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怎样理解“自他平等”?

达真堪布:怎样理解“自他平等”?

问:怎样理解“自他平等”?

答:空性的角度讲,自他是平等的:第一,“他”是种五蕴的综合体,“我”也是种五蕴的综合体,都没有实成的自性。第二,自他是相对而安立的。比如说张三和李四,张三认为李四是他,李四认为张三是他,但都没有实实在在的自他。若是有实实在在的自他,任何时候,自就是自,他就是他;但是角度一换,观点一变,自他就变了。第三,从无常的角度,无论是自还是他,我们都能看到他们这种粗大相续的变化。只要有粗大相续的变化,就有刹那相续的变化。刹那当中看似有变化,实际上没有变化;显现上有,本体上没有。

这也就是空性。

前面是深入一点而讲的,下面是浅显而讲。比如,乐与苦、利与害等是众生基本的思想。所谓的“我”不愿意受到伤害,那么“他”也一样,所有的众生都一样,不愿意受到伤害。“我”想获得利益,所有的“他”也是都特别想获得利益。快乐和痛苦也是一样,“我”自己不希望痛苦,所有的“他”等有情众生也都一样不愿意感受痛苦。“我”希望自己快乐,所有的“他”等有情众生都一样希望自己获得快乐。这就是平等。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海涛法师:请问消灾超度,需要一个人的八字吗-

海涛法师:请问消灾超度,需要一个人的八字吗-

海涛法师:请问消灾超度,需要一个人的八字吗? 问:我之前遇到一位法师,他说从我的眼神看到业障,就让我给他八字,消灾超度,请问消灾超度,需要一个人的八字吗? 答:基本上是不需要的,但是八字很准的,你...

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自求多福

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自求多福

自求多福里有张媪,自云尝为走无常,今告免矣。昔到阴府,曾问冥吏:事佛有益否?吏曰:佛只是劝人为善,为善自受福,非佛降福也。若供养求佛降福,则廉吏尚不受赂,曾佛受赂乎?又问:忏悔有益否?吏曰:忏悔须勇...

闻此般若法门,不久得授大菩提记!

闻此般若法门,不久得授大菩提记!

闻此般若法门,不久得授大菩提记! 功德无上上的法宝经典:《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 1:善男女,对于此极深般若法门能够听受读诵,如说修行的,这个人不被魔和魔民,人和非人等伺机寻找方便恼害,...

陈柏达:玉筋现瑞-净土的见证

陈柏达:玉筋现瑞-净土的见证

第十七章 玉筋现瑞在襁褓中 即能念佛念佛坐逝 鼻垂玉筋天乐相迎 梦坐莲台清朝的大真法师,号新伊,俗姓周,是常德武陵人。他在襁褓中,即能合掌念南无佛陀。等到跟老师学读书时,他不与其他孩子成群玩耍,喜欢...

若我们的内心在修法过程中掺杂诸毒烦恼,修法就没有丝毫之利益。因此欲令自己的善根在修行过程中不被一切恶缘摧毁,三殊胜之清净正行尤为重要。修学禅定也同样如此。

  

我们在讲修学禅定时讲解过善巧运用,因此对修行者而言,禅修时认识妄念并且知道该如何调伏妄念非常重要。因为禅修时初次出现妄念,从某种角度而言非常正常,这一点必须要了解。有些人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自己在禅修时太过散乱的缘故,可能造下了很大的罪业,因此自己的见解直到现在都没有丝毫之进展。要记住,从某种角度来说,凡夫有起心动念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对于希求解脱的修行者而言,懂得如何将妄念转为道用更为重要。仅仅依靠压制妄念,虽然可以得到暂时的平静,但对于究竟断除妄念来说,并不是容易的事。例如自己现在所处的地方四周都是毒草,无论往哪一方向行走,只要踩到毒草上,就会引起中毒。此时仅仅依靠拔出毒草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懂得如何将毒草转变成良药。一旦懂得如何转变,即便踩在毒草上,也不会中毒,甚至还能起到治病强身的作用。如同这个比喻般,当妄念起现时,懂得如何将妄念转为道用,比单纯压制妄念更重要。

 

我们天天都在说,贪嗔痴烦恼是漂泊轮回之根源,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若能把妄念转为道用,妄念则是成办解脱唯一不可缺少之辅助。其中的区别就在于你是否懂得善巧运用,以及在修行中善巧运用做得有多圆满。若懂得其中的道理,平常修法无论是散乱还是平静,时时都在调伏之中。如果当自己内心平静的时候就认为自己的修行很好,散乱的时候就认为自己的修行很差,仅仅以妄念多少来衡量见解高低或修行好坏,则完全失去了真正修法的特色,也没有真正掌握佛法的窍门。因此欲令修学过程中清净正行不被外缘所摧毁,善巧运用非常重要。

 

要记住,如果禅修仅仅依靠压制妄念,恐怕有时候能成功,有时候未必会成功。一旦不成功的时候,内心就会产生极大的烦恼,总觉得自己今生成办解脱的希望不大,因此时时都在痛苦之中。若是会善巧运用,无论座上座下有多少起心动念,由于懂得将其转为道用的缘故,内心时时都在喜悦之中。

 

还要知道的是,仅凭压制妄念安住于止息妄念的无分别状态之中,无论是否成功,与解脱都没有丝毫之关系。因为成办解脱唯一的条件不在于能否静下心,而在于能否赤裸心的本性。心的本性和静心两者之间,看似相同,实际上有诸多不同之处。因为心的本性具有一切功德,也就是我们通常讲解的出离心、菩提心和信心。相反,无论心是平静还是散乱,若内心离开了三殊胜法,所行任何善法均无法成办解脱。即便你能压制自己的内心烦恼,安住长达色界禅定一禅的六千个大劫或者无色界禅定的八千个大劫,最终也不能成办解脱。因为仅凭压制妄念,在不具备一切功德的前提之下,修法永久不会成为解脱之因。

 

前两天我也遇到一些修行者说,他认为自己平常的禅定还是挺不错的,因为时时可以在空性以及很平静的状态中安住。当时我问他:“是否由于生活中烦恼太重太多的缘故,为了止息这些烦恼才开始修禅定?若是,你暂时成功了;若不是为了这个目的而是为了解脱,这样的修行恐怕对解脱没有丝毫之利益。”这个道理大家一定要记住。

修行不在于能否静下心,而在于能否赤裸心的本性!

若我们的内心在修法过程中掺杂诸毒烦恼,修法就没有丝毫之利益。因此欲令自己的善根在修行过程中不被一切恶缘摧毁,三殊胜之清净正行尤为重要。修学禅定也同样如此。  我们在讲修学禅定时讲...

佛教故事:情感世界:为了父亲

佛教故事:情感世界:为了父亲

为了父亲他把父亲背回家中,悉心奉养。很久以前,有个人家里非常穷,又碰上灾年,每天都要忍饥挨饿。万般无奈,他决定将年迈瘫痪的父亲扔到山里。一大早,他背着父亲上山,穿越人迹罕至的密林。当可怜的父亲意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