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食文化的昨天与今天

素食是一种饮食文化,实践这种饮食文化的人称为素食者,这些人不食用来自动物身上各部分所制成的食物,包括动物油、动物胶。

素食文化的发展

西汉之前,无论皇家贵族还是平民百姓,素菜的品种都是大同小异的。

到了西汉初期,淮南王刘安发明了豆腐,从此,素菜出现了一个新品种--豆腐菜,把素菜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中国。佛教宣扬的戒杀放生与儒家传统的观点仁相结合,使素食之风大盛,出现了有目的的专门吃素的人群。

此后,吃素不再仅仅是普通平常事了,蒙上了一层庄严,一层清高。此时出现了寺院素菜。

隋唐时期,素菜得到了很大发展,已形成独特风味。

到了南宋时期,再次掀起了素菜的高潮,在汴梁已有专门的素菜馆。

到了清朝时期,素菜发展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成了与享有盛名的四大菜系并立的又一菜系。

素食益处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坚信素食养生,有益健康。

《吕氏春秋》之《重己》篇指出,善于养生的人是不味众珍的,因为味众珍由胃充,胃充则大闷,大闷则气不达,众珍主要指游鱼、飞鸟、走兽之类的动物食品。认为这类食品吃多了会使脾胃消化功能呆滞,还会影响气血功能的畅达。

明代医家李延认为,对中年人的精气亏损唯素食调养,能气阴两补,助胃益脾,最为平正。

明代儿科学家万全,在其所著《养生四要》里也再三倡导学习古人尚淡泊的生活方式,他认为素食可以使人的体魄、精神处于最佳状态。

西方人的科学理论对素食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他们从营养学、医学的理论出发,对动物性食品、谷类及蔬果类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及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做了详细的分析和对比,发现素食不仅可以充分地提供人类所需的蛋白质等营养成分,而且去掉了动物性食品所带来的多余胆固醇等有害健康的因素。

问:我不吃肉可以获取所需要的蛋白质吗?

答案是:是的,没问题。史戴尔博士(DRFSTALE)在哈佛大学的研究指出,素食者对于蛋白质的吸收量的每日是普通人最低量的两倍,证明吃素的人没有蛋白质方面的问题,而且他们和肉食者相比更容易取得蛋白质。只要想一想:一杯胡萝卜汁与一个蛋有相同质量的蛋白质。

素食的今天

今天,人类越来越多地反思自己,反思其他生命。

同时,人类越来越关注自身的生活环境地球,甚至外层空间。

人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保护环境,爱护生命。

为此,回归自然、回归健康、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深深地影响着现代饮食的观念。

于是,天然纯净素食成为21世纪饮食新潮流。素食者越来越受到尊重,能以素食款待宾朋被视为高雅的礼仪。

虽然今天的素食不再有宗教的味道,但其中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爱护生命的意识体现出现代人类的文明、进步和高雅。

您好!如果这篇文章让您有帮助的,请您点击右边分享,感谢您善行。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索达吉堪布:该如何破解自私的执著心?

索达吉堪布:该如何破解自私的执著心?

索达吉堪布:该如何破解自私的执著心? 问:一旦跟自私的执著心发生冲突时,很多善法对自己来说都成为一种困难。该如何破解? 索达吉堪布:作为大乘佛教徒,毕竟都属于众生,所以除了利益众生之外,再也不应该...

“肉欲”消失8年为什么感觉却更爽

“肉欲”消失8年为什么感觉却更爽

素食带来清新舒畅的身心感受,只有自己知道我素食8年,食肉的欲望已经完全没有,健康反而得益深厚。其实,素食只要搭配得当,不但身体所需的种种营养均可满足,而且,能避免肉食所带来的危害,诸如过量的激素、抗...

法云法师文集:人才为本

法云法师文集:人才为本

人才为本法云法师今天,一位新任主管的朋友前来寒舍小叙,谈起她对管理工作的高见,认为应从生产、行销,转为人力资源导向。我十分赞赏她的识见。因为先贤非常重视人的因素,诸子各家思想亦推重人才,如《尚书》:...

你知道什么是“一心三藏”吗?

你知道什么是“一心三藏”吗?

“一”,即一个或一种。这里的“一”,不是世间一般人所认为的一二三四五的一。世间一般人所认为的一,是相对的一,有比较的一。而佛法里所讲的“一”,是绝对之一,绝代之一,没有对比,没有比较。如果全世界所有...

海涛法师说故事2:水中壶

海涛法师说故事2:水中壶

水中壶 佛陀率领僧团居住在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位年轻人时常来听佛陀讲经说法。有一天,年轻人愁容满面,看见佛陀就不停掉眼泪。 佛陀问:「怎么了?发生什么事吗?」年轻人说:「我父亲生病过世了,我很难过!他...

素食馆得“素”出特色

素食馆得“素”出特色

吃腻了大鱼大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素食,厦门的素食店也越开越多。陈先生的素食店开张两年,经营得还挺红火。据了解,目前我市有10多家素食店。在厦大附近就聚着3家。有的店除了做素食以外,还提供套餐,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