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怎样理解一切勤作即为修习过

达真堪布:怎样理解一切勤作即为修习过

问:“为了早日圆成佛道,我们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但怎样去理解《大圆满愿文》中的“一切勤作即为修习过”这句话?

答:“勤修”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特别执着地去修。对法也不应该有执着,对法的执着也是一种障碍,应该不紧不松。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位弟子跟阿难学禅修,始终没有成就,有一天他去向世尊请教。世尊问:“你在家时擅长弹琵琶吗?”他回答:“极为擅长。”世尊又接着问:“那你弹琵琶所出的妙音,是在琴弦极度绷紧时发出,还是在琴弦十分松散时发出?”“两者都不是,只有松紧适度才能发出妙音。”“那你修心也与之相同。”

真正证悟大圆满的时候,在那个状态中,是无修无证的。从诸法本体的角度来看,都是无实有的,都是空的。但是从诸法显现的角度去看的话,都是不空的,都是实有的。

精进和不勤修,这两个矛盾吗?不矛盾。勤修,执着地去修,是修法的一个过患。那我们可以不勤修了吗?也不是。你真正证悟大圆满以后的修,和现在修还不一样。那个时候不用为了自己的成就而修,而是为了表法。

很多佛菩萨再来的人,他们从小闻思修,也都是表法,是为了自己所化的众生。有时他自己的境界很高,但是还宣讲小乘法,宣讲人天乘,这是为了随顺所化的众生的根基。他度化众生的时候,必须要和众生有一个共同的修法,这样这些众生才会来学,才会来修。如果说他现在境界很高了,他在上面修,让众生在下面修,众生是不会接受的。这时候,他自己也必须要去下面修,这是表法。

佛在印度菩提树下是示现成佛,他在密严刹土中早就成佛了。他离开皇宫,到森林里去,出家修行,为什么要经历这么一个过程?也是为了给众生表法。他当时所化的众生都是小乘根基的。对佛来说,在皇宫里和在森林里有什么区别啊?他就是为了所化众生。他苦修六年,这也是表法。他告诉众生,尤其是那些小乘根基的人,你要看破红尘,必须要离开世俗,你到森林里、山洞里苦修才能成就。

大圆满的境界里没有因果,但是不等于不用取舍因果,“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的作用永远是不空的,因果的规律是不会变的,这是诸法的实相。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海涛法师:狗狗可以安乐死吗?

海涛法师:狗狗可以安乐死吗?

海涛法师:狗狗可以安乐死吗? 问:狗狗可以安乐死吗? 答:那我要问,你可不可以安乐死?当然不行,安乐死是要下地狱的,安乐死就是杀生,安乐死就是自杀,自杀跟杀生就不行。佛教讲因缘,生命有各自的因缘,...

法布施得五种利益:长寿、多财、美貌、名誉、大智!

法布施得五种利益:长寿、多财、美貌、名誉、大智!

《佛说贤者五福德经》法布施得五种利益:长寿、多财、美貌、名誉、大智!    西晋河内沙门白法祖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贤者说法时有五福德。何谓为五?其人所生则得长寿。是为一...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一只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一起……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一只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一起……

生活中,很多人喜欢站在自己的视角,以为很了解别人,自以为是地随便谴责批判别人,以为全世界就自己是对的。其实,你不知道别人的生活,更无法对别人的酸甜苦辣感同身受,所以不要轻易地去指责别人或者批判别人。...

百岁白叟削发修行体力不支跳河自杀--学佛网

百岁白叟削发修行体力不支跳河自杀--学佛网

编者按:今天这则故事,原始出处是《贤愚经》。原经篇幅较长,网上也有不合白话译文,但因篇幅所限,小编整理之时已有删省,文字稍有润饰。前面出现一座大山,山上插着无数刀剑。释迦牟尼佛住世时,王舍城有一位长...

因果有时虽然看不见,但会以不同方式回报到你身上

因果有时虽然看不见,但会以不同方式回报到你身上

na mo a mi tuo fo南 無 阿 彌 陀 佛很多人询问,到底怎样才算自己身心柔软了。这个很简单,我们可以扪心自问,我们日常行住坐卧或者与外界、与人、与动物的互动当中,我们是带给别人快乐,...

净土法门法语:真心所显示的就是律仪

净土法门法语:真心所显示的就是律仪

1 我们自己修行,智慧开了,必须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是真正离苦得乐。用什么方法?用戒律。真实的智慧,真实的功德,完全落实在戒律,就是落实在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就叫做戒律,或者讲律仪。律仪讲的意思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