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在闹市中修行: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滚滚红尘中,谁能耐得住寂寞,淡看风花雪月事?达人当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一个能够坚守道德准则的人,也许会寂寞一时;一个依附权贵的人,却会有永远的孤独。心胸豁达宽广的人,考虑到死后的千古名誉,所以宁可坚守道德准则而忍受一时的寂寞,也绝不会因依附权贵而遭受万世的凄凉。

西汉扬雄世代以农桑为业,家产不过十金,乏无儋石之储,却能淡然处之。他口吃不能疾言,却好学深思,博览无所不见,尤好圣哲之书。扬雄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

40多岁时,扬雄游学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为门下史。后来,扬雄被荐为侍诏,以奏《羽猎赋》合成帝旨意,除为郎,给事黄门,与王莽、刘歆并立。哀帝时,董贤受宠,攀附他的人有的做了二千石的大官。扬雄当时正在草拟《太玄》,泊如自守,不趋炎附势。有人嘲笑他,得遭明盛之世,处不讳之嘲,竟然不能画一奇,出一策,以取悦于人主,反而著《太玄》,使自己位不过侍郎,擢才给事黄门,何必这样呢?扬雄闻言,著《解嘲》一文,认为位极者宗危,自守者身全。表明自己甘心知玄知默,守道之极;爱清爱静,游神之廷;惟寂惟寞,守德之宅,绝不追逐势利。

王莽代汉后,刘歆为上公,不少谈说之士用符命来称颂王莽的功德,也因此授官封爵,扬雄不为禄位所动,依旧校书于天禄阁。王莽本以符命自立,即位后,他则要绝其原以神前事。可是甄丰的儿子甄寻、刘歆的儿子刘却不明就里,继续作符命以献。王莽大怒,诛杀了甄丰父子,将刘发配到边远地方,受牵连的人,一律收捕,无须奏请。刘曾向扬雄学作奇字,扬雄不知道他献符命之事。案发后,他担心不能幸免,身受凌辱,就从天禄阁上跳下,幸好未摔死。后以不知情,有诏勿问。

道德这个词看起来有点高不可攀,但仔细回味,却如吃饭穿衣,真切自然,它是人人所恪守的行为准则。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才辈出,却大浪淘沙,说到底,归于文格、人格之高低。真正有骨气的人,恪守道德,甘于清贫,尽管贫穷潦倒,寂寞一时,终受人赞颂。

不少现代人畏惧寂寞,其实,它可使浅薄的人浮躁,使空虚的人孤苦,也可使睿智的人深沉,使淡泊的人从容。

北宋文豪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为团练副史4年后,写下一篇短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者耳。

透过寂寞,我们品出几分潇洒、几分自如。

古今中外,智者们往往独守这份寂寞,因为他们深知,最好的往往是最寂寞的,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能够承受寂寞。

其实,寂寞是一种难得的感觉,在感到寂寞时轻轻地合上门和窗,隔去外面喧闹的世界,默默地坐在书架前,用手掌温柔地拂去书本上的灰尘,翻开书页,嗅觉立刻又触到了久违的纸墨清香。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无嘴说法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无嘴说法

有一学僧道念,出家数十年,到处参访,皆未能开悟,一日,请示石楼禅师道:未识自己的本性,乞禅师方便指示。石楼:石楼无嘴巴。道念:学僧至诚,洗耳恭听。石楼:你听了什么?道念:学僧自知罪业深重。石楼:老僧...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72节:第十一章 胜任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色(2)

佛教故事:玄奘精神 第72节:第十一章 胜任生命中的每一个角色(2)

戒日王与戒贤法师关系密切,在立场上也更倾向于大乘学说,否则也不会专门为那烂陀寺建造一座价值不菲的铜塔,于是就觉得这些小乘信徒有些不知天高地厚。那些小乘僧人见戒日王不相信他们的话,就希望以一场辩经来分...

健康饮食,从我做起-怎样吃香蕉才安全?

健康饮食,从我做起-怎样吃香蕉才安全?

香蕉为芭蕉科芭蕉属植物,又指其果实,热带地区广泛种植。香蕉味香、富含营养。香蕉属高热量水果,果肉中含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及二羟基苯乙胺甚多。香蕉味甘性寒,主要功用是清肠胃,治便秘,并有清热润肺、...

法增法师:入流分与入流的道次第 4 圣戒成就 结语

法增法师:入流分与入流的道次第 4 圣戒成就 结语

4.圣戒成就戒随念(sīlānussati)──随念自己之戒德,持戒实无毁、无穿、无污点、无杂、自在、智者所赞、无所触(不为爱与见所触,亦不为人责难),令起于定。随念戒能得近行定,但它能令近行定、安...

佛教故事:生活故事:诚信做人 安全做事

佛教故事:生活故事:诚信做人 安全做事

邻居王叔在小区门口开了个早点摊,主要卖油条和豆浆。起初,因为经验不足,生意做得不是太好,像大多数经营者一样,王叔认为,第一天炸油条剩下的油倒掉了实在浪费,第二天还可以接着用,可以节约不少成本。一次新...

把念珠丢到厕所曾想放弃修行的大成就者

把念珠丢到厕所曾想放弃修行的大成就者

毕哇巴是印度那烂陀寺比丘,在受戒并接受过灌顶后,在十二年中念诵了金刚亥母的念诵二千万次,但是连一点梦中的征兆都没有。他觉得非常气馁,于是就将自己使用多年的念珠丢到厕所中去了。到了晚上修法时,才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