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法音集:修学佛法

修学佛法

守成法师著

往昔印度有一国王,名多味象,心性柔和,奉事婆罗门教。一日,其王忽然大发善心,欲大布施,遂倾国库藏,积七宝如山,亲手施与,凡有来乞者,每人一撮而去,如是数日,其所积之七宝,丝毫不减。

是时佛知是王宿福应度,即化为梵志,往诣其国,国王闻有他国梵志入境。即便出而相见,礼问起居曰.君远道前来,何所求索?梵志答言:吾从远来,为欲乞施珍宝,持作舍宅。王言大善,随即自取满一撮去。梵志取一撮后,方行七步,还著故处。王问:何故?梵志答曰:此一撮只足作舍,复当娶妇,惧不足用,是以不取。王言:更取三撮。梵志取去未久,复还故处。王言:何故?答言:此足娶妇,复无田地,奴婢车马,是以不取。王言:更取七撮。梵志取后,行不数步,又复回转。王言复何意故?答言:若有子女,当复嫁娶,以及吉凶用费,计不足化,是以不取。王曰:既然如是,我愿尽此积宝,悉数与汝,汝持用之,决无亏短。梵志仍然不取,掉头便去。王甚怪之,重问何故?答言:谛念人命,处世无几,万物无常,旦夕难保,世缘繁重,忧苦日深,虽积宝如山,无益于已,贪图欲乐,徒自勤苦,不如息意,求无为道,因此之故,是以不取。王闻是言,意即开解。

于是梵志现佛光相,踊住空中,为说偈言:虽得积珍宝,嵩高至于天,如是满世间,不如见道迹。王见佛光,又闻此偈,遂与诸臣,同受五戒,得法眼净。

按:人之欲望,无有止境,得少贪多,得多求富,所谓:得陇望蜀,贪婪无餍。殊不知,荣华犹如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况人寿无定,朝不保夕,三十夜到来,随喜恶业之升沉,所谓: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

记得寒山诗云:人生不满百,常怀千载忧,自身病始可,又为子孙愁。此诗确为现实人生之写照。人素以求欲为乐,洵如在黄连树下弹琴,以苦为乐。《智度论》上说:诸欲求时苦,得之多怖畏,失时怀愁恼,一切无乐处。

我人若要求乐,当舍世欲而修学佛法,佛法是了生脱死,离苦得乐之妙门,非一切外道可比。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在婚姻中修行:在婚姻中修行 第一节

佛教故事:在婚姻中修行:在婚姻中修行 第一节

在婚姻中修行 第一节海涛 辑1.你可以急着结婚,结果却终其一生活在不幸、争吵及不调和中,这没意义。应该花几年的时间观察可能的结婚对象再作决定。认识一个人要花时间。2.婚姻的目的应该不止是肉体、性的接...

海涛法师:寒山拾得问答

海涛法师:寒山拾得问答

有一日寒山禅师问拾得禅师一个问题,说:“假如世间有人无故的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嘲笑我、轻视我、鄙贱我、厌恶我、欺骗我、我要如何做才好呢?”拾得禅师回答他:“你不妨忍着他、谦让他、任由他、避开他、...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屠牛残酷 三代不安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屠牛残酷 三代不安

屠牛残酷 三代不安不久前,有位蔡明聪先生,他告诉我他家的因果报应事实。他的曾祖父,有很多田产,用牛耕种。有一天曾祖父为了替一只小牛钻鼻洞,在小牛的鼻子里摩擦,此时小牛由于鼻粘膜被刺激的又痒又痛。就把...

造地藏菩萨像礼拜将永远不下地狱

造地藏菩萨像礼拜将永远不下地狱

造地藏菩萨像礼拜将永远不下地狱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彩画形像,或土石胶漆金银铜铁,作此菩萨,一瞻一礼者,是人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于恶道。假如天福尽故,下生人间,犹为国王,不失大利。——《地藏经...

为甚么白糖也会是荤食?

为甚么白糖也会是荤食?

很少人知道,原来我们平日接触到的“素食”,虽然没有骨没有肉没有血,其实在生产过程中也涉及动物尸体的成份(例如市面上发售的?喱多含有鱼胶)。还有别的……。我们人人每一日都在吃白糖(包括直接和间接)至少...

堂叔一家的故事

堂叔一家的故事

2000年,我和先生回去拿结婚证时,中途转车到乡里的中巴车,看到一个跟我先生同村里的人,他手里拿着一张某个人的遗像。他告诉我们,去世的这个人是工程意外被搅拌车轧死,更让我们意外的是,这张遗像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