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法音集:迎王

迎王

守成法师著

佛弟子中宾头卢尊者,本为优填王之臣,因其平素志心乐道,精勤苦行,王即放其出家。尊者出家后,直接受佛之教诫,加以自己用功心切,不久即得阿罗汉果。王本信佛,常往城外寺中参礼。可是,尊者出家以来,每见王驾临寺中,仍然闭目趺坐,视若无睹,从未起身迎王。

王因信奉三宝,亦从未对之计较,不料随王之佞臣,屡见尊者不起迎王,遂恶心谏王。王终因佞臣谗言进谏,而心田朦昧,准于次日出城入寺,如再见其不迎,定欲杀之。翌日严驾出城,始进寺门,尊者一见随即起坐,七步迎王。王怒曰:大德由来难动,今何以避席前迎?尊者答言:以前王皆存善意而来,故未起迎,而今王怀恶念驾到,若不起迎,恐当见杀。

王闻此言,知尊者已证圣果,即时顶礼而叹曰:弟子愚憨,妄受佞臣谗谏,不识凡圣,罪过匪浅。尊者曰:王虽悔过,得免地狱苦报,然因僧七步起迎,故却后七日必失王位。王回宫后七日,果败于邻国而失王位。

按:夫为僧者,乃割爱辞亲,剃发染衣,禁戒守真,威仪出俗。弘道以报四恩,育德以资三有,高越人天,重逾金玉,故名之曰:僧宝。

《十轮经》上说僧有四种:一、第一义僧;即诸佛菩萨,辟支佛及四沙门果,七种人是。二、净僧;即诸有能持具足戒者。三、哑羊僧;即愚痴无智,不能咨问深义者。四、无惭愧僧;即放纵六情,贪著五欲者。于此僧虽有四,而真正护法之善信,礼敬众僧时,务必欲一视同仁,不可有敬圣而篾凡,甚至毁辱破戒者之意念,要知道,凡僧虽不能降福,求福必敬凡僧。所谓敬之则永绝长流,篾之则常招苦报。

时丁末法,佛法式微,弘法者之僧众,及护法者善信,理应尽内弘外护之责,缁素一心,同将垂危之佛教,挽救过来,切忌彼此诤长论短。尤其是护法大德,不可妄起高慢。呵骂僧尼,败善增恶,摧残佛教,罪莫大于此矣。前闻有某居士提议今后敬僧之法,可由顶礼而改为合掌问讯,原因为方便与适时。笔者不敢说此建议不是,但亦非善举,若论方便适时,改为注目示敬,则更为方便适时。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临济禅师法语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临济禅师法语

师示众云:今日学佛法者,且要求真正见解。若得真正见解,生死不染,去住自由。不要求殊胜,殊胜自至。道流!只如自古先德,皆有出人的路。如山僧指示人处,只要你不受人惑。要用便用,更莫迟疑。如今学者不得,病...

达真堪布:不要说他人的过失,从因果的角度来讲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达真堪布:不要说他人的过失,从因果的角度来讲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达真堪布:不要说他人的过失,从因果的角度来讲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不要谈论他人的过失,也不要思量他人的过失。第一,说他人身体欠缺。每个人的习气不同,有的人特别爱说别人的缺陷,比如瞎...

纯智法师:怎样才能让正法久住?(246—250)

纯智法师:怎样才能让正法久住?(246—250)

纯智法师:怎样才能让正法久住?(246—250) 第五章菩萨戒 246、为什么戒具有这样的重要性? 答:《大涅槃经》中说:“戒是一切善法的阶梯,亦是一切善法的根本,如地总是一切树木所生之本;戒是诸...

情感挽回 做好这几件事帮助你挽回男友

情感挽回 做好这几件事帮助你挽回男友

男人都爱温柔我相信男人爱温柔,这件事情,天下的女人都知道,但是很少有女人知道这种温柔到底是怎样的温柔,其实男人都有一点大男人主义,他希望自己喜欢的女人都能够小声说话。为什么男人都喜欢温柔,那是因为他...

她连续五年收到山东寄来的特产,真心换真情,太感人了

她连续五年收到山东寄来的特产,真心换真情,太感人了

“请大家不要吝啬自己的善良,这个温暖的世界需要我们每个人添砖加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平凡的日子里,找到人性最初的美好。”最近,贾永婷的这段真诚感言感动了无数网友,登上各大平台热搜,这段话的背后更是...

欠受生钱在家可以还吗

欠受生钱在家可以还吗

什么是受生债(阴债)?人之托化受生之时许以曹官之冥财钱文,使之托化为人。太上老君所示人之投生成人十二相属皆有五斗星君所管。甲乙生人东斗注生,丙丁生人南斗注生,戊己生人中斗注生,庚辛生人西斗注生,壬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