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图说110:沽买虚誉


经文:沽买虚誉。

【原文】

亡而冒为有,虚则假为盈。

巧诈欺同辈,关通攫功名。

一朝奸毕露,鬼蜮现其形。

所以玉蕴石,抱璞甘沉沦。

注:自古有高世之德业者,皆名并天壤,岂有心求之,实大声自宏耳。如居官本不廉,要人称廉,本不公,要人称公,以致贿嘱要路,买求荐扬,挟惠施恩,刊刻碑记。再如为士者,义理实未达也,好刻文章;名节本未真也,偏讲声气。甚而为假道学,语录盈箱,坐享大名,亦可耻之甚矣。

案:伪名士宋继濂,人呼为“宋三好”,谓其生得一副好面貌,飘飘若神,人皆乐近;一双好手,落笔琳琅,酷似赵雪松;一张好口,随机应变,对答不穷。又且家道富足,挥金结交,开万春园,延接天下能文名宿,藏脩其中,评选时艺,刻以己名。一时海内之士,皆奉为程式,非宋继濂先生所笔削,不置案头。其为人所景仰如此,乡试主司慕其名,欲收为门下,预送三场题目。宋央能文者作就,至场中照稿誊真,榜发果得高选。因经艺有犯忌处,故未得抡元,主司犹咄咄抱憾。会试亦因名重,遂捷南宫,殿试策字画端妍,钦点探花,居翰苑。宋曩时犹良心未泯,自知假冒虚名,待人谦和。迨居鼎甲,遂忘本来面目,大言不惭,俨然真名士矣。后天子临轩,试诸翰林日月五星赋。宋又央同试者代作,作者将稿又另与一人,进呈御览,查出宋卷与某卷雷同,发刑部严审,宋不敢供出代笔之人,与某俱供拾诸地下,彼此抄袭,两出不知。奏上,奉旨,如某者系少年无名之人,尚可原宥,宋继濂负海内重望,乃盗袭地下弃文,以为己有,无耻极矣。著革职。宋遂终身不振。

附:富春大贾宁标,其子宁固,为邑诸生,滥忠孝之名,窃文坛之誉,贬驳人伦,轻侮师友。父子济恶,谄谀上官,诈害平民,起灭词讼,因而致富。崇祯六年,直指梁公按越,廉得其恶,密访之行拿,而固已逃诸楚矣。山田屋庐,妻妾婢仆,当时吓诈而得者尽为人讦告。梁公讯实,一一给还,合郡称快。固在楚穷困无所资,为人誊写,复以词状诳人,被有力者数击垂毙。自此恍惚,如非刑立至,云雷下击,安身无所。有识者告人曰:“此逃生也。”众益薄之。越二年,遇众鬼扭至州上,鬼笑曰:“汝父子一生贼害人多,即兄弟亲朋俱怀一点恶心相待,今薄赠尔数种,回去更好恐吓于人。”于是共相变易之,为金鸡之嘴,铜铃之眼,斑斓之面,焦黄之须,弃之中野,哗然而去。固醒,悲啼入市,人皆以为鬼魅而不近之,乞食无门,饥渴数月而死。其父于他邑逃回,为乡人所不齿,亦行乞而终。(《感应篇集注》)

【译文】

注:自古高行硕德,必名贯天地,岂有特意求名的呢?那是声音大自然宏亮。比如做官本不廉洁,却要人称廉;本不公正,却要人称公。甚至于行贿嘱托权要,乞求荐拔扬名。凭借一些小恩小惠,求人树碑立传。再比如做读书人,义理本没有弄通,却好刊刻文章;名节本无,却偏要讲求名声气势。更甚至于做假道学,语录满箱,坐享大名,可以说是可耻到极点了。

案:伪名士宋继濂,人呼为“宋三好”。是说他生得一副好长相,飘飘然若神仙,人们都乐于接近他;有一双好手,下笔即是满纸珠玉,书法酷似赵孟頫;长着一张好嘴,随机应变,对答如流。再加上家道富足,不惜钱财,广交朋友。创设万春园,延请天下文士名儒,在园中讲说研讨,评选出高明的文章,用自已的名字刻印出来。一时间海内之士,都把它奉为典范,不是宋继濂先生评定过的文章不摆在桌上。人们当时就是这样景仰他。乡试的主考仰慕他的名声,想收为门徒,就预先把三场试的考题送去,宋继濂央求会作文的人写好,到考场中照稿抄写上去,榜发果然高中。但因试卷中有犯忌讳的地方,所以没有夺得第一,主考还咄咄为他遗憾可惜。会试时也因大名在外,联捷南宫。殿试的时候,试卷字画端正绚丽,皇帝钦点为探花,入翰林院为学士。初时宋继濂还良心未泯灭,自知假冒虚名,待人谦虚和顺。等到位居鼎甲,就忘了本来面目,大言不惭,俨然一副真名士的派头。后来天子到翰林院视察,以《日月五星赋》测试翰林学士,宋继濂又央求一同被试者代他作一篇。代他作文的那人又将稿子给了另一个人,抄上进呈皇帝审阅。结果查出宋的卷子和另一人雷同,命令刑部严加审问。宋继濂不敢供出代笔之人,与那人都谎称是在地下捡的,各自抄袭,彼此不知道。刑部奏上去,领回圣旨:如某人本系少年无名之人,尚可原谅宽宥;宋继濂负海内重望,偷窃抄袭地下丢弃的文章,以为已有,无耻至极。明令革职。宋继濂由此终身不振。

附:富春大商人宁标,儿子宁固,为乡邑学生,滥冒忠孝之名,虚得文坛赞誉。便常贬低驳斥他人人品,轻慢污侮师友。父子一同作恶,巴结迎奉上面的官吏,欺诈残害平民百姓,左右官司,因此而致富。崇祯六年,钦差梁公巡按浙江,访查得其罪恶,密令捉拿,但宁固已逃到楚地去了。田地屋舍、妻妾婢仆,原来通过讹诈而得的都让人揭发出来,梁公考讯得实,一一归还原主。全郡人都拍手称快。

宁固在楚地贫困无依,靠为人抄写过活。又以词状诳骗人,被有势力的打了几次,差点儿死了。此后就恍恍惚惚,有如马上就要被刑逼、雷打,无处安身一般。有知道他的人告诉人们说:“这是个逃亡出来的学生。”众人越发轻视他。过了二年,碰见鬼把他扭到州上,鬼笑着说:“你父子一生害了很多人,即使是兄弟亲朋,都怀着坏心眼相待。今稍稍赠给你几件东西,回去好恐吓他人。”于是,一同给他改变相貌,安上金鸡嘴、铜铃眼、斑烂面、焦黄须,扔在野外,叫唤着而去。宁固醒来后,悲泣着到了城里,人们都以为他是鬼魅而不敢接近他,乞讨无门,饥渴数月而死。他父亲从外乡逃回后,为乡人所不齿,最后也行乞终生。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豪门贵族人家盛行的生孩子选吉日到底有什么好处

豪门贵族人家盛行的生孩子选吉日到底有什么好处

孩子的出生日不仅对孩子有影响,对家人也有一定的影响,日子不同对孩子未来的影响也不同。作为准妈妈的我们,要是是决定剖腹产生产的话,那么就应该着手生孩子选吉日才能迎来好生活。首先我们要先懂得怎么计算剖腹...

善光公主

善光公主

善光公主波斯匿王是个贤明的国王,心地仁慈,爱护百姓,同时也是佛陀忠实的在家弟子。不仅笃信佛教、恭敬三宝、广修布施供养,还经常亲近佛陀,听经闻法,是当时佛教的大护法。波斯匿王有个可爱的女儿,名叫善光。...

称佛名号度众生

【又于过去有净月佛。山王佛。智胜佛。净名王佛。智成就佛。无上佛。妙声佛。满月佛。月面佛。有如是等不可说佛。世尊。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号。功德无量。何况多名。】

“又于过去有净月佛、山王佛、智胜佛、净名王佛、智成就佛、无上佛”,这个无上佛咱们经常都称着,一切佛都称无上;“妙声佛、满月佛、月面佛,有如是等不可说佛”。地藏菩萨说这《称佛名号品》,举这么几个佛名,每一佛后边都是无量佛,这都是讲的佛的法身,跟我们法身相合的,都是清净的。佛说的末法众生依此而能得度,念《地藏经》的时候,能得到这么多佛的加持,你还不得度吗?

同时地藏菩萨跟佛说,“世尊”,“现在”──就是当时佛在世的时候,说这个法会当中就叫“现在”;“未来”,就是我们现在这些众生,能够闻到《地藏经》、读诵《地藏经》的──不论天,或者是人,或者男,或者女,这无量诸佛当中的名号,你念一尊佛,功德无量,何况念到这么一品的佛名号呢?

【是众生等。生时死时。自得大利。终不堕恶道。若有临命终人。家中眷属。乃至一人。为是病人高声念一佛名。是命终人。除五无间罪。余业报等悉得销灭。是五无间罪。虽至极重。动经亿劫。了不得出。承斯临命终时。他人为其称念佛名。于是罪中。亦渐销灭。何况众生自称自念。获福无量。灭无量罪。】

“是众生等,生时死时”──地藏菩萨跟佛说凡是念过佛的名号品的,念到这些诸佛的名字,这些个众生不管他现生生的时候,乃至他以后命尽死亡的时候,他都能得到大利。这个大利不是一般财富的利益,也不是多活几年的利益,什么利益呢?永远不堕恶道,这个利益是不可思议的。因为诸佛使他悟了,遇到这个佛名号的因缘来加持他,他的苦难就可以结束,就能够修证道果,得到这些诸佛加持。

同时地藏菩萨还说,若有临命终人,就是这个人要死了、命终了,“家中眷属”,他的亲友、他的子女,就是他的六亲眷属,“乃至一人”,不是很多,其眷属当中有一个人,给他“高声念一佛名”,就把现在这些佛名号其中念一佛名都可以,这个命终人能够减轻五无间罪──过去造的罪是五无间,受苦无间的时候,把他业障就给他消除了。这个就很便宜了,就念这么一个名号,还是其中的一佛名号就可以,何况这全文、这〈称佛名号品〉。

这是《地藏经》的特殊利益,地藏菩萨特别地加持众生,晓得娑婆世界众生无暇修行,在修道时候没有时间,为了求生活,念念这个〈称佛名号品〉、《地藏经》的一部分,可以把你过去所造的罪、要受报的时候是五无间罪(消了)。

这前面讲了很多了,都是五无间,五无间这个罪过是极重的,堕阿鼻地狱,受五无间罪,受苦的时间都不间断,永远无尽的。那个经过的时间非常长,亿劫的时间,很难得出来,很难得离开地狱。要是他临终的时候,有人给他念这个佛名号,罪当时就消失了。如果在他临命终的时候,别人给他称念,他人给他称念,就是〈称佛名号品〉、《地藏经》的〈称佛名号品〉,他所有罪业都消灭了。无间业,一称佛名号即能消灭,称哪个佛名号都能消灭。

众生身、口、意三业所造的罪恶,在临命终的时候,称一佛名号的功德,就能离开恶道,得生到天上。每一个众生生的时候,他在念佛的时候更能生天了;何况在地狱、做重业,在临命终时候,把那重业消失了;或者五逆十恶,就是立刻能够得消失。这就是咱们经常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他这一念间念佛名号,佛菩萨加持。

同时我们在讲《华严经》的时候,若是闻如来名──念《华严经》的时候,都念到《华严经》诸佛名号,闻着如来名、听到如来的名字,乃至于缘念他所说的法,不信──《华严经》讲闻到佛名字,乃至闻到他说的法不生信心,都能够种种子,不管他信不信。这在《华严经》里讲,入他性海当中。大家可能不记得了,就是讲《十信品》十信的时候,只要一闻到佛的名字,闻到一部经,闻到了,你信不信,功德都有──性种性,《华严经》是这样讲的,那是最了义乘了。如果再有信心来念,那个功德是无量,这都是诸佛菩萨利益众生的善巧方便。

所以在这地藏菩萨跟佛说要是众生自己自称佛名号;这个是病人要死的时候,别人帮他念,如果他自己自念,念这《称佛名号品》,“自称自念”,生前就念,给他死后做准备,能够“灭无量罪”。这是地藏菩萨对一切众生救度的最善巧的方法,念诸佛名号。

——节选自 梦参老和尚《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

一天到晚的造业,被这个业缚住了,你就受苦了,你感觉到不自在,感觉不舒服,一天总感觉不如意,这就是业系。业是什么呢?惑是什么呢? 是迷,因为迷了又造业,愈造愈迷,愈迷愈深,这是起惑造业,才受生死轮转,本来也没有生死轮转,本来也没有这个名字叫众生,也没有这个名字叫佛,这种观不容易修,这叫实相观。

现在我们还得从有门入手,所以就念这些佛名号,你念一部《地藏经》可以,念第九品也可以!就念〈称佛名号〉,只念这一品。就像我们念《法华经》,我们不能念全部的经文,没有那么多时间,只念〈普门品〉,我喜欢《华严经》,可以念〈普贤行愿品〉,这样《法华》、《华严》都有了,两部经加在一起读不要半个钟头,所以读诵这些大乘经典,你读诵久了,你心里跟所念的经文合一了,你就是佛。一念觉一念佛,念念觉念念佛,一念不觉就不是佛了,是众生。

凡是念过经文里这一品的人,生前生后都能得到大利益

称佛名号度众生【又于过去有净月佛。山王佛。智胜佛。净名王佛。智成就佛。无上佛。妙声佛。满月佛。月面佛。有如是等不可说佛。世尊。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号。功德无量。何况多名...

魏道儒-从《华严十玄门》解析佛学中国化

魏道儒-从《华严十玄门》解析佛学中国化

魏道儒:从《华严十玄门》解析佛学中国化从《华严十玄门》解析佛学中国化 一、引言 佛教中国化涉及到佛教在许多方面的变革,包括僧团的组织结构和制度,僧侣的生活方式、修行方式和传教方式,教义理论和信仰模式...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一章 绪论:中国佛教文化论纲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一章 绪论:中国佛教文化论纲

魏承思教授:中国佛教文化论稿 第一章 绪论:中国佛教文化论纲第一章 绪论:中国佛教文化论纲 佛教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它起源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印度次大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佛教曾经是古印度文化的代...

达真堪布:早晚课坚持不了怎么办

达真堪布:早晚课坚持不了怎么办

达真堪布:早晚课坚持不了怎么办 问:早晚课坚持不下来怎么办? 达真堪布答:还是没有明理。我们上早晚课,其实你真正明白了,你真正能够表里如一地做,那是多大的享受,多大的快乐啊!世间的任何一种享受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