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法音集:迎王

迎王

守成法师著

佛弟子中宾头卢尊者,本为优填王之臣,因其平素志心乐道,精勤苦行,王即放其出家。尊者出家后,直接受佛之教诫,加以自己用功心切,不久即得阿罗汉果。王本信佛,常往城外寺中参礼。可是,尊者出家以来,每见王驾临寺中,仍然闭目趺坐,视若无睹,从未起身迎王。

王因信奉三宝,亦从未对之计较,不料随王之佞臣,屡见尊者不起迎王,遂恶心谏王。王终因佞臣谗言进谏,而心田朦昧,准于次日出城入寺,如再见其不迎,定欲杀之。翌日严驾出城,始进寺门,尊者一见随即起坐,七步迎王。王怒曰:大德由来难动,今何以避席前迎?尊者答言:以前王皆存善意而来,故未起迎,而今王怀恶念驾到,若不起迎,恐当见杀。

王闻此言,知尊者已证圣果,即时顶礼而叹曰:弟子愚憨,妄受佞臣谗谏,不识凡圣,罪过匪浅。尊者曰:王虽悔过,得免地狱苦报,然因僧七步起迎,故却后七日必失王位。王回宫后七日,果败于邻国而失王位。

按:夫为僧者,乃割爱辞亲,剃发染衣,禁戒守真,威仪出俗。弘道以报四恩,育德以资三有,高越人天,重逾金玉,故名之曰:僧宝。

《十轮经》上说僧有四种:一、第一义僧;即诸佛菩萨,辟支佛及四沙门果,七种人是。二、净僧;即诸有能持具足戒者。三、哑羊僧;即愚痴无智,不能咨问深义者。四、无惭愧僧;即放纵六情,贪著五欲者。于此僧虽有四,而真正护法之善信,礼敬众僧时,务必欲一视同仁,不可有敬圣而篾凡,甚至毁辱破戒者之意念,要知道,凡僧虽不能降福,求福必敬凡僧。所谓敬之则永绝长流,篾之则常招苦报。

时丁末法,佛法式微,弘法者之僧众,及护法者善信,理应尽内弘外护之责,缁素一心,同将垂危之佛教,挽救过来,切忌彼此诤长论短。尤其是护法大德,不可妄起高慢。呵骂僧尼,败善增恶,摧残佛教,罪莫大于此矣。前闻有某居士提议今后敬僧之法,可由顶礼而改为合掌问讯,原因为方便与适时。笔者不敢说此建议不是,但亦非善举,若论方便适时,改为注目示敬,则更为方便适时。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茶禅一致

茶禅一致

茶禅一致朋友,您会饮茶吗?嘿!谁不会?无论琴棋书画诗酒茶的传统文化,或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百姓日常生活中,那一样离得了它?有一则发生在唐代的佳话:著名的投子禅师门下有一侍者名阿章,非常勤快,一天,阿章做...

刘华珠居士:晚上播放《地藏经》有什么好处?

刘华珠居士:晚上播放《地藏经》有什么好处?

这就是说有时一遇到问题,我就想到老法师怎么教我的,我应该怎么做。一去做,果然效果就特别的殊胜,这依教奉行确实效果很殊胜的。比方说二00四年一月三号,老法师有个开示,这个开示讲的,就是为什么晚上要播放...

一、故事集导读

一、故事集导读

一、故事集导读《百业经》看标题就知道其内容是关于业力至少有百则的一部经典,以众生现世事迹与过去生相关涉及的因缘业果为其主要内容。开头一般是以佛世时众生的一生遭遇为引述,或出生富贵,或不如法,或长相丑...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打车与打牛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打车与打牛

南岳怀让禅师在般若寺住持时,发现每天下午有一位青年在大雄宝殿里打坐参禅,看样子,这位青年很有慧根,因此很关心地问道:「请问朋友,你在这儿做什么呢?」青年不喜欢有人打扰,勉强答道:「打坐!」怀让禅师再...

跟大家讲持咒的问题。如果你入佛门不久,内心不够纯化,障碍还特别多,心态上还有不平衡,跟各位讲,你先去念佛经,而不是去持咒。


如果人格不健全,心态不平,你持咒修,就容易修出魔障。许多人修行,就要找个最厉害最高的法,找佛经也要要找最厉害的经,经中之王自然是《华严经》。


咒语最厉害的,自然是楞严咒。对不对。但你现在基础都不牢固,生活出障碍,身心都出问题,种种恶业都在,你去修最高的密咒,一定会有问题。

有些人一看到功德大,就去修。打比方,太阳的能量比木柴大,而且你不知要大多少倍,但如果你现在肚子很饿,要煮饭,我看你需要的是一堆木柴。


你懂得这个意思吗?就像你遇到障碍,为什么不是求观音,就是求地藏,他们两个就相当于木柴的功用。所以诸位,不要被功德迷惑。

而且佛经中讲到的功德,乃至咒语中的功德,多少倍,满足什么愿望等。跟各位讲,凡夫根本看不懂的。这些功德,是佛给初地以上菩萨讲的。不是给你凡夫讲的。对不对。

像大悲咒,佛在《大悲陀罗尼经》讲,观音菩萨讲完了大悲咒以后,有人证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有的证一地,二地,三地,四地,乃至十地。剩下的无量众生,都发菩提心。

大家去看,同样观音菩萨讲大悲咒,大家一起听,有的证罗汉果位,有的证菩萨果位,更多的是发菩提心。为什么会不同?对不对。


你听了大悲咒,得了什么果。我没有得什么果。所以你不要被功德所迷惑,你达不到那个心量,身心健康,你是获取不了咒语的功德。

不是说咒语不好,咒语的好处是用在起用上。古代有个禅师,他修大悲咒,要建庙时,盖一片瓦,就念一遍大悲咒。


后来他的庙宇风吹不倒。还有莲池大师,当地干旱,他就念大悲咒为老百姓求雨,真的求到了,当地人就称呼他为云栖古佛。

心态不平,长期持咒会出魔障

跟大家讲持咒的问题。如果你入佛门不久,内心不够纯化,障碍还特别多,心态上还有不平衡,跟各位讲,你先去念佛经,而不是去持咒。如果人格不健全,心态不平,你持咒修,就容易修出魔障。许多人修行,就要找个最厉...

净化生命的基因

净化生命的基因

在无常的人生历程中,如何选择正确的人生方向?我始终坚信两件事:一是相信“因缘果报”;另一是相信“前世、今生、来世”。一般人所信的“因果”,只限于“我前世欠他,今生还他就好”,并没有进一步去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