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云老和尚:佛法世法无二无别六根清净处处是道

编者按:虚云禅师(1840~1959),传法曹洞,兼嗣临济,中兴云门,匡扶法眼,延续沩仰,是以一身系五宗法脉的禅宗大德。虚云禅师一生极具传奇色彩,经历无数磨难,自云:“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历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虚云禅师晚年在云居山,依然不忘弘法,随时开示修行法门。今天这篇开示,是虚云禅师在1955年四月十六日所说。  

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今天雨水纷纷,寒风彻骨,大家不避艰辛的插秧,为了何事呢?

昔日百丈惟政禅师向大众说:“你为我开田,我为你说大义。”后来田已开了,师晚间上堂,僧问:“田已开竟,请师说大义。”师下禅床行三步,展手两畔,以目示天地云:“大义田即今存矣。”大家想想,百丈老人说了什么呢?要用心体会圣人的指点。

我这业障鬼骗佛饭吃了数十年,还是摩头不得尾,现在又不能陪大家劳动,话也没有可说的,勉强应酬讲几句古人的话,摆摆闲谈,志公和尚《十二时颂》中辰时颂曰:“食时辰,无明本是释迦身,坐卧不知元是道,只么忙忙受苦辛。识声色,觅疏亲,只是他家染污人,若拟将心求佛道,问取虚空始出尘。”既然坐卧都是道,开田自然也是道,世法外无佛法,佛法与世法无二无差别;佛法是体,世法是用。庄子也说“道在屎尿”,所以屙屎放尿都是道。

高峰老人插秧偈曰:“手执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佛法非同异,千灯共一光,你们今日插秧,道就在你手上,坐卧是道,插秧也是道。低头就是回光返照,水清见天,心清就见性天,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和色声香味触法打交道,便不清净,就没有道了。

佛性如灯光,房子一灯光满。房内虽有千灯亦皆遍满光,光光不相碍。宇宙山河,森罗万象,亦复如是,无所障碍;能回光返照见此性天,则六根清净,处处是道。要使六根清净,必须退步。退步是和《楞严经》所说一样,“尘既不缘,根无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这就是退步原来是向前。若退得急,就进得快,不动是不成的。

根不缘尘,即眼不被色转、耳不被声转等,作得主才不被转。但如何才做得主呢?沩山老人说:“但情不附物,物岂碍人?如今插秧,能不起分别心,无心任运,就不生烦恼。心若分别,即成见尘,就有烦恼,就是被苦乐境界转了。孔子曰:“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心不在即无分别,无分别就无障碍,食也不知其味了。

鼓山为霖道霈禅师,精究《华严》以《清凉疏抄》和李长者论,文字浩繁,不便初学,乃从《疏》《论)中纂其要者,另辑成书。由于专心致志,不起分别念故,有一次侍者送点心来,置砚侧,师把墨作点心吃了也不知。侍者再至,见师唇黑,而点心犹在案上。这就是心无分别,食而不知其味。

我们今天插秧,能不起分别心,不生烦恼心吗?若能则与道相应,否则“坐卧不知元是道,只么忙忙受苦辛”,长期在烦恼中过日子就苦了。烦恼即菩提,要自己领会。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达真堪布:打扫卫生不仅是清洁环境,还有其他的功效!你知道吗?

达真堪布:打扫卫生不仅是清洁环境,还有其他的功效!你知道吗?

达真堪布:打扫卫生不仅是清洁环境,还有其他的功效!你知道吗? 家里一定要打扫干净,一定要保持整洁。家不像个家,乱糟糟的,一点也不规整,也会让别人起烦恼。诸法的本性是不垢不净的,我们看着脏乱,这就是我...

你知道吗 挽回之前要解决这3个感情问题

你知道吗 挽回之前要解决这3个感情问题

其是相处模式或者契合点不能达到一致的话,就会造成两个人的隔阂和感情的裂痕,随着时间的累积,裂痕越来越大,就会导致感情破裂的结果。1、一段感情中,很多人把对方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爱情的美好是每一个人都...

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大架构篇 二、五根、五力 2-2-3 念力

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大架构篇 二、五根、五力 2-2-3 念力

大架构篇 二、五根、五力 2-2-3 念力何等为念力?谓四念处。 (北传杂阿含 力相应678(六六六))念力(梵 smrti-bala),于五根不断地数数修习及四念处之具修后,于修四念处得五种念处。...

挽回爱情秘籍 正视分手原因

挽回爱情秘籍 正视分手原因

分手后怎么挽回?爱情之中,总是有一方因为对方喜欢自己而有恃无恐。正是因为在这样不对等的心理支配之下,两个人之间的矛盾才会不断升级,最终会演变为分手。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一方总是以为对方离开自己就什么都...

佛教故事:微型小说:皇冠有时也只不过是一些杂草

佛教故事:微型小说:皇冠有时也只不过是一些杂草

皇冠有时也只不过是一些杂草威严的加冕典礼,隆重的授印仪式。之后,皇冠或印章便有了神圣的意味。一旦拥有了它们,很多人物便跟着显得神圣起来。然而每次看到这些人物热衷于炫耀帽子和印章给自己带来的权威时,却...

药王孙思邈的“四少”养生法

药王孙思邈的“四少”养生法

 一千四百多年前道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一书中提出的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中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快了的养生之法,真可谓言简意赅,精辟独到。一、口中言少即说话要少。俗话说:开口神气散,舌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