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在闹市中修行:得必失,而失必得

得必失,而失必得

人生本来就是在得失间度过,擦亮你的智慧,在取舍间作出一个正确的选择。

世间事,凡有一得必有一失,凡有一失必有一得。当你终于成功了,失去的是青春;你终于事业有成了,失去的是健康;一些所谓的成功人士有许多女伴的时候,失去的也许是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夫妻间的相濡以沫;儿孙满堂时,失去的却是一生。

我们出来做事,如果一点都放不开,什么也舍不得的话,很可能就什么也得不到;你捡起一块石头之后总也放不下的话,双手就不能用来干别的事了。

而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如果什么都想得到,分心太散,则很可能什么也得不到,什么事也做不成。有的人总幻想做遍世上的一切工作,那太不现实了。人还是一辈子只做几件事好,但是要把那几件做得像个样子。

希尔西尔弗斯坦在《失去的部件》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圆环失去了一个部件,它旋转着去寻找这部件。因为缺少了部件,它的滚动非常缓慢,这使得它有机会欣赏沿途的鲜花,可以与阳光对话,和地上的小虫聊天,同蝴蝶吟唱而这是它在完整无缺、快速滚动时无法注意、没能享受到的。但当它找到那部件后,因为滚得太快,它不能从容地欣赏鲜花,也没有机会聊天,因而失去了所有的朋友,一切都变得稍纵即逝

在梦中的天姥山的石阶上,脚著谢公履,看海日,闻天鸣,醒来便仰天长啸出门去,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选择了骑鹿游名山,失去了权势,却得到了开心颜。

在南山蜿蜒的小路上,东篱下,一个采菊的身影,挥罢衣袖,吟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深山。在误落尘网三十年后,陶渊明选择了守拙归田园,失去了五斗米,却挺直了他的脊梁。

在惶恐滩头,在零丁洋里,文天祥一身浩然正气,不被利禄所惑,不为强暴所服,失去了生命,却得到了千古赞颂。

不是一切失去都只意味着缺憾。

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头,为了个人的恩怨,为了一己之私,秦桧谗言献媚,一句莫须有,断送了祖国大好河山。是的,他得到了满足,却留下了千古骂名。

不是一切得到都意味着圆满。

在人生道路上,在花花世界里,你是否看清:不是一切失去都意味着缺憾,不是一切得到都意味着圆满。

不要为失去的追悔伤心,也许失去意味着更好地得到,只要你选择的是纯洁而又美好的理想;不要为得到的而沾沾自喜,也许得到代表着你失去了更多,如果你选择的是虚荣而又自私的目标。

天台国清寺的两个诗僧,在幽静的林子里,在月光下对话。一问:世人谤我、欺我、辱我、恶我,如何?一答:你只须由他、任他、忍他,你且看他。

是啊,无论失去或得到,只须用一颗平静的心去面对,缺也会是圆。

得与舍的关系是很微妙的,一个人一生中可能只能得到有限的几样东西,甚至几点东西。而这些东西可能要用一生的时间来换取,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人生是个悲剧。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东西,又有那么多美好的东西,可是那一切好像与你无关,它对于你只是作为一种诱惑出现,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将它拿走。如果一点都放不开,什么都舍不得,什么都想得到,就会活得很累。可是你本来就一无所有,甚至这世界上本来就无你,从这点看,你已经获得了几样东西,最起码获得了生命,和来世界走一遭的体验。上帝对你还是不错的,起码在这个美好纷繁的世界上旅游了这些许年,所以你看,你是不是又得到了许多?

参透了得与失,就不会得意忘形,也不会悲观失望,有一颗平常心,一颗从容心,就可以做事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震惊世界!活了256岁 世界最长寿的素食者

震惊世界!活了256岁 世界最长寿的素食者

报道世界最长寿的素食者——李清云(1677-1933年),在世256年岁,是清末民国初年的中医中药学者,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长寿老人。我们经常看到电视上经常有说有人活了120多、160多岁,其实并没什么...

陈兵教授:佛教的人生观

陈兵教授:佛教的人生观

陈兵教授:佛教的人生观陈兵教授人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意义、价值、目的何在?什么是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理想?对此类问题的解答,谓之人生观。只要是个智力成熟、精神正常的人,便不会没有他的人生观。人生观,是...

坚定的信心

坚定的信心

坚定的信心《金刚经》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生无所住心。何以故?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有一位名字叫做「手」在净居天的居士,他一心...

星云法师:人生十问

星云法师:人生十问

第一问:如何处贫居富? 同样是人,为什么有的人很富有,有的人很贫穷?我们又如何来认定什么是贫穷?什么是富有呢?有的人高楼大厦,汽车冷气,锦衣玉食,福禄双全;有的人一生劳碌奔波,工作所得极为菲薄,仅能...

和合术是什么?道家挽回感情秘术

和合术是什么?道家挽回感情秘术

你/你若不联络对方,但对方也没有不联络你的话,怎么办呢?你/你若不联络对方,在过一阵子之后,对方联络你了,你又该怎么做呢?你/你想要联络对方,可是你知道怎么联络吗? 知道对方心态是怎样吗?这些都是在...

佛教故事:十大弟子传:结集毘奈耶

佛教故事:十大弟子传:结集毘奈耶

结集毘奈耶在平时,能够处理僧团纠纷,能够为犯戒的比丘忏摩,能够和佛陀问答戒律微细的地方,渐渐养成崇高声望的优波离,在戒律方面,他已经成为权威。在僧团里,佛陀说他是持戒第一,比丘们也公认他是持戒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