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因果报应,再求佛也无用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从来不虚,“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因果报应是个复杂的关系,它有时候不会立即现报,甚至会经历多生多劫现报,这个依因缘,因缘一旦具足,果报即显现。报应可能会迟到,但从来不会缺席。佛门里有那么句话:假使千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有因必有果,善恶到头终有报,从来因果不用忙。

只要果报未现前,业力就不会自行消失,它时刻随业流转,影响着人的命运和福祸。“祸福无门,为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一切祸福得失皆事出有因,如是因、如是果,自己的因果自己了,谁也帮不了你。若想避免遭受恶报,就要种好因,别等到业障现前想着去烧香拜佛,到那时候就是抱佛的大腿也无济于事,因为“神通抵不过个人的业力”。因果报应,这4种人,再求佛也无用!

一、不信因果之人

因果并不是佛陀发明的,它不是佛教的专利,而是宽容世界本来就存在的客观规律,不论你信与不信,它都在哪里,从未离开。我们可以没有宗教信仰,但是不能质疑因果。在佛教里,因果是通三世的:预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预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要想知道自己前世如何,看看自己今生的受报就知道了。而今生的所作所为又决定着来生的命运。

与其抱怨自己命不好,不如行动起来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忏悔消业、广结善缘,种好因,福报才会越来越深厚,命运也才会越来越好转。“莫疑因果无人见,远在儿孙近在身”,行善必有善报,作恶自有天收。不信因果报应的人,再求佛也无用。

二、心术不正、邪思邪念之人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心正一切正、心邪一切邪,我们的内心就是我们的命运,就是最重要的“风水”。佛门里常说一句话:佛在心中,莫向外求。修行就是在修心,在不断修正自己的念头。我们心存慈悲善意,吸引而来的自然是福报和好运。因为人的内心就是一个磁场,心善的人吸引而来得都是正能量,事情也自然而然朝着好的方面发展。

反之,如果一个人心术不正,恶念、邪念丛生,须知“存心有天知”,你心中所想,别人不知道,因果知道。人的一个念头就是一个轮回、一个因果。你心存恶念,吸引而来的便是灾祸、负能量,这样的人障深慧浅,自损福报,求佛也无用。

三、爱造口业、挑拨是非之人

一个人可以没有多大的才能,但是一定不能缺德,一定不能做“小人”。不要在他人背后搞小动作,恶意去诋毁中伤损害他人,损人不利己,甚至有些人恶言恶语,心存嫉妒,太强势,看到他人比自己过得好就嗔恨抱怨,在背后说人闲话、挑拨是非,这样的人口业严重,果报疏而不漏。须知,在背后伤害他人的同时,自己的福报已经漏掉了。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话我们都知道,世上大多祸事都是祸从口出,觉得说些难听的话没什么,但其实嘴是最容易漏掉福报的。人的嘴也是一种“风水”,少说话、多思考、多觉悟,多说善语、吉祥话,才能守好自己的福报。

四、好逸恶劳、“临时抱佛脚”之人

我们拜佛学佛,不是要向佛菩萨求得什么,因为有求皆苦。佛教更不是众生的避难所和什么捷径之选。我们信仰佛教、皈依佛门,是为了求取佛菩萨的慈悲和智慧,从而自己渡自己、自我觉悟。妄想着多烧香拜佛、多磕头,就坐享其成,等着佛菩萨帮助自己满愿,简直是迷信愚痴无知。

没有曾经的因,何来今日的果?你自己不耕种,哪来的收获?一切好逸恶劳、“临时抱佛脚”的行为都是功利主义的盲修瞎练,都不值得提倡。佛菩萨只成就人的善缘,佛菩萨最喜欢那些积极努力,又充满正能量的人。一个人最好的护身符不是佛像,而是自己的行为和内心。

以上这4种人,有没有你?如果有,要趁早改掉这些恶习,改掉苦厄的命运。“迷路的人,不知归处;万般皆苦,只可自渡”,命运在自己手里,如何去经营,不在佛菩萨身上,而在自己手里。愿大家都能拥有吉祥人生、欢喜自在。南无阿弥陀佛。

更新于:1个月前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078)“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078)“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星光“义工”创立的初学药师法门念诵“修法”(仅供初学药师法门(刚刚想了解药师法门)的大德参考)!...

佛教故事:滴水藏海:定位决定成败

佛教故事:滴水藏海:定位决定成败

定位决定成败作为一名职业咨询师,我有机会给各个年龄段的顾客提出我的建议和劝告。我的众多顾客的经历告诉我一个真实存在的现象: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自我定位,不幸的是,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也难怪,因...

钱穆先生:明心见性,明哪般心?见哪般性?

钱穆先生:明心见性,明哪般心?见哪般性?

钱穆先生:明心见性,明哪般心?见哪般性?禅宗故事里有一件很有名的公案说:百丈怀海大师侍马祖行次,见一群野鸭飞过。祖曰:“是什么?”师曰:“野鸭子。”祖曰:“甚处去也?”师曰:“飞过去也。”祖遂回头,...

《药师忏》的缘起与基本内容

《药师忏》的缘起与基本内容

  《药师忏》是以药师如来为本尊而举行的忏悔罪障的修行法门,是依据《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而作成的一种忏法,以增福延寿为旨归。  一、《药师忏》的缘起  《药师忏》起源于《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经中的...

这些佛教中需知的礼仪你知道多少?

这些佛教中需知的礼仪你知道多少?

1、合十​亦称“合掌”。其形状是两手当胸、十指相合。合十为礼,以示敬意。对佛法信众言,这是最熟识不外的呼唤方法,合十的动作,不仅能够到达收摄表面的作用,也给人一种谦和的印象,是佛教徒日常生活中最常用...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九 佛道品第八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九 佛道品第八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九 佛道品第八 《维摩诘所说经》讲义九佛道品第八 佛是梵语,全称佛陀,译为觉者。佛道就是佛所觉悟诸法的真实相,也就是诸法的本来面目,而这个本来面目不是悟时就有,迷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