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哲理故事:如何理解“不忘初心”?

现在社会上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不忘初心,这是来自《华严经》里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初心是什么心呢?是圆满的心。清净、平等、正觉的心。

所以佛门常讲,发心如初,成佛有余。领悟到一切法就是自心,成就慧身,不由他悟。所以,这一念初心很重要,正知、正念、正觉心,就是初心,它无始无终,永恒存在。

有一个小故事分享给大家,一位小男孩,学习成绩一般,常常逃课,但是他每天按时出门,放学的时候,按时回家。

一段时间后,学校老师说这个孩子没来上课,就通知他的妈妈,你这孩子逃学很久,不知最近跑到哪里去了?

母亲说,他不是天天去上学吗?早上吃完早餐,就到学校去了,怎么没去学校上课?

母亲才明白,原来孩子在外面玩儿。

等孩子回家之后,母亲不动声色,对孩子说,你学习这么努力,让妈妈很骄傲,真是妈妈的好孩子。

之后,母亲比以往更加地爱他、关心他、赞扬他。孩子就觉得心虚,连续几天,母亲都是非常地关爱他,终于孩子憋不住了哭了,承认自己没有去上学。他说,妈妈,欺骗你,我心里面很难受,但是我实在不喜欢学校里面那种刻板的教育环境。

他妈妈就告诉他说,你逃学本身不重要,但重要的是你欺骗了老师,也欺骗了家长,欺骗了这么爱你的母亲,让你自己的心灵受到了创伤,受到了污染,这是妈妈感到难过的,也是妈妈最在意的。

这个孩子后来成为了美国一个非常著名的科学家。

这跟我们佛教的教育是一致的,当你一动这个恶念,对别人怀疑也好,起贪心、嗔心也好,首先伤害的是自己;如果起的是善心,是利益别人的心,首先利益的是自己。

佛门里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看似简单,但是却非常的不简单。

我们修行,首先要断一切恶,修一切善,从净化自己的心灵开始,遇到矛盾、问题,都要反求诸己。为人要豁达、善良,多代人着想,同时要学会承担,不要去逃避,常常给别人方便,给别人温暖和关怀。

宽以待人,严于律己,这就是在修心,就是在修行,每动一个念头,都要学会让它们成为善念。久了,我们就会和我们的圆满完整的初心相遇。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永海法师:难遭难遇

永海法师:难遭难遇

难遭难遇《增一阿含经》一六○经 白话: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告诉比丘们 :「有两种人出现世间为一般人难以得遇。一种是懂得佛法,能讲说佛法的人; 另一种是听闻佛法之后,能受持的人。所以,比丘! 你...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101)“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101)“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今天和大家继续分享《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浅释》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宣化上人讲述一九八三年于美国加州洛杉矶金轮圣寺...

隆莲法师:三皈依观初修略法

隆莲法师:三皈依观初修略法

隆莲法师:三皈依观初修略法三皈依观初修略法 释隆莲法师 (一)何故修定 一。一切成佛功德,皆由定生。二,不修定不能生智慧,一切佛法知见,皆成与世间学问知识无异,不能断烦恼,对境临事,不能起作用。三,...

信能致富

信能致富

信能致富过去好几劫前,有一位全国首富的大长者,一生乐善好施,广行菩萨道,常济救贫苦、利益许多的人。因此,很多人都喜欢亲近他。在大长者的朋友当中,其中有一位原有无数家产的富翁,因为有位不务正业、耽着五...

佛教故事:观世音菩萨传:第二十八回 洒甘霖救济旱灾 卖鲜鱼感化下士

佛教故事:观世音菩萨传:第二十八回 洒甘霖救济旱灾 卖鲜鱼感化下士

第二十八回 洒甘霖救济旱灾 卖鲜鱼感化下士话说大家听刘世显说那托钵求化的老婆婆,就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不觉互相惊异起来:刚才看果真是看见过的,但是谁也不知道这贫苦婆婆,却就是观世音菩萨啊!于是有的自...

佛教故事:十大弟子传:沙弥比丘可同宿

佛教故事:十大弟子传:沙弥比丘可同宿

沙弥比丘可同宿佛陀住在瞿师罗园的时候,罗侯罗和均头沙弥一起,也跟师父舍利弗随侍佛陀闻法。罗侯罗每天早晨打扫庭院,清洁环境以后,才可以研习佛陀的言教。一大片的园地,清扫一次要费很多的时间,有一天他打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