少风险小些。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动物的故事:狗坟

佛教故事:动物的故事:狗坟

狗坟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那年,我十三岁,正在县二中读书,因在家的日子不多,所以每次放假回家,奶奶总喜欢向我唠叨村里的新鲜事:李婶家的大哥相亲啦,王姨生小孩啦,贵生娶媳妇啦可奶奶说起邻居葛妈家的事,总...

魏德东教授:唯识思想与佛教修学

魏德东教授:唯识思想与佛教修学

魏德东教授:唯识思想与佛教修学魏德东提要: 我主要和大家讨论四个问题。首先是唯识的基本义理,我希望能用三个命题予以概括,这就是万法唯识、八识理论和转识成智,最后讲一下唯识思想与佛教修学的关系。关键字...

人畜轮回

人畜轮回

话说1923年,江北泰兴有一个无业游民,名唤施庆钟,此人一向不务正业,胡作非为,再加上生性凶悍,动辄霸道横行,鱼肉乡民,使得乡民畏之若虎,避而远之。这一年,施庆钟突然大病不起,生命已危险的像风里残烛...

阿秋喇嘛:上师与弟子

阿秋喇嘛:上师与弟子

阿秋喇嘛:上师与弟子 一个人能够在现世中遇到一位证得究竟智慧的上师,依止他,经由他的指导而生起强烈的出离心与菩提心,并通过亲近上师身语意而涌现对实修实证的渴慕,进而全身心地摈弃今生,把自己投入到实证...

佛教故事:智慧故事:我把名声送给你

佛教故事:智慧故事:我把名声送给你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年幼时,家境贫寒。父母从英国移民美国定居,刚落脚时供不起卡耐基读书,卡耐基只能辍学在家。有一次,别人送给他一只母兔,很快,母兔又生下一窝小兔。这下,卡耐基犯了难:因为他买不起豆渣、...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如果很重,为什么不放下呢?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如果很重,为什么不放下呢?

有个弟子去见他的师父。师父问他:你最近怎么样?他说:我的心总是非常沉重。然后徒弟就开始诉苦,讲他不欢喜什么、什么事不舒服,半小时过去了,师父一言不发,始终安静地听着。等到他快讲完的时候,师父说: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