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观堂,寺院僧侣用膳的地方

堂,就是斋堂,也就是五观堂,即是寺院僧侣吃饭用膳的地方。五观堂,出家人吃饭有一定的规矩。 过堂中国汉传寺院生活方式之一。即上斋堂用餐,此有别于印度僧徒之托钵乞食。又称上堂、赴堂。在丛林之中,依据常规,用餐时自方丈到沙弥,全体皆到斋堂用餐,此即‘过堂饭’。

菩提达摩祖师在中岳嵩山少林寺开创中华禅宗伊始,便把禅宗弟子的行、住、坐、卧、吃等生活习惯都纳入了“禅修”的范围。佛教禅宗僧侣把“吃”作为禅修的一种方式,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佛教徒的“止恶修善”之心,为此,不但要求必须“食素”,也就是通常说的吃“斋”;而且还要“观心”,观心的方法有五种:一是思念食物来之不易,二是思念自己德行有无亏缺,三是防止产生贪食美味的念头,四是对饭食只作为疗饥的药,五是为修道业而受此食;更重要的还要“喜舍”,也就是“施食与六道一切众生”。

进餐前,须列队鸣磬念佛以进斋堂,然后安静进食。食毕,又列队鸣磬念佛以出斋堂到大殿回向。饭菜很简单,一碗白米饭、一碗素菜、一碗清汤、一小碟咸菜、一小碟花生、一小碟辣酱、一双木筷。过堂饭讲究用饭时安静,不得讲话,添加饭菜都是以手势示意,不得剩下饭菜,因为许多人为了这顿饭菜都花了不少血汗,所以不能浪费,要以感恩的心用膳,配合悠扬的音乐声慢慢用餐,不知道,这时会是一个怎样感受的你!

修行人进食前作如下五种观法: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谓此食垦植收获舂磨、淘汰炊煮,所费功夫甚多,且施主减其妻子之分,为求福而施,故受食时,应作此观。

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谓若不坐禅诵经、营三宝事,不持戒,受施则堕,故不宜受食;德行若全,则可应供受食。

三、防心离过,禁贪效宗。谓须防心离于三过,于上味食不起贪,于中味食不起痴,于下味食不起嗔。否则不知惭愧,堕三恶道,故受食时,当作此观。

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谓饥渴为主病,故须以食为药,不起贪着。五、为成道业,应受此食。谓不食则饥渴病生,难成道业,而多食致患,少食气衰,故必食得适量,以资身修道。

“过堂斋”作为中国佛教文化中“禅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主要体现了五个佛教理念:感恩惜福,慈悲平等,知足节约,内观自省,绿色环保;在当今对促进“人与人”和“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和平相处,仍有深远的积极影响。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妙祥法师开示问答:供的水果不能洗吗?

妙祥法师开示问答:供的水果不能洗吗?

妙祥法师开示问答:供的水果不能洗吗?必须得洗,你不能带着细菌、埋汰的东西供佛。洗水果,不是佛所吃的水果,怕埋汰。佛早就成佛了,他也不存在吃不吃的问题。关键是你不洗,没有恭敬心。洗水果是洗掉我们心里的...

龙舞

龙舞

龙舞,有的地方称之为舞龙,也有的称之为龙灯舞。这是在山西省境内普遍流行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演出的时间,一般都在农历正月十五闹红火、闹元宵的时候,也有一些地方在农历二月初二的龙抬头时表演,这是一种极为...

香道之道 养神养生

香道之道 养神养生

香道之道 养神养生  香,不仅芳香养鼻,还可颐养身心、祛秽疗疾、养神养生。  人类对香的喜好,乃是与生俱来的天性。香,在馨悦之中调动心智的灵性,于有形无形之间调息、通鼻、开窍、调和身心,妙用无穷。 ...

观世音菩萨灵感事迹1000例:摄生接引往生

观世音菩萨灵感事迹1000例:摄生接引往生

接引往生●清时,际醒大师,字彻悟,已明向上,专修净业,著有《语录》二卷,劝人修学净土,恳切至极。临终,看见幢幡无数,从西方来。又过半月,他告诉大众说:“昨见观音、势至、文殊三大士,今又蒙佛亲迎,我去...

佛教故事:观世音菩萨传:第十八回 金轮山大师被劫 塞氏堡同伴求援

佛教故事:观世音菩萨传:第十八回 金轮山大师被劫 塞氏堡同伴求援

第十八回 金轮山大师被劫 塞氏堡同伴求援话说妙善大师听了永莲一番劝导,即收摄心神,连连说道:好好好!走走走!大家匆匆前行,走不到三十步越近,忽闻一阵钩辀格格之声,好似众人讲话一般,那声音从一座深林内...

海涛法师:我想知道出家要有什么因缘-要具足什么条件-

海涛法师:我想知道出家要有什么因缘-要具足什么条件-

海涛法师:我想知道出家要有什么因缘?要具足什么条件? 问:我想知道出家要有什么因缘?要具足什么条件? 答:出家有出家的因缘,一般如果过去世有出过家,今生要出家会很顺,过去世如果没有种出家的因,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