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身割肉供养誓成佛

  一日,世尊欲为大众开示涅槃的胜妙功德,以大悲心宣说过去生中因闻《大涅槃经》而获不可思议果报的本生故事……

  无量劫前,娑婆世界有一尊佛出世,号释迦牟尼如来。如来具足十种德号,福慧圆满,为人天大众恭敬景仰。当时,有一贫人深为穷困所苦,且一生中事事不如己意,烦恼忧愁经常萦绕在心。贫人有一正直多闻的善友,一日告诉贫人:‘释迦佛近日将为弟子们宣说《大涅槃经》,这是殊胜难遇的因缘,应当把握,不可错失!’贫人听了以后,心生欢喜,踊跃无比,发愿尽己所能广修供养。然而,贫人随即念及自己家贫如洗,如何能有财物广修供养呢?苦思许久,他毅然决定卖身换取钱财。

  虽有如此大愿,无奈福薄德孤,没有人愿意买这样一个贫苦饥寒的人。他颓丧地走在路上,逢人便问:‘我要卖身,您愿买否?’

  此时,有一路人突然上前对他说:‘我有一个工作,酬劳很高,可惜无人能做。如果你能承受,我可以买下你。’贫人得到这一线希望,立即允诺卖身。路人对他说:‘实不相瞒,我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痼疾,久久不能痊愈,发作时痛不欲生。虽遇良医,处方中却有一味药得之甚难──每日须服人肉三两。’贫人问:‘请问酬劳多少?’路人说:‘你若愿意天天舍身肉三两为我治病,我就给你五锭金。’贫人急欲供养三宝,又对他承受着恶病的痛楚心生悲悯,当下不假思索地应允:‘希望您现在就能惠我钱财,并给我七日的时间,待事情处理完毕,一定立即回到您的处所履行诺言。’路人一听,皱起眉头说:‘七日太长,我无法等待,如果你真能信守承诺,我可以许你一日!’

  拿到了五锭金,喜出望外的贫人连忙奔向佛陀说法的精舍,头面顶礼佛足后,以最虔诚的心,将金子全数供养释迦如来,然后退坐一旁,专心地聆听世尊开示《大涅槃经》。

  然而,涅槃之理微妙精深,玄妙难测,资质闇钝、心智未开的贫人不能明了涅槃之理,只能熟记一偈:‘如来证涅槃,永断于生死;若有至心听,常得无量乐。’

  贫人闻法后,回到买主家中,日日割下三两肉为他医病。由于对佛有着不可撼动的信心,心中专注忆持用心记下的偈语,足足一个月当中,贫人丝毫不觉痛苦难忍。直至买主痊愈,贫人身上的疮痍竟也神奇地平复,完好如初。贫人在惊喜之余,更思念道:‘仅仅受持一偈就有如此难以思议的功德福报,何况具足信受一部经典呢!’于是,贫人当下发起无上菩提心,发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成等正觉,未来成佛之时亦号‘释迦牟尼’,为诸众生宣扬《大涅槃经》无上的功德利益。

  世尊告诉在场大众:‘由于有此前因,方有今日海会云集,宣讲佛法,广利人天的殊胜法缘。当时的贫者,即是我的前身,今生果满愿成,方能成就佛道,并与古佛同名。是故汝等应当信受佛语,《大涅槃经》功德无量无边,不可计度,难以思议,乃是诸佛如来甚深的智慧与慈悲,能至心受持者,远离恶法,永断诸烦恼,速证涅槃。’

  典故摘自:《大般涅槃经·卷二十二》

  省思

  佛曾手拾一把沙,告诉多闻第一的弟子阿难:‘佛法无量无边,如大地土,你所忆持的不过如佛手中之沙。’学佛道者欲得解脱,并非尽得听闻‘大地土’,而是具足信心,一念到底,无夹杂间断;果能如此,于佛法大海中,随饮一滴即得清凉自在,永绝生死。

 

点我:

相关文章

海涛法师:贪心的代价

海涛法师:贪心的代价

  在舍卫城里有一名叫须项的婆罗门,十分擅于农事。他总是找好肥沃的土地后,精心选种,再雇用农人来耕种。所有作物都长得很好,让路过的人也忍不住停下脚步,连声夸赞。  有一天晚上,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呼...

用一个故事告诉你,佛是什么

用一个故事告诉你,佛是什么

  一位聪明的那先比丘,从他的智慧流露事迹中,可以知道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奇人。有一次,弥兰陀王故意要非难那先比丘,就诘责他说:“你跟佛陀不是同一个时代,也没有见过释迦牟尼佛,怎么知道有没有佛陀这个...

两枚钱币竟然让贫女变皇后

两枚钱币竟然让贫女变皇后

  过去,有一座名山 “昼闇山”,由于山中有众多贤圣僧众隐居修道,所以诸方国土都争相前来供养植福。  一日,诸方耆德长者浩浩荡荡携供诣山,绵延的队伍让路旁以乞食为生的贫女惊叹、称羡不已。她心想:长...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20

净土圣贤录三编新白话版20

  往生女人第四  元念佛婆  念佛婆,不清楚他的姓氏。元朝至顺庚午年,浙西连年闹饥荒,杭州城中,饿死的人相互堆积,官府命令街坊小吏派人抬尸体到六和塔后山的大坑中。有一婆子,二十天不腐烂,每天都在...

苦读《楞严》豁然开朗入奇境

苦读《楞严》豁然开朗入奇境

  编者按:近代高僧倓虚法师,与虚云法师、太虚法师合称为中国近代佛教界的“三虚”。《影尘回忆录》是倓虚法师口述自传,由其弟子大光法师私下记录而成,记录倓虚法师从出生到1948年的传奇经历。倓虚法师...

佛经里的故事:失德的下场

佛经里的故事:失德的下场

  佛住世时,弗加沙王由于读诵了《十二因缘经》,体悟到昔日所追求的财、色、名、食、睡等五欲之乐,原来是烦恼的根本。于是,弗加沙王召集群臣,宣布将王位传给太子。之后,便自行剃发出家,发心追随佛陀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