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生活故事:一个小行为也能成为巨大的能量源泉

有这样一位打工者,每天面对老板毕恭毕敬、端茶送水。有一天突然想到:爸妈把我养这么大,我从来没有对他们这么好,等有机会一定要以服侍老板的规格服侍爸妈一次。

这一天他爸爸来城里看他,上下车时他就忙着给爸爸开车门,一只手还小心挡着头。到了自己的住处,切好水果泡好茶,坐到一旁耐心听爸爸说话,也仔细讲述自己的工作生活情况。这样招待了两三天,爸爸就回去了。

过了阵子他妈妈打来电话:孩子,你对你爸做了什么?他从你那里回来后,每天都是笑眯眯的。

你的行为很小,付出的精力很少,但在父母眼里会为你无限放大,他们自己也在这种放大中感到无限的幸福与满足。这份心能放大,是因为这是一份真心。同样,当我们想做菩萨,想尽心尽力为众生服务时,你的真心也会感动众生。

全心全意付出的是菩萨,遇到事能换位思考的也是菩萨。比如当你蒙上眼睛感受了盲人的世界后,就再也不会在马路的盲道上乱停乱放了,看到上面有一颗小石子,你都会赶紧把它捡掉。这是一个小行为,却能成就你心灵的大世界。

这一刻你心的慈悲状态跟诸佛菩萨是一致的,你是真正进入了学佛的状态。所以,学佛就是看见佛、理解佛、靠近佛,最后必然成佛!佛随处都在,修行随处都在,主要看你是否在用心行动。

一位盲人手中的早餐掉落了,还未等他摸索到,旁边走过的人已一脚踩了上去。盲人坐在那里,安静里有无奈也有失落。这一幕被一位环卫工看到了,稍一犹豫,就从自己的餐盒里拿出一个鸡蛋,剥开,走到盲人身边,蹲下身递到他的嘴边。

盲人愣了愣,泪水就流出来了,他转动身体跪下来,给这位环卫工磕头。在他的人生际遇里,这是从来没有感受过的温暖,他大概觉得,只有菩萨才能给得出这份温暖!

这位儿子,这位环卫工,都是菩萨。当我们开始学习菩萨的行为时,哪怕再小,哪怕只是无意,都能成为宇宙巨大的能量源泉。要相信,你不经意的小小温暖,能中和无数负能量积下的冰冷。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索达吉堪布:仅仅利用随喜的心态也能积累广大资粮吗?

索达吉堪布:仅仅利用随喜的心态也能积累广大资粮吗?

索达吉堪布:仅仅利用随喜的心态也能积累广大资粮吗? 问:仅仅利用随喜的心态也能积累广大资粮吗? 答:随喜是对治嫉妒心之修法,也是增长福德与上进心的方便。有一些人经常于口头上说“随喜、随喜”,但在内...

异地恋女友提出了分手挽回的秘籍竟是这个

异地恋女友提出了分手挽回的秘籍竟是这个

如果你和心爱的人是相隔两地的话,那就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维持这段感情。深处异地的两个人最容易失去的就是对彼此的信任,要是有什么小的误会没有解释清楚,那嫌隙也就会慢慢的产生。加上看不到对方的表情,也就猜...

地藏菩萨成就你的菩提大愿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发广大慈心。救度一切众生者。欲修无上菩提者。欲出离三界者。是诸人等。见地藏形像。及闻名者。至心归依。或以香华衣服。宝贝饮食。供养瞻礼。是善男女等所愿速成。永无障碍。】

佛又跟观世音菩萨说:“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发广大慈心,救度一切众生者,欲修无上菩提者,欲出离三界者。”佛又跟观世音菩萨说,在未来,也就是我们现在这个时候,有那个想修行的、想了生死的、想做善事的善男子、善女人,或者想利益众生的,发大慈心帮助别人、要救度一切众生苦难的;或者“欲修无上菩提者”;或者想出离三界,这都是菩萨,这是发菩提心。

不管男人女人要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是广大心,就是咱们学《华严经》经常要我们发愿发大心。总的说,救度一切众生苦难,想成佛,或者想离开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但是这就要去执着,得无执着。

等你有什么力量把这个愿满了,满足了这个大愿——发了愿就想成就,使这愿满,这个愿都很大的——如果自己感觉着恐怖,因为满足不了,那没关系,你就念念地藏菩萨好了。

“是诸人等”,若能见到地藏的形像、闻到地藏的名号,“至心归依”——我们念“南无地藏菩萨”,就是归依地藏菩萨,“南无”就是翻“归依”,你念“南无地藏菩萨、南无地藏菩萨”,念念归依地藏菩萨。

或者听到地藏菩萨名号,诚诚恳恳地归依;或者是用香华、衣服,一切宝贝东西,饮食,供养瞻礼地藏菩萨——以这个供养心、功德心,你前头所发的大愿都能圆满,“所愿速成”。

你不是想救度一切众生,发菩提心吗?你不是想证得无上菩提吗?这个大愿都能很快成就,障碍消失。每天发愿我们的善根增长,就满足了你,地藏菩萨能够加持你,成就你的大愿。

这样做,地藏菩萨能够加持你

地藏菩萨成就你的菩提大愿【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发广大慈心。救度一切众生者。欲修无上菩提者。欲出离三界者。是诸人等。见地藏形像。及闻名者。至心归依。或以香华衣服。宝贝饮食。供养...

陈伯达:吉凶祸福的根源揭秘

陈伯达:吉凶祸福的根源揭秘

陈伯达:吉凶祸福的根源揭秘 一、吉凶祸福的根源—心念 为什么会有吉凶祸福的现象呢?原来只要我们一动念,我们的心地中就留下印象(种子)。所以古代人把心称为‘心地’或‘心田’,真是太有道理了。 我们每起...

佛教故事: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第六十七节 大士显神通,干隆帝忏悔知罪

佛教故事: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第六十七节 大士显神通,干隆帝忏悔知罪

第六十七节 大士显神通,干隆帝忏悔知罪第三次干隆帝又游江南,这一次他对普陀山是不怀好意了,带着兵船驻在海上,他打定主意,如果这班坏和尚仍然如此恶行为,不改前非的话,我不再回奏母后,一定随时带兵清剿,...

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护诸童子陀罗尼经

护诸童子陀罗尼经护诸童子陀罗尼经罽宾国沙门佛陀波利奉绍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大菩萨万二千人俱,及诸天龙八部、鬼神、人非人等,共会说法。尔时世尊,於其面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