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弟子阿难尊者施食焰口饿鬼的故事

阿难尊者施食焰口饿鬼的故事流广于世。根据《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记载,佛在迦毗罗城尼具律那僧伽蓝,为诸比丘并诸菩萨说法。那时,阿难尊者独居闲静处习定。

 到了夜晚三更后,看见一个饿鬼,名叫“焰口” (又译作“面燃”)。 长得丑陋枯瘦,口中喷火,咽喉像针锋一样细小,头发蓬乱,爪牙长利,非常可怕。来到阿难前跟他说:“三天之后你将命终,即投生在饿鬼之中。”阿难听后非常害怕,问饿鬼有何方法可以得免此苦?

 饿鬼告诉他说:“如果你明天,能布施百千那由他恒河沙数饿鬼,以及百千婆罗门仙人,以摩伽陀国所用的斛,各施一斛饮食。并且为我供养三宝,令我摆脱饿鬼之苦,得生天上,你就能增寿。”

 阿难于是急至佛前哀求救度。佛入定观察缘由,发现阿难因过去业报要遭受这样的饿鬼之报,那如何免除呢?饿鬼大王说:“除非你在三天里救度无量饿鬼,令他们吃饱喝足。”但这是人力根本做不到的,那怎么办?

 如来慈悲,就将过去他在世间自在德力如来,在观世音菩萨那里学过的焰口施食,教给阿难尊者。阿难用此方法,在三天内超度了无数饿鬼得生人天。由于这个功德,饿鬼大王告诉他,已经脱离饿鬼之苦,寿命将至120岁。

 省思:

 这位很恐怖的饿鬼大王,后世称为面燃大士,其实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焰口,是饿鬼道中鬼王的名字,因他口吐火焰,故意译为“焰口”;又可理解为脸上冒火,也译作“面燃”。据说他是观音菩萨所变化,故又称“面燃大士”。

 观世音菩萨化身为面燃大士,来引起阿难为自救而急切求佛讲述此法。而此法,观世音菩萨过去生已经教过释迦牟尼佛。

 所以,释迦牟尼佛为阿难说此法决不是偶然之事,佛菩萨的慈悲导演了这幕戏,所以佛讲这部经是必然的,祂要把这样一个殊胜的施食大法贡献给我们所有众生。

 所以这部经典,我们要感恩释迦牟尼佛,感恩观世音菩萨,感恩阿难尊者。佛乃为说焰口经及施食之法,谓其若能施饮食予恒河沙数饿鬼及诸仙等,非但不落此道,且能延年益寿,诸鬼神等常来拥护,遇事吉祥。此为佛教施食之缘起。

 释迦牟尼佛讲述的《佛说救面燃饿鬼陀罗尼神咒经》这部经,及《甘露陀罗尼咒》。最初传到中国,由实叉难陀大师翻译,后又由不空三藏法师进行重新翻译为《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与实叉难陀所译《救面然饿鬼陀罗尼神咒经》,为同本异译。

 历史上,一部重要的经,不仅仅会只翻译一次,历代中会被不少译师再译,由此说明经的可贵。自从焰口法传到中国以后,历经一千多年,历代有许多法师,按照经典举行施食法会,或作为每天功课用功施食。

 唐代金刚智大师和不空大师两位密教祖师,亦以二咒为本,参增显密诸文,集焰口仪轨,流传至今,弘扬最广,这就是今天的焰口施食,亦称瑜伽焰口、放焰口,是根据《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而举行的一种佛事仪式。

 该法会系以饿鬼道众生为主要施食对象,施放焰口,则饿鬼皆得超度,是寺院中经常举行的一种佛事,亦为对死者追荐的佛事之一。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喝牛奶好还是吃牛奶好?

喝牛奶好还是吃牛奶好?

近日,一些著名牛奶企业纷纷加入了奶片大战的行列中。面对琳琅满目的乳制品,到底选择哪种才能满足营养的需要呢?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宋昆冈理事长,他说无论选择哪种乳制品都很有营养,到底选择哪...

同学互殴

同学互殴

某山佛庙内有一间空屋,因为屋中有恶鬼,常要出现而捉弄人,故众僧不敢住用此屋。一日有客僧来寺,知客僧因无余屋,便令客僧住此空屋,仍明白告知他道:“此屋有鬼,常喜捉弄人,你夜里须把细一点子。”客僧自以为...

佛教故事:阿含经和生活禅修:二、六种动物

佛教故事:阿含经和生活禅修:二、六种动物

六种动物林崇安教授【前言】回想小的时候,一看到金光闪闪的手表,发出滴滴答答的声音,觉得多么有趣!声音来自何处?调皮的小孩往往会把它拆开分解,然后发现原来是一大堆齿轮、轮轴等零件。一旦拼装不回去,大人...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母爱的例子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母爱的例子

母爱的例子特叉尸利国与舍卫国两国交恶,关系相当不和顺。当时的特叉尸利国王想探知舍卫国是否有智者,就送了两匹是母子的牝马给舍卫国。这两只牝马形状、体型与颜色都十分相似,无从分辨起,使者说:「贵国若能分...

佛教故事:观世音菩萨传:第三十四回 水月朦胧慈容隐现 情怀荡漾浪子操刀

佛教故事:观世音菩萨传:第三十四回 水月朦胧慈容隐现 情怀荡漾浪子操刀

第三十四回 水月朦胧慈容隐现 情怀荡漾浪子操刀话说菩萨结台诵经,超度那一班冤魂怨鬼,当地人士,不明究竟,纷纷往观,你一言我一语,议论不一。菩萨见他们疑神疑鬼,便向众宣说道:此间不幸受了金人之难,冤死...

太上感应篇图说109:嫁祸卖恶

太上感应篇图说109:嫁祸卖恶

经文:嫁祸卖恶。【原文】诈谋畏祸脱漕粮,年少孤儿命即戕。此日受刑身死处,当年业债一齐偿。注:嫁祸者,我做非理之事,患害将临,乃用计移与他人。或饵以名,或诱以利,使他堕我术中,代受其祸。是犹以名利为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