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内外都成熟之修行人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日,佛陀告诉比丘们:“世间果实有四种类型,是哪四种呢?有的果实未成熟而外观似已成熟;有的果实虽已成熟,外观却好似还没有成熟;有的果实成熟了,外观也已成熟;有的果实尚未熟成,而外观也还没成熟。比丘们!当知世间的果实有这四种类型。”

  “同样地,世间也存在四种类型的人,是哪四种人呢?有些人虽已成熟,却没有成熟的外表;有人还没成熟,而有着成熟的外貌;有的人尚未成熟,外貌也不成熟;有些人成熟了,外貌也很成熟。”

  “什么样的人是还没成熟,而有成熟的外貌呢?有些比丘往来行走不急不躁,眼目瞻视随佛所教,着衣持钵时也如法行步,两目视地不左右顾盼,然而,这些比丘实际上却是违犯戒律、不顺法行,佯装威仪具足,这并不是真正的沙门,梵行不清净,却自称行清净行,所有作为尽是败坏根本、破坏正法,这就是尚未成熟,而有成熟外貌的人。”

  “什么样的人是已经成熟,而没有成熟的外表呢?有的比丘行为似无约束,实际上却精进多闻,修行众善,心持戒律,具足威仪,若有少许非法恶念,便心生畏惧,这样的人就是已经成熟,而没有成熟的外表。”

  “什么样的人是不成熟,而外貌也未成熟呢?有的比丘不持戒律,不懂行走礼节,也不知出入往来的威仪,着衣持钵时,六根散乱,心常攀缘,贪着色、声、香、味、细滑之法,这类比丘违犯禁戒,不行正法,没有沙门的威仪,又酷似沙门,梵行不清净,却似修清净行,所作所为败坏根本,无法掩饰,这就是未成熟,外貌也不成熟的人。”

  “什么样的人是已成熟,而外表也很成熟呢?有的比丘持守戒律,出入行进安详自在,知进知退,眼目瞻视间,安定作主威仪具足,勇猛精进,修行众善,威仪礼节皆已成就,若有微细的非法恶念,便心生怖畏,何况是大恶、非法造作,这就是已经成熟,而外观也很成熟的人。”

  “比丘们!世间有这四种类型的修行人,大众应当落实修行,学习成为内在已成熟,外在也成熟之修行人。”比丘们闻佛所说,心生欢喜,依教奉行。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经·卷第十七·四谛品第二十五(七)》

  省思:

  佛陀以印度的庵摩罗果生熟难知,来教喻修行人,了解何者是外熟内生、内熟外生、内外俱生、内外俱熟之行者。永嘉大师云:“但自怀中解垢衣,谁能向外夸精进?”学人应当自我惕励与期许,奉行佛陀教诲,透过不断地反省检讨,惭愧忏悔,在菩提道上一步一脚印,踏实修行,作一名内外俱熟的行者。

 

点我:

相关文章

伞盖供养

伞盖供养

  有一天,佛陀率领着弟子们前往郁单罗延国的某村落教化。当时,正逢溽暑,天气燠热,没有一点儿凉风。  有一个牧羊人看见佛陀身放光明,心想:佛陀是三界至尊,是何等伟大的人,还冒着如此炎热的天气出来游化布...

两个小孩前世的愿力

两个小孩前世的愿力

  《百业经》是佛陀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动人的故事,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猎人等人物,形象地阐明了善恶之因必感...

《大智度论》里的故事 大医王

《大智度论》里的故事 大医王

  某年,佛住在舍婆提国的时候,有一位在家信徒,曾央求佛和教团的一群出家人,能够驾临自己家里吃饭。  通常,佛会停在精舍里接受饮食,系基于下面五种因缘。第一、正在打坐,要进入三昧的时候。第二、意欲...

海涛法师:讲故事 我要当国王

海涛法师:讲故事 我要当国王

  有一年夏天,一个修行僧和一位婆罗门在同一座山里隐居修道。  一天,修行僧问婆罗门:「你这样辛苦修业,为的是什么呢?」  婆罗门得意洋洋地回答:「告诉你吧!我苦修的目的是想来世投身当国王。」  ...

喝大悲咒水证得天眼通

喝大悲咒水证得天眼通

  吴氏,都官(掌理军事刑狱)员外郎吕宏的妻子。吕宏早就明瞭佛教义理,与吴氏同一志向清净修行。吴氏有二位侍女,也断绝荤腥肉食,其中一位喜好修禅,不久之后生病,在谈笑中坐化往生,如蝉脱壳般地自在解脱...

海涛法师:福德的力量

海涛法师:福德的力量

  昔日维卫佛带领比丘六万二千人,出山回其文王的国土。国王得知维卫佛归来,为了广纳僧人,便在城外划地大兴精舍,使六万二千比丘僧人得以安居修行。  有一位比丘,告诉左右住户人家,想请他们再亲自建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