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何不残杀而仁爱

云何五戒?今当先列其名:一、不残杀而仁爱;二、不偷盗而义利;三、不邪淫而礼节;四、不欺妄而诚信;五、不服乱性情品而调善身心。

云何不残杀而仁爱?“残”谓伤有情类──有情类者即动物──身体;“杀”谓断有情类生命。虽在杀器亦不得执,虽在恶虫亦但防除,非徒不残杀人类也。此则当兵、执刑、屠畜、煮蚕,皆在遮止之例。稍难通于国法民习,故今当依方便:凡由国法所起残杀,若战敌国及刑莠民、为避瘟疫灭诸毒虫,此虽以杀止杀之事,可权轻重,偏开许之,则于国民义务无妨碍矣。且应了知为国却敌,即是爱利全国人民,而对敌人亦复泛仁,第令退降,非必残杀,故仁义之师本在维持和平也。屠猎等业则可改操,不能改操则可但受二、三、四三种戒。故在此戒,定遮止之。

略举戒相如左:

●非依国法,勿执用杀人器,勿伤残人身体,勿杀害人生命。

●非卫身命,勿执持兵器,勿伤害诸禽兽鱼虫类生命。

●勿于禽兽等亲杀、使杀,而食其肉。

●勿食见杀、闻杀之畜生等肉。

●勿业渔猎。

●勿业牧畜。

●勿业煮蚕缫茧。

●勿屠剥烹烧鸟兽鳖等类。

愿令福乐而无灾苦之谓“爱”;推爱于众之谓“仁”。但欲谋己福乐而除己灾苦,不恤丧人福乐而致人灾苦,此虽爱己而不爱人,不得谓之仁爱。仁爱者,爱人如爱己。人未有不愿己之得福乐而免灾苦者也。爱人如爱己,则亦愿人之得福乐而免灾苦,斯不为残杀矣。亦唯不残杀,而后乃真能仁爱也。盖人心无辔,不善则恶。必断绝净尽于残杀之业者,仁爱之量乃全。必纯粹充满于仁爱之行者,残杀之根乃拔。

试随国俗之习惯,略分仁爱之事相:

●当慈爱儿女。

●当恩爱父母。

●当敬爱师长。

●当保爱幼弱(幼弱者不能自全乐而自脱灾苦,则当保护之)。

●当和爱友朋(兄弟当在师长、幼弱、友朋之间)。

●当专爱夫妻(是男女间爱情专之夫妻,非以不爱父母、师长等专爱)。

●当亲爱国民(本国人皆属之)。

●当尊爱国家(代表国家之官吏、议员、军人皆属之)。

●当泛爱全世界一切人类。

●当悯爱尽大地一切有情类(悯彼愚痴苦恼而不伤害之)。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研究很不顺,该怎样用佛法来帮助自己呢?

研究很不顺,该怎样用佛法来帮助自己呢?

研究很不顺,该怎样用佛法来帮助自己呢? 问:我现在的研究很不顺,也很心烦,我该怎样用佛法来帮助自己呢?索达吉堪布答:应该祈祷佛,这有很大的利益!但祈祷佛,是不是就能达成所有心愿呢?也不一定,还要观待...

枸杞养生吃法

枸杞养生吃法

中医很早就有“枸杞养生”的说法,所以,它常常被当作滋补调养和抗衰老的良药。很多人喜欢用枸杞泡水、泡酒或煲汤,有些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争相效仿,其实枸杞虽然具有很好的滋补和治疗作用,但并不适合所有人食...

陈士东居士:当代著名弘法居士——郑颂英

陈士东居士:当代著名弘法居士——郑颂英

陈士东居士:当代著名弘法居士——郑颂英天晟传统文化研究所 陈士东 郑颂英老居士平生以刊印经典,普及教义为己任,四方学人,为法问道,或有难求助者,陆续不绝,他不顾年老体弱,有问必复,身居陋室,然心系众...

达真堪布:孩子不好好学习怎么办?

达真堪布:孩子不好好学习怎么办?

达真堪布:孩子不好好学习怎么办? 问:孩子不好好学习,我非常着急。有什么办法呢? 答:做父母的,关心他、帮助他是应该的。你现在学佛了,可以为他做祈祷,为他做善根回向。你把自己该做的都做了,尽心尽力...

堕胎产生的感应

堕胎产生的感应

  如果说佛是功德无量的话,那么他的慈悲亦是无量的,宽容是无限的,佛教有六道轮回,因果循环之说,但这并不代表要“罚众”,信仰是一种很神秘的东西,千变万化的,并非固定死而一成不变的,堕胎也分好多种,如...

满一上师:如何对待民间的神仙现象?

满一上师:如何对待民间的神仙现象?

满一上师:如何对待民间的神仙现象? 问:满一上师:在民间常有听说某个人有带仙,或是带神,是否真有这事?所谓的仙缘、神缘是否也是业力的一种化现?如不执着此现象是否能够消失?如不能消失,怎样去处理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