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动物的故事:自动离开

自动离开

澳大利亚农夫沃辛顿最近有点烦。他编制了一个鸟笼打算养鹦鹉,可哪想早晨发现它已被两只乌鸦占用。这两只乌鸦不知何时飞进鸟笼,便喜欢上了这里,除了有时一只乌鸦会飞出去捕食外,其它时间它俩都呆在里面,不论怎样恐吓诱骗也不离开。动物协会告诫沃辛顿不能伤害乌鸦,这可急坏了他。两只乌鸦耽误了养鹦鹉不说,更可气的是它们还不时发出粗劣嘶哑的叫声,真是糟透了。

不得已,沃辛顿只能四处讨教让乌鸦自行离开的办法,有位名叫丽莎的心理医生答应帮忙。那以后,每天丽莎便早早地带着两只碗来到沃辛顿家,里面装满了提前备好的谷物和昆虫。她将它们放进笼里,安静地站在一边观察。

乌鸦发现笼里多了两只碗,开始有些害怕,后来确信里面满盛美食后,得意地叫了,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接连十天下来,丽莎都送来两碗满满的食物,乌鸦越吃越欢,成天除了吃就是睡,连飞出去捕食的工夫也省了。沃辛顿忍不住问丽莎:你这样做真的能让它们离开吗?

她呵呵地笑,示意不要急,照例给乌鸦送来食物。不过这以后她只盛了一碗半的谷物和昆虫。乌鸦吃完了谷物和昆虫,显然发现食物变少了,哇哇地叫起来,像在抗议什么,可它俩还是没有离开鸟笼去捕食的意思,每天吃光了食物就呆在里面。

渐渐地,丽莎送的食物越变越少,到后来减到只有一碗的谷物。两只乌鸦发现谷物又少了,叽叽喳喳地叫起来,相互啄打着争抢起来,依旧没有哪只乌鸦愿意飞出鸟笼去捕食。

如此又过了五天,丽莎再逐渐减少谷物,到她把只装了半碗的谷物放进去时,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这次两只乌鸦很快就注意到食物变得更少了,不停地朝人哇哇尖叫,然后生气地掀翻了那只碗,相互对望着似做过交流后,一前一后地划出弧线飞出了鸟笼。

沃辛顿静静地望着这一幕,立刻跑近鸟笼关上笼门,不可思议地问,它们真的飞走了?丽莎点了点头,微笑着说,它们去找其它有两碗食物的鸟笼了。

随后,她道出了乌鸦离开的秘密:原先乌鸦无意撞入鸟笼,便将它视为己有,所以不愿失去。而最早给乌鸦送去两碗谷物和昆虫,是让它们先产生出呆在笼里就能得到两碗食物的印象,此后逐渐地减少至只送半碗,它们便无法忍受这种被克扣食物的现象,终于恼怒地飞离而去。

世间有两种失去,一种是从有到无,另一种是从多到少。其实,从多到少所导致的心理痛苦,往往远大于从有到无的痛苦。所以,我们要谨慎地对待所得与所予,更要慎重地对待多得与多予,以免在意外的多得或多予逐渐减少后,让自己或对方陷入到巨大的痛苦中。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白扁豆番茄木耳汤

白扁豆番茄木耳汤

新鲜的白扁豆,外壳绿绿的、里面豆儿白白嫩嫩,浅灰绿色的丝丝豆纹隐约可见,买回家、剥出来一碗漂亮的白色泛绿的豆豆!哦,做个白扁豆汤吧! 原料:新鲜白扁豆(也可用干的白扁豆)、番茄、黑木耳。调料:植物油...

净因法师:“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六祖坛经》名句赏析

净因法师:“诸佛妙理,非关文字”——《六祖坛经》名句赏析

有一个流浪汉,走进寺庙,看到菩萨坐在莲花台上众人膜拜,非常羡慕,情不自禁地说:做菩萨真好,不用开口,天天只需座在大殿上,既有香火,又受人尊敬,我何时才有这份福气呢?菩萨回答说:只要你不开口,现在就可...

达真堪布:怎样区分专修和杂修?

达真堪布:怎样区分专修和杂修?

达真堪布:怎样区分专修和杂修? 怎样区分专修和杂修?答:真正的杂修杂念和专修专念是什么?有分别地修,有分别地念,是杂修杂念;没有分别地修,没有分别地念,是真正的专修专念。念佛,念一尊佛也行,念一千尊...

欢喜菩萨

欢喜菩萨

道证法师讲述惜德法师哈克童子笔录在现代日常生活中,我们几乎很难遇到一个真正欢喜快乐的人。大部分的人都好像心事重重,仿佛有很大的压力,忙得不太能够享受内心的宁静、欢喜。我们如果仔细观察体会,便会发现有...

教授的第一堂课

教授的第一堂课

有一位医生到母校去进修,上课的正是一位原先教过他的教授。教授没有认出他来。他的学生太多了,何况毕业已整整10年了。第一第一堂课,讲授用了半堂课的时间,给学生们讲了一个故事。可是,这个故事医生当年就听...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的故事:柏达尼格笛撒尊者的故事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的故事:柏达尼格笛撒尊者的故事

柏达尼格笛撒尊者的故事「若欲诲他,应如己所行;自制乃制他,克己实最难。」【自己品ATTAVAGGO(第 159 偈)】偈是佛陀住在给孤独园时,为柏达尼格笛撒尊者所说的法句。故事的缘起是这样的:柏达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