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何不残杀而仁爱

云何五戒?今当先列其名:一、不残杀而仁爱;二、不偷盗而义利;三、不邪淫而礼节;四、不欺妄而诚信;五、不服乱性情品而调善身心。

云何不残杀而仁爱?“残”谓伤有情类──有情类者即动物──身体;“杀”谓断有情类生命。虽在杀器亦不得执,虽在恶虫亦但防除,非徒不残杀人类也。此则当兵、执刑、屠畜、煮蚕,皆在遮止之例。稍难通于国法民习,故今当依方便:凡由国法所起残杀,若战敌国及刑莠民、为避瘟疫灭诸毒虫,此虽以杀止杀之事,可权轻重,偏开许之,则于国民义务无妨碍矣。且应了知为国却敌,即是爱利全国人民,而对敌人亦复泛仁,第令退降,非必残杀,故仁义之师本在维持和平也。屠猎等业则可改操,不能改操则可但受二、三、四三种戒。故在此戒,定遮止之。

略举戒相如左:

●非依国法,勿执用杀人器,勿伤残人身体,勿杀害人生命。

●非卫身命,勿执持兵器,勿伤害诸禽兽鱼虫类生命。

●勿于禽兽等亲杀、使杀,而食其肉。

●勿食见杀、闻杀之畜生等肉。

●勿业渔猎。

●勿业牧畜。

●勿业煮蚕缫茧。

●勿屠剥烹烧鸟兽鳖等类。

愿令福乐而无灾苦之谓“爱”;推爱于众之谓“仁”。但欲谋己福乐而除己灾苦,不恤丧人福乐而致人灾苦,此虽爱己而不爱人,不得谓之仁爱。仁爱者,爱人如爱己。人未有不愿己之得福乐而免灾苦者也。爱人如爱己,则亦愿人之得福乐而免灾苦,斯不为残杀矣。亦唯不残杀,而后乃真能仁爱也。盖人心无辔,不善则恶。必断绝净尽于残杀之业者,仁爱之量乃全。必纯粹充满于仁爱之行者,残杀之根乃拔。

试随国俗之习惯,略分仁爱之事相:

●当慈爱儿女。

●当恩爱父母。

●当敬爱师长。

●当保爱幼弱(幼弱者不能自全乐而自脱灾苦,则当保护之)。

●当和爱友朋(兄弟当在师长、幼弱、友朋之间)。

●当专爱夫妻(是男女间爱情专之夫妻,非以不爱父母、师长等专爱)。

●当亲爱国民(本国人皆属之)。

●当尊爱国家(代表国家之官吏、议员、军人皆属之)。

●当泛爱全世界一切人类。

●当悯爱尽大地一切有情类(悯彼愚痴苦恼而不伤害之)。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现在的人应该如何降伏这颗YIN欲炽盛的心

现在的人应该如何降伏这颗YIN欲炽盛的心

现在的人应该如何降伏这颗YIN欲炽盛的心 问:现在的人淫欲心都比较重,应该如何降伏这颗淫欲炽盛的心呢?请法师慈悲开示。 大安法师答: 是呀,现在众生的业障重呀,这是一个很大的烦恼,首先在观念上我...

蔡礼旭:人到中年工作无乐趣怎么办?

蔡礼旭:人到中年工作无乐趣怎么办?

蔡礼旭:人到中年工作无乐趣怎么办? 人到了四十五岁,进入中年了,可能会面临职场上的一些状况,比方职称到顶了,职务也到顶了,工作内容也高度重复,使得工作乐趣、成就感也大为减低。面对这样的情况,应该怎...

无论好人坏人,念佛十声也能去净土世界吗?

无论好人坏人,念佛十声也能去净土世界吗?

“儿子啊,你已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你在那里等着妈妈,将来我们母子在极乐世界团聚”。一个师姐在微信里发朋友圈,还附上了用往生被包裹其子遗骨的照片。我认识这位师姐,对她的一些情况有所了解,因而有些疑惑...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故事集:千品·第八品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故事集:千品·第八品

千品第八品证阿拉汉果最快的方法唱诵毫无义理的千句偈语,不如唱诵一句有法益的偈语,听闻之后,使人趣入寂静。一群商人共同搭船出海,不幸发生海难,除了一人以外,所有人都丧生了。这唯一活命的人抓住一片木板,...

高振农教授:吕澂对汉文大藏经的研究

高振农教授:吕澂对汉文大藏经的研究

高振农教授:吕澂对汉文大藏经的研究高振农吕澂(1896—1989年)是当代中国着名的佛学大师。他自称16岁在中学读书即对佛学感兴趣,常爱读佛书。19岁,他进入欧阳竟无在南京金陵刻经处成立的佛学研究部...

素肉松的做法

素肉松的做法

豆浆是国人餐桌必不可少健康又美味的饮品,可自制豆浆时会产生大量并不十分可口的豆渣,豆渣虽说营养丰富,可直接入口却略显粗糙,因此随之产生了花样繁多的豆渣吃法,像豆渣粥、豆渣窝头、豆渣蛋饼。不过我这个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