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一回拜众童子

  第一回拜众童子

  据传,在很多年以前,有个地方名福城,城中有一个长者,年近半百,膝下无子,家境贫寒,日子难度,感其命苦。他听说释迦牟尼佛已成正觉,正在释多林与诸菩萨说法,便跑到佛前,投地就拜,放声大哭道:“佛陀啊,不知我前世造了什么恶孽?使我如今苦难,您老人家能拔济众生苦难,请与我解脱吧?……”。

  佛陀睁开慧眼看了,道:“善哉来者,苦乐同道,去来无差。缘聚则生,缘散则灭。风吹云散,又一重天。”

  老者想问明白,可是佛陀再也不说话了。老俩口只得回家,一路上揣摸不透佛陀的话意,颠颠跛跛地走进屋里。

  不知怎的,老者回家感到心情舒畅,无所顾虑,虽然加重穷困,也不再为此苦恼。

  一天夜里,老俩口睡得正香甜,忽然满屋金光灿烂,香气扑鼻。老俩口起来一看,地上裂开了大门,放出七宝金光。正想看个明白,但剎时一片漆黑。老俩口起床开门,见门前院中耸立着一座庄严雄伟的七宝楼阁,金碧辉煌,飞檐斗阁,八面玲珑。不知是从何处飞来的?老俩口爬上楼去,四面观望,云霞缥缈,群山起伏,好不喜人。正欢喜之际,女伴突然昏倒,腹中微动异常,感其恶心于途,知其身怀六甲。

  十月临盆,娃娃下地。天上忽然一声巨响,霞光万道,地下涌出众宝。金、银、琉璃、砗磲、玻璃、珍珠、玛瑙、遍地皆是。顿时成了宝的地、宝的屋、宝的世界。还有各种香、衣、财物,充满库藏。凡所应有,无所不具。老俩口喜不胜喜。因此,给这孩儿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叫他善财。

  谁知,不久,这阁楼突然不见了,只留下了财宝。老俩口不愁吃穿,日子过的舒心,精心抚养孩儿不在话下。

  老俩口很善良,把金银财宝施舍救济穷人,时间长了,钱财布施完了,善财一家又过着十分贫苦的日子。

  善财渐渐长大至八岁,勤奋好学,聪明过人,读了很多书,且又性格温柔,人们都夸他是个好孩子。可是家中无米下锅,百姓都过着贫穷的日子,连借都借不到。父母为了孩子活命,有点吃的都给孩子吃了,自己饿得患了肿病,离开了人世。善财更苦了,但他不知这是什么道理,想要寻求解脱众生苦难的办法,能过上美好的生活。

  一天,善财在家门玩耍,看见一个约摸十五、六岁的童子,骑在一头青狮背上,随后跟着若干童男童女,穿戴整洁,欢喜活跃,浩浩荡荡好不威风。善财看得高兴,又觉得奇怪,上前拜道:“你们日子过得美好,怎么不管众生苦难,怎样才能解脱众生困难?”可是那些童男童女,谁也不理他。善财又去礼拜询问,还是如此。善财想不通这是什么道理,为什么有的人穷,有的人富,只得呆呆地望着那一行人走远了,便伤心地哭起来。哭了一会儿,忽然心中一亮,自言自语道:“我明天一定要去找到他们,寻求怎样解脱众生苦难的道理。”

 

点我:

相关文章

用一个故事告诉你,佛是什么

用一个故事告诉你,佛是什么

  一位聪明的那先比丘,从他的智慧流露事迹中,可以知道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奇人。有一次,弥兰陀王故意要非难那先比丘,就诘责他说:“你跟佛陀不是同一个时代,也没有见过释迦牟尼佛,怎么知道有没有佛陀这个...

《百业经》:(76)迦叶尊者——功德无量世尊亲赞

《百业经》:(76)迦叶尊者——功德无量世尊亲赞

译序(摘录)《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人物,形...

佛经故事:佛陀是如何对待诽谤伤害自己的人

佛经故事:佛陀是如何对待诽谤伤害自己的人

昔者王子兄弟二人被驱出国缘第二十二  昔有王子兄弟二人。被驱出国到旷路中。粮食都尽。弟即杀妇。分肉与其兄嫂使食。兄得此肉。藏弃不啖。自割脚肉。夫妇共食。弟妇肉尽。欲得杀嫂。兄言莫杀。以先藏肉。还与弟食...

佛门映像:《释迦牟尼佛广传》五 安忍品69 旁生亦行持安忍

佛门映像:《释迦牟尼佛广传》五 安忍品69 旁生亦行持安忍

  释迦牟尼佛广传(上)  全知麦彭仁波切 著 索达吉堪布 译  五安忍品  69、旁生亦行持安忍  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妙鼓龙王,它有一弟名为近鼓龙王,也即后来之阿难尊者。二龙有次前往鼓声龙王处,...

海神请法

海神请法

  佛陀时代,在舍卫国有五百位商人,為即将展开的航行寻宝计画,慎重而热切地商议著:「大海!变幻莫测,虽藏有眾宝,但却也蕴含无限危机!」「是啊!若没有了解海性的人相助、指导,此行如何圆满顺利达成任务...

佛教故事:千万别将好运逼走

佛教故事:千万别将好运逼走

  佛经故事:千万别将好运逼走  佛陀时代,每位弟子对佛陀都很敬仰和尊重,偏偏有位——提婆达多常常在僧团中搬弄是非,他虽然出家但对佛陀却有嫉妒的心理,所以,常故意制造是非使人和人之间的情感分离,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