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运法师:一念诚心 一念感应──布施塔庙 得福

一念诚心.一念感应

──布施塔庙.得福无量

我们东林念佛堂是专修净土的十方道场,由开山祖师定西法师始建于1952年,当时荃湾南天竺住持茂蕊法师将其东园菜地捐出,并得各方善信集资,由南华学佛院多位学僧,胼手胝足、除草挖泥、挑土填沟,荜路蓝缕,修建净室,初名「东林净舍」。1962年正式获政府批准,成立「东林念佛堂有限公司董事会」,并向香港佛教联合会备案,是为佛教团体机构之始,开香港佛教寺院之先河。于1970年开创「佛教东林安老院」。其后,净真长老、圣怀长老等,复扩建大雄宝殿及大悲殿,经数十年不断弘化发展,规模初具;远承庐山慧远之风,提倡念佛,老实修行,道场清净。近年由于信众日增,各殿堂已不敷应用,加上岁月迁移,风雨侵蚀,部份建筑日渐残破,尤其五观堂、客堂、僧寮等,亟待修葺。

2009年初,本人接任第十任住持后,遂倡集十方四众之力,发起复修工程;新五观堂于同年12月25日复修圆满并举行开光仪式;其余各殿堂内部,经两年之修复及堂内佛像重塑金身,亦已于2012年春圆满落成,并于3月25日举行「庆祝东林念佛堂建寺六十周年.大雄宝殿.极乐宝殿.大悲殿复修落成.诸佛菩萨圣像开光暨水陆法会开坛洒净仪式」。

现时念佛堂内其余各殿内、外部,包括*轮殿、功德堂、僧寮、客房、厨房等地,仍在复修及扩建当中;幸得众护法居士热心护持、布施赞助,工程得以顺利进行。最近阿弥陀佛圣诞佛七法会期间,其中一位捐资赞助的老居士,很關心复修工程的进度,谈話中我特别为她说了佛弟子布施塔庙的功德,还讲了一个很有意义的故事,她听了非常的欢喜;所以,我觉得也应该和其它善心布施的人及网友们分享;故事是这样说的:

古时候有个叫包凭的读书人,为人善良好学。他的父亲当时在池阳担任地方长官——太守,池阳就是现在的安徽省池阳;这位太守有七个儿子,其中包凭是他最小的儿子,包凭入赘到平湖这个地方姓袁的家中当女婿。

包凭勤奋努力,博览群书,多才多艺,人人都夸他是博学多才的人,可是不尽如人意,数次参加举人考试,都没有被录取,后来实在是有点心灰意冷了;于是他开始接触佛学,用心佛教的经论,并且经常和一些大德高僧交往;谈诗文,论佛理,研讨修德积善的法门,逐渐得到佛陀理论的教化,心境慢慢得到净化和开悟,善良之念渐受滋润,善根一天天被开发出来。

有一天包凭带着仆人去游览柳湖,浏连于山光湖色之间,神清气爽,游兴倍增。此時对于仕途的忧患,功名的得失,全然不去思虑,一心寄情于山水的愉悦之中。主仆二人随着得意的清风,忽然来到村中一家寺院里,抬头看见耸立在寺里的观音菩萨像;由于这座佛寺年久失修,殿宇屋顶漏雨,观音菩萨遭受寒风吹拂,雨水淋打;此时包凭心中頓时生起悲悯之情,真诚发心舍钱修葺观音殿;他从自己的钱袋里取出白银十两,交给庙里的住持和尚,说明自己要捐献修缮殿宇的心愿。主持法师接过包施主的十两银子,深表谢意;稍作迟疑后,又再缓缓的说道:「我这寺里香火不甚兴旺,贫僧以托钵化缘为生,身无余财,施主十两银子虽然不算小数目,可惜修复殿宇还是杯水车薪,无法完成修缮工程。」

包凭听了住持的诉苦,心生同情,再将自己携带的四匹布捐赠出来;同时又到自己隨身的衣箱里拿出七件非常值钱的好衣服,一并布施给寺庙卖钱修殿。七件衣服中有一件特别名贵的新做不久的长袍;连仆人都觉得舍不得捐出去,央求地说:「少爷,这件长袍还是留下来吧。」

「不留!」包凭说:「只要修好佛寺,观音圣像不受雨淋,我的身体即使裸露、赤膊又有什么关系哩!」

住持和尚当时就感动得热泪盈眶,觉得包施主很了不起,他有一颗比金子还值钱的慈悲之心,只想到圣像得到保护,不顾自己,这是何等难能可贵啊!

结果,这件事很自然地就传开去了;在包凭慷慨布施的带动下,其它信众也受到了感染,有捐钱的,有出力的,很快工程就竣工了。圆满开光之日,寺庙的住持和尚,特意邀请包凭来寺里参加法会。包凭把自己的父亲包太守也请来了,一起住在寺里。晚上他父亲梦见庙里的护法神——伽蓝向他表示感谢,并告诉他说:「你的儿子将来一定会享受国家俸禄,将来一定可以做大官。」果然,后来不但包凭做了大官,就连他的儿子包汴,孙子包柽芳都考中进士,做了大官。

由此可见,真是一念真诚,一念感应,善心善行必然會得到善报,而且报在子孙。布施塔庙,得福无量,确实是真實不虛啊。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冯冯居士“天眼神视”地球演化史

冯冯居士“天眼神视”地球演化史

  【简介】:作家、作曲家!本名张志雄的冯冯,现名冯培德(见青年时像片),旅居加拿大的佛法修行者。1945年出生于广东,父亲为乌克兰军官,母亲则是广西壮族人。颠沛流离的童年生涯,一切凭着自力更生在香...

佛教故事: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第五十二节 乘愿再来,有志竟成

佛教故事: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第五十二节 乘愿再来,有志竟成

第五十二节 乘愿再来,有志竟成煮云法师著因为山高路远的关系,加之工人众多,那时山顶上连吃水都没有,工作的人不能在上面工作,所以老夫人的远见不错,在家中一切雕刻的木料,以及应用的砖瓦石头等,皆在底下做...

佛教故事:布衣百姓:天女散花

佛教故事:布衣百姓:天女散花

天女散花佛教把没有削发出家,在世俗家庭中仍然能够遵守戒律、皈心佛法的人叫做居士。维摩诘是佛教中一位极其著名的在家居士。他智慧无双,善长辩论。他在毗耶离城卧病,想借此与佛的弟子们探讨佛法。佛陀派大弟们...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怎么才能走向成功?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怎么才能走向成功?

当一个年轻人要禅师说出如何做才能取得成功时,禅师指着寺庙里的一棵大树说,如果你能在十分钟内爬上去,我将告诉你答案。年轻人看看大树,便立即脱去厚厚的外套,开始攀爬。可几个小时过去了,年轻人累得气喘吁吁...

星云法师:如何欢度老年生活

星云法师:如何欢度老年生活

会长、各位组长、各位先生:这次承蒙詹会长纯鉴先生在本山创设老年夏令会,使各位年高德长的公教人员莅临本山,使本山生色不少。本山在外表的建筑上虽然看起来有点规模,但我们希望不致空有其表,希望在内容活动上...

达真堪布:带有目的地学佛是否是有所求?

达真堪布:带有目的地学佛是否是有所求?

达真堪布:带有目的地学佛是否是有所求? 带有目的地学佛是否是有所求?有人为了改善经济条件、家庭环境、身体状况而学佛,有人认识到做人苦,因为在六道轮回中苦而求往生。请问,带着这些想法学佛是不是还没有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