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花供佛,功德尽虚空遍法界

  我们先讲个故事,在藏经中,有一个人到达波罗提木叉寺,见到庵摩罗树,上面开了黄金色的花,他就采了一朵花,走到释迦牟尼佛的像前,看释迦牟尼佛的像这么微妙,这么圆满。于是乎他就把这朵花拿来供养在释迦牟尼像前。

  他用手捧着到寺庙里来了,他看见释迦牟尼佛像,很庄严,他就念佛,因为念佛的功德,他身上顿时发热,每个毛孔都张开了。供花的时候,他想,佛是大慈大悲的,佛是智慧的,佛是福慧两足尊的,佛一定能加持我,他是以这样诚心供养花。

  这时佛涅槃之后还没有很久,证了阿罗汉果的道人还很多。于是供花的人就去问证得六通的阿罗汉了。他问大德:“你已经得了阿罗汉果,你知道我供花有好大利益?”

  这位罗汉就入定观察了。观察完了,他说:“我看到你供养这朵花,你身体的报身舍了之后受天上的福,一生至千万亿世,这是一大劫。从一大劫到八万大劫,你的福还没有完,以后的我就不知道了。”

  因为罗汉的神通只到八万大劫,再上去他不知道了,围着凑热闹的人就问阿罗汉说:“你老人家有神通,你答复不出来,就到天上去问弥勒菩萨吧!”

  于是这位阿罗汉一入定,他的灵魂神识就到兜率天去问弥勒菩萨了,弥勒菩萨说:“这人只受世福,果报还没有尽,这种事唯佛与佛乃能究竟,一切补处菩萨都不能究竟,你等我下去成了佛之后,再来跟你说。”

  这是说他以这样心情供养一朵花,弥勒菩萨都说不尽他的福德,供养一朵花就有这样的功德。布施的功德还得随你的心,物质的多少在我们世俗的眼中是有关系的,在圣境的眼中就不在乎了。

  这段故事是说,大家在供养布施的时候,不但给他物质上的供养,还要法供养,愿他不贪着世间的福德智慧,愿他将来一定能成佛,那你这个功德就没有办法说了,惟佛与佛乃能究竟。

  本公众号的转载文章仅作公益性分享,除确实无法确认作者外,我们都会注明作者和来源。在此向原创者表示感谢,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与我们联系删除,谢谢!

  本文内容转载自网络。

 

点我:

相关文章

《百喻经卷下》:84、月蚀打狗喻

《百喻经卷下》:84、月蚀打狗喻

  【译文】  从前阿修罗王看见月亮皎洁明亮,就用手把月亮遮住了。没有知识的民间百姓,把这怪罪到狗的身上,见狗就打。  世俗凡夫亦是如此。贪欲、瞋恚、愚痴三毒的危害,想修苦行获得解脱,躺卧于棘刺丛...

《百业经》:(55)宝贤龙子——供养皈佛授记独觉

《百业经》:(55)宝贤龙子——供养皈佛授记独觉

  译序(摘录)  《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

大安法师:恕道从善语做起

大安法师:恕道从善语做起

  修行要“远离粗言”,粗言就是粗恶的语言,包括妄语、绮语、恶口、两舌四种口业。要远离粗言,不能去说,因为既害人又害己。  在身、口、意三业中,最容易犯的就是口业——口无遮拦嘛。因为我们都有这种烦...

杀瞋

杀瞋

  有一个婆罗门生养了一个瞋心很重的女儿,经常触怒婆罗门,惹他生气。  有一次,女儿又把婆罗门气得七窍生烟,因而萌发杀女解恨的念头。继而念头一转:「我还是先去拜访佛陀,或许佛陀有方法可以教导我。」  ...

百喻经新白话版5

百喻经新白话版5

  63.伎儿著戏罗刹服共相惊怖喻  昔日乾陀卫国有艺人们,因为当时闹饥荒,要到别的地方谋生。途中经过婆罗新山,在这山中,素来有很多恶鬼、食人罗刹。  当时艺人们会聚一起住宿山中,山中风寒,就烧火...

劝人归依三宝,得何种福报?

劝人归依三宝,得何种福报?

  时,阿那邠祁长者白世尊言:“若使有人出物雇人使事佛者,其福云何?”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长者,乃致斯问,天、人得安,乃能问如来斯义。善思念之,吾当为汝说。”时长者从佛受教。  当时,须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