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大修行者能代众生消业吗?

大修行者能代众生消业吗? 

是的,有人作如此说,大修行者能代替有缘的众生受报。比如有人说,虚云老和尚遭受

云门事件,拷问毒打,遍体鳞伤,几乎致死,是代全大陆的中国人受难。又有说某某大喇嘛

或转世者因害某种痛苦的疾病死亡,是为了替代全人类消业。或者某某大修行者,以种种苦

行,如冬天雪中卧,夏天烈日下坐;或用其他的人为方式,来折磨肉体,为了祈求某些人或

人类大众的平安、健康。其实这都是似是而非的见解,不是佛法的正见。 

佛法所讲的因果,是众生共同的,各自造作不同的别业受别报,多人造作相同的共业受

共报;造恶业受苦报,造善业受福报。例如众人都吃饭众人都能饱,众人不吃饭众人皆饥

饿;一人吃饭不能使得众人皆饱,一人不吃饭也与众人的饥饱无关。所以说,各人生死各人

了,各人罪业各人消,正如《地藏经》说:「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

受。」 

大修行者的修行力量,的确能够影响其他的人:在某地有一大修行人,那地方的大众都

会受到益处;某时出了一大修行人,那一时代的人都会受到帮助,那是大修行者行持力的感

应及其言行的感化,使得大众趋善避恶,使得鬼神调柔护持;但这也是由于当时、当地众生

的福德所感,而有大修行者出现,不是大修行者能代众生消业。 

如果大修行者也发生灾难、恶疾,那有两种可能:一是圣人示现凡夫相,视同凡夫,受

灾受难,是为了能接近凡夫大众,感动凡夫众生;二是因为大修行者本身的业报所感,最后

身的佛及罗汉还要受报,何况是一般凡夫阶段的大修行者。有的是因精进修行,使天魔恐

惧,或往昔的冤家债主现生于神鬼道中者发愁,唯恐大修行人,出离生死之后,不再受其控

制,无法索取所欠的债务,因此而有种种的大魔难、大疾病,纷纷降临。也有由于大修行

力,使得应堕地狱、畜牲、饿鬼的罪报,而以人间的灾难、疾病来抵偿,称为重罪轻报。所

以大修行者的灾难、疾病都是好现象,不过不是为了代众生消业障。 

至于代受果报、代消业障的观念,是沿袭神教的思想而来。比如,耶稣基督是代世人赎

罪而死于十字架上;中国的民间信仰也相信菩萨能够代众生消业障,比如,相信药师佛既号

称「消灾延寿」,必能代众生消业,或认为地藏菩萨入地狱度众生,也就是为了代众生消

业;更有人为了父母及亲人的消灾、延寿,而有发愿自己吃素、出家,或者减寿、借寿等的

信仰,这些观念和做法虽出自一片好心,但和根本佛法的因果律却不相应。 

我们只能以行善、持戒以及大修持的功德力量回向众生,使众生获益;就像是用镜子接

受到阳光,折射至黑暗的所在,使得本是黑暗之处,也能得到光明一样。可是如果是盲者,

还是看不到光明的;能见到光明的,还是因为他有眼睛,那便是说本具善根的人,才能得到

大修行者的帮忙。所以,佛教对于非理性的苦行以及借寿等的迷信行为,不予赞成。 

有人认为修行人或者是通灵的灵媒,能够为人消业、治病、赶鬼、驱魔,这在民间信仰

的层次,的确受到肯定。但是佛说定业不可转,该受的果报,必须接受;民间信仰的宗教力

量,虽也能够有若干的功效,但是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 

用咒术力或修行者的心力,可为他人的业障做一时的阻挡,但是如果阻挡太多,或勉强

阻挡,施术者或修行者的本身就会受到反击而致疾病,甚至死亡;那好像是用三合板去阻挡

山洪爆发,必定也将被洪流冲走,这不是代众生消业,那是他自己造业而受到果报。因他违

背因果,虽存心做好事而使人家暂时不受报,事实上却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决没有造了

恶业,而能不受恶报的道理;违背自然,即是违背因果。 

不论以咒术的神王之力或修行者的心力助人,必须基于相对的原则,那就是受助者的善

根以及心向的转变,加上修行者的咒力或心力才能产生正面的效果,那叫感应道交;这还是

在合理的原则下,所产生的效果,不是代为消业。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达真堪布:怎样才能使布施、持戒等善法成为解脱成佛之因

达真堪布:怎样才能使布施、持戒等善法成为解脱成佛之因

达真堪布:怎样才能使布施、持戒等善法成为解脱成佛之因 问:怎样才能使布施、持戒等善法成为解脱成佛之因?达真堪布答:有智慧的摄持,持戒、忍辱、布施,精进、安忍、静虑才可以成为波罗蜜,才可以成为菩提之因...

学佛改变了心态,我从鬼门关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学佛改变了心态,我从鬼门关转了一圈又回来了

我是江苏省张家港市的一名退休女职工,今年 75 岁。1995 年在农历四月初八释迦牟尼佛诞日那天,我皈依了三宝,也认真恭读了几部大乘经典。南无释迦牟尼佛以无量的慈悲、忍辱来度化众生,随缘引导众生走出...

观世音菩萨传:救孤蝉公主受伤 医创瘢国王悬赏

观世音菩萨传:救孤蝉公主受伤 医创瘢国王悬赏

救孤蝉公主受伤 医创瘢国王悬赏话说宝德后听了葬蚁之事,将妙善公主教训了一番,她一边连连称是,一边待娘娘住口之后,便又接看说道:‘母后有所不知,蚂蚁虽然是微小的虫类,但到底也是一个性命,孩儿看了它们两...

宋代孝子:朱寿昌

宋代孝子:朱寿昌

朱寿昌,字康叔,宋天长同仁乡秦栏人,《宋史》载有他弃官千里寻母之事。他是流传甚广的古代“二十四孝”中的一位。朱寿昌的父亲朱巽是宋仁宗年间的工部侍郎,寿昌庶出,其母刘氏是朱巽之妾。朱寿昌幼时,刘氏被朱...

如何成为真正有益于人类社会的人才

如何成为真正有益于人类社会的人才

《世法哲言》(十)唯诵文章是无知,文学之才唯附实,而今大学四书五经,为文弗施者,收之弗能养其己,放之不利其众或,唯诵何益之有,施诗文于社会之用,造益利众者,是为转知化实也。在社会中有这样一种偏见,往...

佛教故事:玄奘法师传第十七卷

佛教故事:玄奘法师传第十七卷

玄奘法师传第十七卷奘师等一行人出了那罗僧诃城,向东行至波罗奢大森林,忽然遇到一群盗贼,有五十几人,把奘师及随行的人衣服财物全部夺走,并挥刀押到路旁一个干枯的池中,想要加以杀害。幸好池中多荆棘杂草,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