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义法师:和父母有代沟,怎么处理?

知义法师:和父母有代沟,怎么处理?

居士问:我父母的思想和我们有很大的距离,以致于有些事情的看法不一致,怎么办?

知义法师答:你的父母辛辛苦苦地送你读书,目的是希望将来显亲扬名,光耀门楣,造福社会,利乐众生,想不到你会说出这种话来!不一致,听他们的,不就一致了吗?

当然有些做父母的,因为生活环境所迫,少读点书,以致思想和当前社会环境,似乎有点脱节,这是事实,另一方面,道德观念比较浓厚的,比较守旧,也是构成上下思想不调和的因素。无论为何,‘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做子女的,务须做到‘敬顺’二字。从前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所谓色难的‘色’字,就是态度和表情的意思,即是说,不管父母说的对不对,都要无条件的接受,这就叫做敬顺。千万不能表现出不高兴,更不能反对,如真有不妥当的地方,也要心平气和的说明理由才对。大多数年轻人的思想是自私的,更以为自己会算点X加Y,认识几个洋文,以为了不起,稍不如意,就说父母是老顽固。要知道做父母的,是以全家人的福利为福利,而你只顾自己,当然会有距离。当然,有事弟子服其劳,是说家里的工作,有空也要尽力分担一部分,不能贪玩和偷懒。有酒食先生馔中的酒食,倒不一定是指酒肉,凡是好吃的东西,都可叫做酒食,所谓先生馔,要让长辈们多吃一点,(先生不一定是专指老师)。因为父母物质享受的时间比你们少,让他们多吃点,也算是尽孝。以经济眼光来说,你也不吃亏,你能孝顺你的父母,将来你的子女才会孝顺他们的父母。

书应该是为学习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方法而读的,并不光是为了升官发财,如果不孝顺父母的人,保证也升不了官,发不了财。读书再多,也不过是个书架子而已,有什么用!

以世间法来说,孝顺父母只是讲究口体之养,佛法的孝顺父母除了菽水承欢,养生送死之外,还要使父母能了脱生死。请看‘父母恩重难报经’和‘地藏经’,完全是讲孝亲之道。所以有人批评佛教消极无性,真是天大的冤枉!

有空不妨把这两部经看看,就不会这样任性了。现在你感觉你的父母好像不够资格做父母似的,但愿你将来是模范,不过我耽心你这样下去,定会一代不如一代!

居士问:听了师父的教训,我一定改过,想起来我实在是自私。

知义法师答:你能改过,欢喜无量,既然要改就要从心地上著手。关尹子说:‘利害心愈明,则亲不睦;贤愚心愈明,则友不交;是非心愈明,则事不成;好丑心愈明,则物不契,是以圣人浑之。’所谓浑之,依佛法说,就是不要把我看得太重,须知六亲眷属,皆由宿世业力因缘而成,务须敦伦尽分,各尽其责,如有不如意的地方,要忍让,绝不可存有丝毫敌意。就一般的事情来说,别人帮助了你,你也要报答人家,何况父母有养育之恩,更要尽力报答才对,不然,读圣贤书,所学何事?从这两年的观察,你的本质并不坏,‘爱之深,责之切’,我才力加劝诫,希望你了解,教人为善去恶是我们的责任,好自为之。

居士:我决定改过,绝不辜负师父的期望!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星云法师:佛教的时空观

星云法师:佛教的时空观

第一篇时间(剎那不算短 劫波不算长)第二篇 空间(须弥纳芥子 微尘容虚空) 第一篇时间(剎那不算短 劫波不算长) 1 前言 晋朝田园诗人陶渊明有一首诗说:「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

佛教故事:大德讲故事:第九则·着金缕衣的婴孩

佛教故事:大德讲故事:第九则·着金缕衣的婴孩

第九则着金缕衣的婴孩从前有位长者,他的夫人怀了孕,口中能散发出非常好闻的清香之气。香气飘得很远,整个城市都能闻到。国王远在深宫里也闻到这股异香,于是派遣侍卫去查访原因,发现香气来自长者家。于是国王召...

佛教故事:和颜爱语:消除分别是彼岸

佛教故事:和颜爱语:消除分别是彼岸

消除分别是彼岸反正公司是别人的公司!这样贪鄙的念头千万要不得。你首先要想,这是我的公司。这个公司有这些资产、这些个员工,以这样的效益生产这种产品为社会做贡献。你不正是认同它才进来的吗?所以这是你的公...

愿寻求人生解脱的李连杰早日得遇真佛法  浴火重生

愿寻求人生解脱的李连杰早日得遇真佛法 浴火重生

近日看到有关李连杰的报道,我大吃一惊,他现在面目干瘪消瘦,驼背严重,连起身都很困难,甚至需要人搀扶。谁也无法相信,这还是当年那个玉树临风的“觉远”吗?这个伴随着我成长的国际武打巨星,给我带来了许多欢...

择吉日嫁女方法 给你的女儿选个吉日出嫁吧

择吉日嫁女方法 给你的女儿选个吉日出嫁吧

从古代到现在,但凡遇到好的事情需要庆祝的时候,我们就会找能看日子的道长帮我们选择黄道吉日来纪念这个有意义的日子,这就是我们民间所说的择吉日。好的日子能给我们带来好的运势,让我们的事业、财运和生活得到...

国王和天帝释

国王和天帝释

国王和天帝释从前有个国王,对百姓非常仁慈,心里常常想着百姓的疾苦。每次他出去巡视,都在车上满载着衣服、食物、药品等,用来接济那些穷苦和有病的人;看到死者,他总是亲自去处理后事。他想了许多办法,以求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