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法音集:回头是岸

回头是岸

守成法师著

昔有外道婆罗门妇,名曰:提韦。因夫亡而家贫,自念孤苦穷窘,命途多舛。于是,欲自焚身,禁祀天神,愿求当来,福报胜今。时有沙门,名曰:辩才。见其愚痴无智,妄举轻身,遂教化提韦女曰:譬如有牛,厌患驾车,欲脱其苦,当使车坏。然而,了知前车若坏,续得后车轭其项领,宿业所感,罪未毕故。

人亦如是,假令烧坏百千万身,因罪业因缘,犹相续不灭。如阿鼻狱,烧诸罪人,一日一夜,万死万生,过一劫已,其罪方毕。况复汝今一次烧身,欲求灭罪,无异蒸沙成饭,缘木求鱼,事与愿违矣!提韦白言:当设何法,以令罪灭?辩才答言:当知我人前心作恶,如云覆月,后心起善,如炬消闇,自有方便,灭除殃罪,现世既得安隐,后生犹投善处。

提韦闻已,心大欢喜,遂即五体投地,恭敬合掌。白辩才言:尊向所说灭罪事由,愿更为说除罪之法,净耳聆教,当如法行。辩才答曰:凡人起罪之由,无不出乎身口意业。身业不善,杀盗邪淫!口业不善,妄言两舌恶口绮语;意业不善,贪嗔邪见;作此十恶,业感三途果报。若欲改恶从善,今当一心,丹诚忏悔,若于过去,若于今生,有如是罪,今悉忏悔,自今以后,愿尽形寿,更不复造。忏悔已讫,是凡遇有利生之善行,无不从善如流,当勤奉持。提韦于言下有省,即于辩才前,求受三归五戒十善之法,如仪毕后,作礼而退。

按:世有一类心田懵昧之人,不了三世业果,而怨人事环境之不顺,往往顿起轻生之念头,以为一死百了,来生得投善处,所谓离苦得乐。

要知道,佛在经上说:轻生为横死。横死者,其心念多为怨恨,因怨恨于当时,死后不但不得离苦,反因恶念而堕入苦之深渊。所谓欲升反降。既是轻生无益,不若翻邪归正,依佛法来忏悔罪业,振起精神,面对现实,改往修来,重新做人。言忏悔者,忏乃忏除前愆,悔乃悔其后过。

谚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必改,善莫大焉。凡过之起处,不外身口意三业,不善用之,则成十恶,若善用之,翻成十善。善恶在于一念,但贵乎我人时刻回光返照而已。所谓苦海茫茫,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达真堪布:福报从哪里生起

达真堪布:福报从哪里生起

达真堪布:福报从哪里生起布施中,无贪心是最为殊胜的。比如你为了求平安、求健康而去做供养,而并不是对佛生起了恭敬心、感恩心,这样的心就不够真诚。你是有目的的。布施众生,是以慈悲布施的。若是你图回报,图...

太上感应篇图说131:见他才能可称而抑之

太上感应篇图说131:见他才能可称而抑之

经文:见他才能可称而抑之。【原文】握发吐哺雅量宏,好贤千古羡周公。后人不践前人迹,一见才能便不容。注:前曰贬正排贤,专指大臣当国,进退人才言。又曰蔽人之善,挫人所长,泛指常人言。此曰见他才能可称而抑...

海涛法师:有一阵香味,这种现象对往生者是好是坏?

海涛法师:有一阵香味,这种现象对往生者是好是坏?

海涛法师:有一阵香味,这种现象对往生者是好是坏? 问:往生者临终前一晚上,身体发出一阵特别的香味,头七深夜,房间有一道很强烈的光线,让我眼睛睁不开,当打开眼睛时,我没有看到任何东西,但有一阵香味,...

离众修行

离众修行

离众修行昔日,佛陀在罗阅祇国的灵鹫山中,为天人、国王及大臣宣说微妙法意。众人中,有一位比丘的个性非常刚强勇猛,佛陀观察其因缘后,便派他至有鬼神的山谷中修行。佛陀教导他于树下打坐,修数息观,借着观察气...

中秋礼品不断“变脸”送米送菜新意连绵

中秋礼品不断“变脸”送米送菜新意连绵

中秋礼品不断“变脸”当月饼不再是紧俏的物什,当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中秋送礼的内容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一张健康粗粮券,一张有机蔬菜兑换券,抑或一张可以自主选购的购物卡……时下的潮人们早已经厌倦月饼之类的...

如何挽回不归点的爱情和提升挽回成功率

如何挽回不归点的爱情和提升挽回成功率

回想起过去的恋爱生活,你有没有做过一些她是不喜欢的事情,如果有,那么你们的关系就是因为到达了情感不归点才会分手的。其实情感不归点,就是说在一段感情中,恋爱中的一方做了过多事情,是属于另一方接受度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