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海文集:亲近善士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园精舍教化的时候,罗阅只国中有一个人非常暴戾凶恶,总是欺负善良,又忤逆父母,不敬师长。他的事业做得很不顺利,日子过得很苦恼,心中常充满怨怼。

为了想让自己能过好日子,他便开始祭拜火神,每天一到黄昏,即聚起柴堆,燃起熊熊烈火,并对着柴火不断膜拜,直到半夜,大火灭尽方才停歇。如此持续三年,一切依然没有什么改善,于是他就改求日月之神。

从日出的时候,他即向太阳朝拜,直到日没;月出之后,又朝着月亮不停膜拜。如此日以继夜,只有在天将明、月将没时,才有喘息的机会。就这样又过了三年,生活仍处处不顺心,依然没有得到福报。因此,他又改拜天神。

这一次,他特别准备许多美味的佳肴、酒酿,更宰杀猪、羊、牛等牲口以祭天,没想到三年下来,散尽家财,贫困潦倒,仍不见天神降福护佑,身体也因不分昼夜礼拜而憔悴不堪,最后换来了一身的疾病。

有一天,他听说舍卫国有一位佛陀,为诸天、众人所敬仰,是无所不知的大智慧者,于是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前往,期盼能获得福佑,以除去灾难、病恼。

他来到舍卫国的祇园精舍,向里望去,正好看到佛陀在为大众说法。佛身光明,庄严无比。一见到佛陀的圣容相好,他满心欢喜,即顶礼佛陀,说道:“有生以来,我竟如此地愚痴,不知世上有佛法僧三宝,而虚掷时间、钱财去祭祀火神、日月等诸天鬼神。在过去的九年当中,我虽然精勤不懈,却未能获得一丝一毫的福佑,不但钱财用尽,身体也孱弱不堪,彷佛死期将至。今日我至诚顶礼佛陀,希望佛陀能为我赐福消灾!”

佛陀慈悲对他开示:“你没有正知正见,九年来都是迷信鬼神,又杀害无数的众生,哪里能够得到福报呢?而且你又作恶多端,骄傲我慢,不孝不义,所造的都是恶业的种子,怎有可能结出福利的果实呢?如果你能够从心念上彻底地忏悔,从此孝顺父母,礼敬贤善,奉养长老,去恶向善,端正自己的品德,自然就能获得容貌端正,气力强壮,安隐无病,以及延年益寿的四种福报,生生世世无忧无恼。”

于是,佛陀即说偈语:“祭神以求福,从后观其报,四分未望一,不如礼贤者;能善行礼节,常敬长老者,四福自然增,色力寿而安。”

那个人闻佛说法后,豁然开通,欢喜无比,累劫尘垢所蔽,无知造罪九年刹那间开解,遂发心出家,随佛修行。从此以后,日日行善,于正法上精进不懈,最后证得阿罗汉果。

以上是《法句譬喻经》中所记载的一个典事,启示我们:“祭神不如礼贤”。根据佛经所说,有的鬼神确实有一些功德,也有一些神力,在某种情形下确实能带给人多少助力,所以受人崇拜而恳求赐福。但是因为鬼神本身还有烦恼,而且其德性有时还不及人类,如果有人不恭敬、不祭拜或有所冒犯,鬼神也会采取报复,就好比人间黑社会中的恶霸,在某人不幸的时候,也许会拔刀相助,慷慨帮忙,但是不能得罪他,否则就会受害遭殃。所谓“敬鬼神而远之”,鬼神不是真正可以依靠的对象,拜神不如礼贤,能够访求到具德的善知识,这才是真正可以依止而获得真实的利益。

佛陀曾经开示:“参预圣者之流必须具备四大条件,此四大条件就是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思惟、法随法行。”也就是说,修行人为了要契入正法,首先应该亲近善知识,接受善知识的开导,听闻正确的法要。听闻正法之后,要透过自己的思惟观察,对法义作深刻的理解领悟,然后在日常生活中依法次第落实修行,如此即能一步一步进入圣者的行列。

那么,怎样才算是善知识呢?并不是因为他的地位高、信众多、名声大、相貌好或学识高,主要是因为他对戒、定、慧三学有所修证,能深入经藏融会贯通,而且能善巧方便说法,引导别人入道,让人能调伏身心而得到受用。此外,他有“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的菩提悲悯之心,他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利益众生,而非为博得恭敬、名闻、利养。

现在末法时期,要找到一个众德全具的善知识,已经是难得遭遇了,所谓大德圣者、凡俗邪人,真假难分,但是修学佛法又不能没有师长,所以择师甚为重要。如果行人能有福报在世界各地的闻法点,直接闻受第三世多杰羌佛说法音作为正知正见的标准,依法行持,那是胜于一切,或者能依于《解脱大手印》之法修持,也是殊胜无比,若这些法缘皆未能成熟而须寻访明师,至少应选择一个佛法解行胜于自己,而且持戒精严、具足悲心、功德增上者,则也可如法亲近了。

亲近善知识,主要是效法他的德行,学习他的优点,不宜观察他的过失,更重要的是受善知识教导后,要从自己的举止行为、待人接物中去实际修行,渐次改进,自然就可以得到利益。

佛陀非常重视善知识,因为一切安乐妙善的根本,皆基于依止善知识的教导得来。佛说:“亲近善知识,由此便能离恶知识,不造诸恶,常修众善,纯一清白,具足圆满梵行之相。”所以,修行人应该亲近、尊敬、供养善知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走近佛法,走入幸福,学佛让我的生活从地狱转

走近佛法,走入幸福,学佛让我的生活从地狱转

学佛之前,我的家之前一团乱麻,捋不顺,相互都是对立面,像仇人纠缠在一起,生活中种种不如意,障碍重重;在我的眼睛里看不到柔和,感觉那么多仇恨的眼光看着我,有猜测,有报怨,有嗔;我害怕、畏惧,每天小心的...

孝子欢喜

孝子欢喜

孝子欢喜很久以前,菩萨降生在一户穷人家里。这户穷人实在养不起他,就用一块破布把他裹好,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把他放在十字路口旁。这天刚好是一个吉祥的日子,有个叫四姓的商人听到一位修行者说:今天生的...

陈海量居士:建设佛化家庭9--卫生篇

陈海量居士:建设佛化家庭9--卫生篇

陈海量居士:建设佛化家庭9--卫生篇佛说:“菩萨虽复不惜身命,然为护法,应当爱惜”。智者大师也说:“身安而后道隆”。所以学佛的同志们,要注意健康。慎起居,节饮食,这是物质的卫生法。可是多嗔多忧的人,...

牛奶广告也时髦 最安全的牛奶在哪里?

牛奶广告也时髦 最安全的牛奶在哪里?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中毒预防中心的专家说,目前并没有收到喝奶及吃奶制品引发中毒或疾病的报告。企业之所以纷纷强调自己生产的牛奶不含抗生素,可以说是一种商业炒作和推销手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老百...

茶倒七分,留下三分是人情

茶倒七分,留下三分是人情

从小就听说茶七酒八,意思是倒茶只能七分满,酒就八分满。可是,你知道为什么吗?直到今天,终于恍然大悟!从来茶倒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茶倒七分满,才不会水溢烫手。为人处世也是如此,饭要七分饱,话留三分...

索达吉堪布:真正的修行人,最重要的素质

索达吉堪布:真正的修行人,最重要的素质

索达吉堪布:真正的修行人,最重要的素质 问:要做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答:真正的修行人,最主要的前提就是要知足少欲,在这一基础上深深地忆念死亡。 由此生起一种紧迫感,即使仅仅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