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脱而行布施

  《大庄严论经》中马鸣菩萨提到,布施,应当是为了得解脱,而不是为了得到更多的财物,才行布施。若为了得到更多的财物所做的种种布施,不名为真正的布施;若为解脱而布施,将来能得无生及涅槃之乐。有智慧的人应当为了解脱而行种种布施。

  过去,我曾听闻过一段故事:

  有一位檀越施主来到僧房当中,设大施会供养众僧,与这位檀越熟识的道人向僧中的上座长老说道:“今日这位檀越所供养的饮食十分精细、美好,您应当要为这位檀越耐心说法。”

  这位上座长老其实是一位已证得三明、六通、具八解脱的圣人,能够深知众生心。上座长老用心观察后发现,原来这位檀越是为了得到更多的财利才设这场供僧大会。于是上座长老为檀越开示三恶道苦,说道:“善哉!善哉!大德,您今日所设的供养正是时候!这些饮食,色、香、美味皆具足,而且极为清净,将来即便在三恶道中,您将无所乏少,如您今日所布施的这一切。”

  这位道人在旁听了觉得疑惑,便问上座长老:“您为什么向他祝愿:这些饮食,将来在三恶道中皆不会缺少?”长老答:“这位檀越因不习学戒律,而为烦恼所驱使、障蔽了,且是为了求五欲之乐及诸财宝、畜生,才设此供僧大会。我观察这位檀越的因地发心,才如此说的。”

  长老于是以偈说道:

  “施者所生处,财宝极广大,

  以恃财宝故,能令起憍慢。

  憍慢越法度,盲冥愚凡夫,

  以越法度故,则堕三恶趣。

  处于三恶道,犹如己舍宅,

  若生人天中,如似暂寄客。

  是故戒施伴,俱受于涅槃,

  戒能得生天,施能备众具,

  所作为解脱,必尽于苦际。

  譬如种藕根,花叶悉具得,

  其根亦可食。修行于施戒,

  亲近解脱林,快乐喻花叶,

  根喻于解脱。是故修戒施,

  必当为解脱,不应为世利。”

  典故摘自:《大庄严论经·卷第六(三七)》

  省思:

  故事中的檀越虽然懂得布施培福,却不明了布施的目的,是为了去除悭贪烦恼、舍除五欲之乐而得解脱。永嘉大师言:“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倘若为了财物而布施,即便将来生到天上享福,待福报享尽之后,犹会堕落、轮回、受苦。唯有以清净心、修道之心至诚供养,才能依布施得大利益,成就清净解脱。

 

点我:

相关文章

大贤不贤

大贤不贤

  舍卫城中有甲乙两人合做生意,他们把货物装载上车,下乡销售,获利而返。不善的甲商人就思忖道:「长久以来,我的朋友吃粗恶的食物,睡在简陋的地方,身心疲乏,这次回到他家以后,一定会放任吃各种美味的饮食,...

圣凯法师:对于财富的理解,我们一般人都认为就是金钱

圣凯法师:对于财富的理解,我们一般人都认为就是金钱

  有这样一个故事,虽然很平常,却意义深刻。  瑞士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电子户籍卡的国家,在这里,婴儿一出生,医院便会立即打开计算机,通过户籍网络看他(她)是这个国家的第多少位成员,然后以此为编号开...

《江慎修居士选录》:逸牛寻仇张四儿(29-31)

《江慎修居士选录》:逸牛寻仇张四儿(29-31)

  内容:  29.逸牛寻仇张四儿  30.冥刑肿腿的茅氏子  31.劝悔免锯的衡州道人  29.逸牛寻仇张四儿  泸州人张四儿,家里以杀牛为业。某日,卫军马洋从家乡牵牛到泸洲时,牵牛的绳子忽然断...

海涛法师:让生命离苦得乐的老师

海涛法师:让生命离苦得乐的老师

  达耶他 唵 牟尼 牟尼 嘛哈牟尼耶 梭哈,「南无」就是我们用生命来学习,「本师」就是生命的导师,我们的生命要离苦得乐,要有这个生命的老师,学校的老师是生活的老师,或者是读书的老师,但是生命的生...

不会喝茶?那就先学喝茶

不会喝茶?那就先学喝茶

  唐未五代时期,群雄逐鹿,硝烟四起,当时的闽王名叫王审知。他为了收容人心,祈求江山永固,也为了忏悔滥杀无辜的恶业,开始笃信佛教。他曾创下剃度两万人的壮举,并先后拜请雪峰义存、鼓山神晏、武夷扣冰诸大禅...

兄弟修道

兄弟修道

  兄弟二人皆立志远游修道,无奈父母年迈,弟妹年幼,老大家里还有病妻弱子,所以一直未能成行。  某日,一高僧路过,兄弟二人要拜其为师,并将家中难处诉说一遍。高僧双手合十,微闭双目,喃喃自语: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