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海文集:亲近善士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园精舍教化的时候,罗阅只国中有一个人非常暴戾凶恶,总是欺负善良,又忤逆父母,不敬师长。他的事业做得很不顺利,日子过得很苦恼,心中常充满怨怼。

为了想让自己能过好日子,他便开始祭拜火神,每天一到黄昏,即聚起柴堆,燃起熊熊烈火,并对着柴火不断膜拜,直到半夜,大火灭尽方才停歇。如此持续三年,一切依然没有什么改善,于是他就改求日月之神。

从日出的时候,他即向太阳朝拜,直到日没;月出之后,又朝着月亮不停膜拜。如此日以继夜,只有在天将明、月将没时,才有喘息的机会。就这样又过了三年,生活仍处处不顺心,依然没有得到福报。因此,他又改拜天神。

这一次,他特别准备许多美味的佳肴、酒酿,更宰杀猪、羊、牛等牲口以祭天,没想到三年下来,散尽家财,贫困潦倒,仍不见天神降福护佑,身体也因不分昼夜礼拜而憔悴不堪,最后换来了一身的疾病。

有一天,他听说舍卫国有一位佛陀,为诸天、众人所敬仰,是无所不知的大智慧者,于是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前往,期盼能获得福佑,以除去灾难、病恼。

他来到舍卫国的祇园精舍,向里望去,正好看到佛陀在为大众说法。佛身光明,庄严无比。一见到佛陀的圣容相好,他满心欢喜,即顶礼佛陀,说道:“有生以来,我竟如此地愚痴,不知世上有佛法僧三宝,而虚掷时间、钱财去祭祀火神、日月等诸天鬼神。在过去的九年当中,我虽然精勤不懈,却未能获得一丝一毫的福佑,不但钱财用尽,身体也孱弱不堪,彷佛死期将至。今日我至诚顶礼佛陀,希望佛陀能为我赐福消灾!”

佛陀慈悲对他开示:“你没有正知正见,九年来都是迷信鬼神,又杀害无数的众生,哪里能够得到福报呢?而且你又作恶多端,骄傲我慢,不孝不义,所造的都是恶业的种子,怎有可能结出福利的果实呢?如果你能够从心念上彻底地忏悔,从此孝顺父母,礼敬贤善,奉养长老,去恶向善,端正自己的品德,自然就能获得容貌端正,气力强壮,安隐无病,以及延年益寿的四种福报,生生世世无忧无恼。”

于是,佛陀即说偈语:“祭神以求福,从后观其报,四分未望一,不如礼贤者;能善行礼节,常敬长老者,四福自然增,色力寿而安。”

那个人闻佛说法后,豁然开通,欢喜无比,累劫尘垢所蔽,无知造罪九年刹那间开解,遂发心出家,随佛修行。从此以后,日日行善,于正法上精进不懈,最后证得阿罗汉果。

以上是《法句譬喻经》中所记载的一个典事,启示我们:“祭神不如礼贤”。根据佛经所说,有的鬼神确实有一些功德,也有一些神力,在某种情形下确实能带给人多少助力,所以受人崇拜而恳求赐福。但是因为鬼神本身还有烦恼,而且其德性有时还不及人类,如果有人不恭敬、不祭拜或有所冒犯,鬼神也会采取报复,就好比人间黑社会中的恶霸,在某人不幸的时候,也许会拔刀相助,慷慨帮忙,但是不能得罪他,否则就会受害遭殃。所谓“敬鬼神而远之”,鬼神不是真正可以依靠的对象,拜神不如礼贤,能够访求到具德的善知识,这才是真正可以依止而获得真实的利益。

佛陀曾经开示:“参预圣者之流必须具备四大条件,此四大条件就是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思惟、法随法行。”也就是说,修行人为了要契入正法,首先应该亲近善知识,接受善知识的开导,听闻正确的法要。听闻正法之后,要透过自己的思惟观察,对法义作深刻的理解领悟,然后在日常生活中依法次第落实修行,如此即能一步一步进入圣者的行列。

那么,怎样才算是善知识呢?并不是因为他的地位高、信众多、名声大、相貌好或学识高,主要是因为他对戒、定、慧三学有所修证,能深入经藏融会贯通,而且能善巧方便说法,引导别人入道,让人能调伏身心而得到受用。此外,他有“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的菩提悲悯之心,他所做的一切皆是为了利益众生,而非为博得恭敬、名闻、利养。

现在末法时期,要找到一个众德全具的善知识,已经是难得遭遇了,所谓大德圣者、凡俗邪人,真假难分,但是修学佛法又不能没有师长,所以择师甚为重要。如果行人能有福报在世界各地的闻法点,直接闻受第三世多杰羌佛说法音作为正知正见的标准,依法行持,那是胜于一切,或者能依于《解脱大手印》之法修持,也是殊胜无比,若这些法缘皆未能成熟而须寻访明师,至少应选择一个佛法解行胜于自己,而且持戒精严、具足悲心、功德增上者,则也可如法亲近了。

亲近善知识,主要是效法他的德行,学习他的优点,不宜观察他的过失,更重要的是受善知识教导后,要从自己的举止行为、待人接物中去实际修行,渐次改进,自然就可以得到利益。

佛陀非常重视善知识,因为一切安乐妙善的根本,皆基于依止善知识的教导得来。佛说:“亲近善知识,由此便能离恶知识,不造诸恶,常修众善,纯一清白,具足圆满梵行之相。”所以,修行人应该亲近、尊敬、供养善知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释门法戒录:诵经持戒 遇难成祥 (刘宋 慧庆)

释门法戒录:诵经持戒 遇难成祥 (刘宋 慧庆)

诵经持戒 遇难成祥 (刘宋 慧庆)南北朝(刘宋)释慧庆,俗姓竺,广陵人。住庐山寺,精通经律,戒行高洁。受持法华,思益等经,每夜诵经,听见暗中有赞叹声。元嘉年间(公元424453年),渡江时遇到风浪,...

地藏菩萨成就你的菩提大愿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发广大慈心。救度一切众生者。欲修无上菩提者。欲出离三界者。是诸人等。见地藏形像。及闻名者。至心归依。或以香华衣服。宝贝饮食。供养瞻礼。是善男女等所愿速成。永无障碍。】

佛又跟观世音菩萨说:“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发广大慈心,救度一切众生者,欲修无上菩提者,欲出离三界者。”佛又跟观世音菩萨说,在未来,也就是我们现在这个时候,有那个想修行的、想了生死的、想做善事的善男子、善女人,或者想利益众生的,发大慈心帮助别人、要救度一切众生苦难的;或者“欲修无上菩提者”;或者想出离三界,这都是菩萨,这是发菩提心。

不管男人女人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是广大心,就是咱们学《华严经》经常要我们发愿发大心。总的说,救度一切众生苦难,想成佛,或者想离开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但是这就要去执着,得无执着。

等你有什么力量把这个愿满了,满足了这个大愿——发了愿就想成就,使这愿满,这个愿都很大的——如果自己感觉着恐怖,因为满足不了,那没关系,你就念念地藏菩萨好了。

“是诸人等”,若能见到地藏的形像、闻到地藏的名号,“至心归依”——我们念“南无地藏菩萨”,就是归依地藏菩萨,“南无”就是翻“归依”,你念“南无地藏菩萨、南无地藏菩萨”,念念归依地藏菩萨。

或者听到地藏菩萨名号,诚诚恳恳地归依;或者是用香华、衣服,一切宝贝东西,饮食,供养瞻礼地藏菩萨——以这个供养心、功德心,你前头所发的大愿都能圆满,“所愿速成”。

你不是想救度一切众生,发菩提心吗?你不是想证得无上菩提吗?这个大愿都能很快成就,障碍消失。每天发愿我们的善根增长,就满足了你,地藏菩萨能够加持你,成就你的大愿。

这样做,地藏菩萨能够加持你

地藏菩萨成就你的菩提大愿【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发广大慈心。救度一切众生者。欲修无上菩提者。欲出离三界者。是诸人等。见地藏形像。及闻名者。至心归依。或以香华衣服。宝贝饮食。供养...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49」“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49」“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今天继续分享供养药师佛和念药师经的功德不可思议(灵应记)连载2……第七案例:瞎目得重明张元,元魏河北人,十六岁的时候,...

放下过去,因为你还要过下去

放下过去,因为你还要过下去

“若不撇开终是苦,各自捺住即成名”。记不清在哪里看到这副对联,当时并不理解,只是觉得很有深度。后来经历的事情多了,慢慢明白了对联的含义:“若”的撇笔如果不撇出去就成了“苦”,“各”的捺笔收住才是“名...

开公司选择的地方也有讲究 地理位置不好有可能破财失财

开公司选择的地方也有讲究 地理位置不好有可能破财失财

现在年轻人创业也是越来越多了,做什么游戏的或者是营销的,应有尽有,想要创业,那必定要选择一个地方来作为办公室,开公司风水讲究聚财聚气,如果地理位置选得不好的话,那必定也是会对公司的业绩有一定的影响的...

佛教故事:拈花智慧:头脑是国王,心灵是皇后,本能是仆人

佛教故事:拈花智慧:头脑是国王,心灵是皇后,本能是仆人

拈花智慧 头脑是国王,心灵是皇后,本能是仆人拈花智慧:传递心灵的智慧释果宁头脑是国王,心灵是皇后,本能是仆人当我们知道了人生的痛苦烦恼来自于对五欲的执着,那么我们就要认识到执着其实是不可得。换一个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