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隽永故事:不生气的气

不生气的气

文/噶玛天津仁波切

金代禅师是位养兰专家,一日出外游化,嘱咐弟子,寺中兰花照顾好。弟子奉命每日为兰花浇水,由于不善兰花特性,不见兰荣,却见兰枯。弟子们深感惶恐,只有等待师父回来时,向师父忏悔,请求处罚。

禅师回山后,知道兰花枯萎了,便召集徒众,弟子们个个忐忑不安。不料禅师却说道:「我养兰,旨在供佛,非为生气而养,诸位弟子『辛苦了』!」

弟子追随上师习佛,生活全在其中;上师看似生活与众无异,实则别有不同。从金代禅师的惜兰如命,到兰枯的不愠不怒,平凡中,显现出不凡的生活教导。如此,我们是否也应该重新面对生活呢?善哉!

世间生活上,有太多令人生气的事,小孩顽皮、同事斗争诸位试想,我生小孩只是为了生气吗?生气能解决问题吗?亲子间的代沟,或许就因生气加深加重了;朋友相处、夫妇之间亦如是。气少了,运自然顺遂,好运气,是运好、气好。如此者,生活一定比从前幸福喜悦。再看一则故事:

从前,有位仙崖和尚,众多弟子间有位叫湛元的年轻僧侣。某天晚上,湛元趁师父不在,与人溜到镇上花街寻乐。初次逛游花花世界,他觉得非常有趣好玩,后来干脆每一入夜就从寺里潜出,章台走马、寻花问柳。

湛元三番两次到歌楼酒馆,到底还是传到仙崖和尚耳中;湛元的夜游,也成为人们议论的八卦话题。然而他的师父仙崖和尚,智慧超卓且心胸广大,认为湛元不过是个年轻人,年少轻狂,总不免要历经荒唐岁月,相信他不久自然会停止花街冶游。于是暂且观察湛元一阵子,打算视情况再决定如何导正。

仙崖没有正面训诫、看起来像不管湛元夜游之事;而湛元竟也丝毫未见觉醒的迹象,继续夜游寻欢。仙崖心想:「这小家伙太过份了,再下去如何是好,我得好好教育他。」

某次,天寒雪夜,湛元溜出佛寺后,仙崖和尚便命令弟子们,收拾起墙边的石灯笼--那向来被爬墙进出的湛元当作垫脚踏板。然后,仙崖和尚就坐在拿掉石灯笼的地方禅修。

大雪纷飞,老和尚的光头、削瘦的肩膀,都积满了雪,面容更冻得毫无血色,却他仍继续坐禅。直到三更半夜,湛元喝得烂醉如泥,摇摇晃晃回来,他垫着墙外的水桶,越过围墙,再把脚踏在「石灯笼」上。此时,湛元感觉怎么似乎踩到软软的东西,心想:「大概是酒后错觉吧!不管了,赶快进去。」跳下来之后,剎那间,湛元看出好像有个熟悉的人影在眼前,大吃一惊!原来他刚刚所踩踏的东西不是石灯笼,而是在雪中坐禅,守候弟子归来的仙崖和尚,而他,竟踩着师父的头跳下墙。

湛元此刻终于发觉自己所行之荒唐,完全清醒过来,顶礼后,跪在雪地中,稽首忏悔:「师父,请原谅我吧!弟子不该如此荒唐。」湛元的热泪滴下来,融化了一滩雪水。

老师父起身说道:「外面很冷,快回寮房睡觉吧!」说罢,即翩然离去。哭泣的湛元立在雪中,目送师父的背影,心中暗自下了一番决定。从此以后,湛元不但完全停止夜游,而且精进于佛道的修行,后来果然成为非常有名的禅师。

佛门如此泣血的教化典集,感动多少佛家中人。反观世上亦如是,在现代社会,面对叛逆心强的孩子,许多人深感父母师长难为,急于导正孩子的偏差,生气恼怒的责备经常可见。但若能真正了解孩子的特质与他所适合的教育方式,善用技巧令其交心,剎那的感动与悔悟,往往是永恒的向上力量。

此外,我们不难发现以上两位禅师都是EQ高手,都有静定沈着的情绪管理能力,唯有降伏自心的忿怒,才能无时不刻保持清明的心境,以智慧化人、以德服人。而金代、仙崖禅师的包容体恤之心,也是现代人际关系中罕见的。试想,如果人与人相处,都能以爱为出发,为对方多设想,还会有争执摩擦吗?即便对方偶有冒犯,也不需得理不饶人,难道我们自己就真的那么完美吗?诸位,当你体会佛法越深、越能享受喜悦的时候,对周遭的一切,都会以一种最亲近柔软、祥和温润之心来看待;并且自然地生起忍辱,不喜欢跟别人争斗,同时也不会令自己或让他人烦恼。未能控制心性与情绪,动不动就高声吼骂者,是与佛陀法教相违的。让人怕,比让人不喜欢还可怕。不必问我,那谁来包容我?试想,可能包容你的,除了亲情之外,就只剩下法律与暴力了,你要吗?

生命只在气息间,能活在不生气的气中,真是幸福。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读金刚经可以破除淫魔邪鬼

读金刚经可以破除淫魔邪鬼

读金刚经可以破除YIN魔邪鬼 我读《金刚经》到现在已经一个星期了,以前老是寻求别的经文来破除心中的淫魔邪鬼—邪淫。但都失败告终。自知业障习气重。自从每天读诵一遍《金刚经》,现在深信如来是真语者,实...

佛教故事:金玉良言:路

佛教故事:金玉良言:路

路那还是孩提时代的事。小学四年级,我们的班主任姓李,是个相貌平平的老头,心肠挺好,教学也很有一套,可就是脾气怪怪的。这天下午有节劳动课。李老师带着我们到学校的后山捡柴,让我们捡地上的枯树枝。我和三名...

佛教故事:鸠摩罗什传奇 第七章:勇猛精进

佛教故事:鸠摩罗什传奇 第七章:勇猛精进

第七章:勇猛精进话说耆婆自从回到龟兹国,见弗沙提婆每天声色犬马、纸醉金迷,心里甚为焦急,期望弗沙提婆能迷途知返,皈依佛门。她先叫鸠摩罗什出面规劝,无奈弗沙提婆执迷不悟,一味地放浪形骸。耆婆只好亲自出...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珍惜人身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珍惜人身

珍惜人身若在生前一心向佛,勤修五戒十善,凭著这些善业之功德,死后便会转生于天界,吃的是仙桃甘露,听的是天乐仙曲,享受著天神的生活。有些具有天眼通的道人,可以看见一般人看不见的天地鬼神。一个有天眼通的...

藏传《金刚经感应录》

藏传《金刚经感应录》

顶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金刚经感应录第一:静处诵经、增长寿命昔时,在雅瓦地方一寺庙内,有位僧人对佛法非常精通。他受沙弥戒后,与朋友们结伴去向一精通相术之相士卜问吉凶。相士为他们看相后,一一告之结果...

清恽又騑《净土圣贤录》

清恽又騑《净土圣贤录》

恽又騑,常州人。素诵金刚经。长子嗣曾,季子皋闻,皆修净业。其年春,又騑疾作,二子呈莲藏一函,又騑甚喜。二子曰,大人既信净业,何不从此修持。又騑遂以佛诞日茹素,日持佛号万声。至五月廿六日,诸子进参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