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法音集:迎王

迎王

守成法师著

佛弟子中宾头卢尊者,本为优填王之臣,因其平素志心乐道,精勤苦行,王即放其出家。尊者出家后,直接受佛之教诫,加以自己用功心切,不久即得阿罗汉果。王本信佛,常往城外寺中参礼。可是,尊者出家以来,每见王驾临寺中,仍然闭目趺坐,视若无睹,从未起身迎王。

王因信奉三宝,亦从未对之计较,不料随王之佞臣,屡见尊者不起迎王,遂恶心谏王。王终因佞臣谗言进谏,而心田朦昧,准于次日出城入寺,如再见其不迎,定欲杀之。翌日严驾出城,始进寺门,尊者一见随即起坐,七步迎王。王怒曰:大德由来难动,今何以避席前迎?尊者答言:以前王皆存善意而来,故未起迎,而今王怀恶念驾到,若不起迎,恐当见杀。

王闻此言,知尊者已证圣果,即时顶礼而叹曰:弟子愚憨,妄受佞臣谗谏,不识凡圣,罪过匪浅。尊者曰:王虽悔过,得免地狱苦报,然因僧七步起迎,故却后七日必失王位。王回宫后七日,果败于邻国而失王位。

按:夫为僧者,乃割爱辞亲,剃发染衣,禁戒守真,威仪出俗。弘道以报四恩,育德以资三有,高越人天,重逾金玉,故名之曰:僧宝。

《十轮经》上说僧有四种:一、第一义僧;即诸佛菩萨,辟支佛及四沙门果,七种人是。二、净僧;即诸有能持具足戒者。三、哑羊僧;即愚痴无智,不能咨问深义者。四、无惭愧僧;即放纵六情,贪著五欲者。于此僧虽有四,而真正护法之善信,礼敬众僧时,务必欲一视同仁,不可有敬圣而篾凡,甚至毁辱破戒者之意念,要知道,凡僧虽不能降福,求福必敬凡僧。所谓敬之则永绝长流,篾之则常招苦报。

时丁末法,佛法式微,弘法者之僧众,及护法者善信,理应尽内弘外护之责,缁素一心,同将垂危之佛教,挽救过来,切忌彼此诤长论短。尤其是护法大德,不可妄起高慢。呵骂僧尼,败善增恶,摧残佛教,罪莫大于此矣。前闻有某居士提议今后敬僧之法,可由顶礼而改为合掌问讯,原因为方便与适时。笔者不敢说此建议不是,但亦非善举,若论方便适时,改为注目示敬,则更为方便适时。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从喝茶中悟禅,让浮躁的心静下来

从喝茶中悟禅,让浮躁的心静下来

喝茶,平平中有回甘,清香里渗苦涩,洗尽古今铅华,常喝乐此不疲。一壶清泉,几撮香茗,三五良知,伴着蒸气与浸泡的各类名目繁多的茶叶,糅合升腾的氤氲,三指轻夹小巧玲珑的功夫杯,或谈经论道,或家长里短,或思...

五子登科

五子登科

窦禹钧,五代时燕山人,三十多岁还没有儿子,梦见祖父告诉他说:“你不但无子,而且短命,应当早点儿修福。”他因此开始尽力做好事。 有个仆人偷了他很多钱,就自己写了卖女契约,系在幼女背上,说:“永卖此女,...

宽运法师:菩提眷属 和乐家庭——佛化婚礼的意义

宽运法师:菩提眷属 和乐家庭——佛化婚礼的意义

菩提眷属.和乐家庭——佛化婚礼的意义近年佛化婚礼日渐流行並普及,以下两个有关佛化婚礼的问题,是最近(1月14日)接受《香港商报.文化东方周刊》访问时所作之回答,感覺颇有意思,现特别刊出,期与诸网友、...

一诚法师:出去走一走 才知道有无定力

一诚法师:出去走一走 才知道有无定力

假设一下,当我们身处深山之中,远离世间的诱惑,这个时候是不是能够做到心如止水呢?或许可以。但是一旦踏入滚滚红尘之中,恐怕就会被花花世界迷了双眼,在名利、物质面前把握不住自己。很多时候,需要出去走一走...

第一神尼莲华色女

第一神尼莲华色女

佛陀时代,印度德叉尸罗城有一位美女,名叫莲华色,她生有倾城倾国之姿,沈鱼落雁之容,嫁了一个英俊潇洒的夫婿,颇得世人羡慕。 不久,莲华色怀孕后,与夫婿搬回娘家待产。谁知,丈夫竟与寡居多年的母亲暗通款曲...

[拉珍文集] 撕开他的画皮

[拉珍文集] 撕开他的画皮

撕开他的画皮拉珍在撕开画皮之前,我想提醒诸位行人思维一件事,“蓝台印证”只是佛法智慧五明中工巧明的一个小部分,几年过去了,没有一个诽谤者能做下来,乃至根本不敢去印证。他们为了诽谤第三世多杰羌佛用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