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法音集:善自珍重

善自珍重

守成法师著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位道人,常在河边用功学道,为时已经十二年之久,可是一颗心仍然放不下,所谓目色耳声,鼻香口味,身静而意游,贪想不除,恒念六欲。如是走心散意,曾无一日宁息,因此十二年的苦行,犹不能得道,蹉跎岁月,依然故我。

佛知道这位道人可以化度,遂化作沙门,往至其所。同在树下共宿。是晚天晴月朗,明如白画,须臾,有一只龟从河里爬来树下。复有一只水狗,远来求食,正好与龟相逢,水狗便欲啖龟,龟即时缩其头尾及其四脚,藏于甲中。待水狗稍远,龟即复出头足,行步如故,如是再三,水狗奈何不得,便扬长而去,龟遂得转凶化吉。

是时道人目睹此情,即问沙门曰:奇哉!奇哉!此龟只有这点护命铠,水狗竟不能得其便。沙门答曰:我念世间上的人,不如此龟者,不知凡几。终日放恣六情,贪婪所好,不辨善恶,颠倒是非,瞬间无常到来,立即沉沦于五道之中,究其如此苦恼之根源,皆由我人现前一念迷昧之所造。若欲反迷成悟,我人宜当自勉自励,收摄六根,净念相继,如龟藏六,守意如城。如是,定能战胜生死之大魔,高蹈涅槃之圣域。

即说偈言:有身不久,皆当归土。形坏神去,寄住何贪。念多邪僻,自为招患。是意自造,非父母为。可勉向正,为福勿回。藏六如龟,防意如城。慧与魔战,胜则无患。道人闻沙门说此偈已,即时贪念止息,至心向道,不久即得道果。

按:由此看来,是非善恶,凡圣苦乐,皆从我人现前一念之去取而已,我人当善自珍重。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为人处世:快乐的处方

佛教故事:为人处世:快乐的处方

快乐从前有个国王,他的国家非常富有,百姓安居乐业,边境也平安无事。按理说,这个国王应该感到很满足了,他什么都有了。可是,他却有块心病时时悬在心头:没有儿子。没有儿子也就意味着他的国家后继无人,眼看着...

名人读书故事:左宗棠智对曾国藩

名人读书故事:左宗棠智对曾国藩

左宗棠自幼饱读诗书,腹藏经纶,聪明绝顶。在他十岁时,有天傍晚随老师郊外散步,时见夕阳落山,晚霞成扇形射向天空,老师即景生情,出一上联道:夕阳光倒生。 .no-mobile{display: none...

佛教故事:佛教故事:关于王永庆的故事(2)

佛教故事:佛教故事:关于王永庆的故事(2)

王永庆:慈善大家生活节俭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慈善捐款榜中,王永庆的台塑集团1亿元捐款惹人注目。王永庆,台塑集团的创始人,于10月15日凌晨去世。这会慈善家的一生,对别人慷慨,对自己却很抠门。你们...

阳光海带

阳光海带

阳光海带 (10人份)材料:干海带芽 (洗软) 10公克、黄豆芽 (洗净) 200公克、红萝卜丝 (切丝或刨丝) 40公克红辣椒 (去籽切条,可不加) 2支、姜丝 (切段) 20公克调味料:植物油...

索达吉堪布:为什么佛教徒要进行闻思修,闻思修佛法的基础是什么?

索达吉堪布:为什么佛教徒要进行闻思修,闻思修佛法的基础是什么?

索达吉堪布:为什么佛教徒要进行闻思修,闻思修佛法的基础是什么? 问:为什么佛教徒要进行闻思修,闻思修佛法的基础是什么? 索达吉堪布:如果没有闻思修这一核心,任何道场都是形象,也不可能将佛教的精华传...

佛教故事:佛祖十大弟子:第八节 富楼那尊者

佛教故事:佛祖十大弟子:第八节 富楼那尊者

第八节 富楼那尊者(一)归佛因缘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富楼那译为满愿,父于满江祷梵天求子,正值江满,夜梦七宝器,盛满珍宝入母怀,遂有孕,父愿得从,故言满愿。弥多罗尼译为慈行、知识,四吠陀有此品,其母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