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主义者,不仅仅是食素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给素食主义这样下定义:由于道德、禁欲或营养的原因而推崇以蔬菜、水果、谷物和坚果为主食的理论或习惯。

基于宗教信仰的素食,在亚洲广大的印度教与佛教地区,自古有之。这里所说的素食主义,主要指出现于十九世纪英国,并随后扩展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一项素食运动。他们成立素食者协会,出版《素食者》专刊,开设素食馆,宣传和推广自己的观点。

素食主义者从各个方面探讨过人类的饮食问题。在道德方面,他们认为,人之所以超越下等动物,并不在于前者必须以后者为食,而是高级动物必须保护低级动物,两者之间须有互助,一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在科学方面,他们得出结论,人体结构无可辩驳地证明,人不是宜于撕碎和吞咽别的动物的野兽;他没有食肉野兽那样尖利的分得很开的牙齿,他的肠子也比野兽的长得多。

在生活方面,他们向世人表示,素食最节俭,最省钱。最后他们指明一个道理:人们之所以饮食并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生存。

素食主义有一个核心问题,即对素食的界定。对此,各地的素食主义者多少有些分歧。大体有三种:第一种认为素食指不吃禽兽的肉,但可以吃鱼和蛋;第二种认为素食即指不吃一切动物的肉,但仍可以吃鸡蛋、喝牛奶;第三种是最彻底的素食主义,它禁食一切动物的肉及包括蛋奶在内的所有的附产品。

对人类而言,饮食不单涉及生存和健康,它天然与个人的信念和自我完善有关。十九世纪的美国作家梭罗讲:我在我内心发现,我有一种追求更高的生活,或者说探索精神生活的本能。为了这种生活,他不沾烟酒,不喝咖啡,不喝牛奶,不吃牛油,也不吃兽肉。

他说,这样我就不必为了要得到它们而拼命工作,而因为我不拼命工作,我也就不必拼命吃。梭罗认为,每一个想把他更高级的、诗意的官能保存在最好状态中的人,必然是特别地避免吃兽肉,还要避免多吃任何食物的。他以昆虫学家的研究说明,昆虫世界的一个一般性规则是,成虫时期的昆虫吃得比它们在蛹期少得多。

因此,大食者是还处于蛹状态中的人。有些国家的全部国民都处于这种状态,这些国民没有幻想,没有想象力,只有一个出卖了他们的大肚皮。梭罗相信人类的发展必然会逐渐地进步到把吃肉的习惯淘汰为止,就像野蛮人和较文明的人接触多了之后,把人吃人的习惯淘汰掉一样。

梭罗是在素食主义运动之外的,当素食主义在美国兴起时,他早已出版了他那部名为《瓦尔登湖》的沉思著作。但素食主义确是影响了愈来愈多的人,其中包括一些伟大的人,如列夫托尔斯泰和萧伯纳(圣雄甘地在自传中也谈到了素食主义对他的意义)。

一八八五年,终止了打猎,戒掉烟酒,放弃财富,试图用道德准则与个人榜样影响和改变社会的托尔斯泰,又接触了素食主义。托尔斯泰的传记说,一天,一个名叫弗雷的人,从美国来看望他,这个人大约五十岁,但外貌是容光焕发的、年轻的,这是一个素食主义者,十年来甚至连盐也没有尝过。

正是从来者这里,托尔斯泰第一次听到鼓吹素食主义,并且从他身上第一次看到一个有意识地弃绝杀生的人。从此托尔斯泰成了一个终生坚定的素食主义者。这一年,托尔斯泰已年近六旬。

享年九十四岁的萧伯纳,将他的高龄归功于素食主义。一九三三年萧伯纳曾访问中国,在上海,有人问过他素食的原因,他回答:是我的健康所需要的,而且素食本是英雄和圣人的食物。

除了对一切生命悲悯的爱以外,自觉的素食主义本质就是节制与自律。

关于节制,这是现代文明进程中迟早会被提起的问题。《历史研究》的著者汤因比即认为,工业革命以来被刺激的人类贪欲和消费主义,短短二三百年间,便导致了地球资源趋于枯竭和全面污染。

面对未来,人类不能再心存科学无敌的幻觉,科学虽有消除灾害的一面,但(现实已经表明)一种新的科学本身又构成了一种新灾害的起因。人类长久生存下去的曙光在于:实现每一个人内心的革命性变革,即厉行节俭,抑制贪欲。

而在自律方面,曾严厉抨击西方社会的实利主义的索尔仁尼琴,反对贪婪的文明和无限的进步,提出应把悔过和自我克制作为国家生活的准则。因为纯洁的社会气氛要靠道德的自我完善来造成,稳定的社会只能在人人自觉地进行自我克制的基础上建立。

托尔斯泰也曾讲过,人类不容置疑的进步只有一个,这就是精神上的进步,就是每个人的自我完善,人类如果没有内心精神上的提高,那么徒有外部体制上的改革,也是枉然的。

金湖素味,素秀人生,健康养生从素食开始

金 湖 素 味 素 食 餐 厅

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解放西路45号

电话:0580-2033958

0580-203639

业态:点餐/自助餐/宴席定制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理净法师:佛家是怎么解释“不破不立”?

理净法师:佛家是怎么解释“不破不立”?

理净法师:佛家是怎么解释“不破不立”? 问:佛家是怎么解释“不破不立”? 答:佛陀一代时教无不是以“破邪而显正”,破除众生的贪嗔痴和虚妄分别颠倒邪见,显现诸法自法本自不生、本自不灭的清净自性,也就...

佛教故事:禅·看开:不过一碗饭

佛教故事:禅·看开:不过一碗饭

不过一碗饭我们为谁活着?表面上看是在为家人活着,为自己活着,实际上是在为了名和利在活着。为了名和利,我们可以活得很忙碌,活得很疲累,活得失去了自己。然而,名和利再多,我们抓在手上的又有什么呢?名气再...

仁心的力量

仁心的力量

仁心的力量三国时,吕布与刘备交恶,用武力赶跑了他,这还不令他解气,想找个文笔好的人,再写信辱骂这个织席贩履的大耳贼,以出他胸中恶气。想来想去,想到了袁涣。袁涣是当世有名的才子,原在袁术手下干事,在阜...

浮生若茶 经受生命的沉浮

浮生若茶 经受生命的沉浮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普济寺,慕名寻到老僧释圆,沮丧地对他说:人生总不如意,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意思呢?释圆静静听着年轻人的叹息和絮叨,末了才吩咐小僧人说:施主远道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

大安法师:娑婆世界道难成

大安法师:娑婆世界道难成

娑婆世界道难成【娑婆魔外事纵横,寂灭无如安养城。苦乐双忘名极乐,死生俱尽说无生。佛无彼此皆同体,地有东西是假名。何事劝人生彼国,只缘此土道难成。】 —— 省庵大师《劝修净土诗》 娑婆世界天魔、外道...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74.象后的叫声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74.象后的叫声

74.象后的叫声在伽耶山逗留了刚逾一个月,舍利弗和目犍连两位尊者便返回竹林。比丘见到他们回来,都非常高兴。但当他们向两位尊者问及伽耶山的情况时,舍利弗和目犍连只是报以微笑。数日后,超过三百名比丘从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