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佛教徒放弃世间“安乐”而全力追求的大安乐究竟是什么-

问:佛教徒放弃世间“安乐”而全力追求的大安乐究竟是什么?
索达吉堪布答:三界中有很多安乐,如逛花园、享用美餐,接触色声香味的各种欲妙,都会带来一些相似的安乐,但它的本体不离三苦,是痛苦之因,只有灭尽一切贪执,证悟空性而远离痛苦,这种快乐才是最大的快乐。“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若能照见五蕴皆是空性,那个时候痛苦就会全部消失,这种大乐无法用语言形容,必须通过佛法来获得。

——《亲友书讲记》

问:佛教徒放弃世间“安乐”而全力追求的大安乐究竟是什么?
索达吉堪布答:三界中有很多安乐,如逛花园、享用美餐,接触色声香味的各种欲妙,都会带来一些相似的安乐,但它的本体不离三苦,是痛苦之因,只有灭尽一切贪执,证悟空性而远离痛苦,这种快乐才是最大的快乐。“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若能照见五蕴皆是空性,那个时候痛苦就会全部消失,这种大乐无法用语言形容,必须通过佛法来获得。

——《亲友书讲记》
学佛的人,都知道无常的道理。无常就是有情决定死,无情决定灭。但是明白了无常的道理,很多时候,却并没有升起无常实相,没有意识我们的生命又是多么的脆弱和短暂,时间在多么快地飞逝。而我们修行人又需要种下多...
(九)为什么佛答诸菩萨摩诃萨和先答应云何降伏其心?在《金刚经》里,须菩提向佛陀请示的问题是: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先说了一个综合的答覆说,你好好听著...
206、春秋时代,当了30年齐国大臣的晏婴,是位著名的政治家。《左传》中,颇多晏婴的记载,比如说,晏婴经常劝齐景公要爱民,但齐景公却总是扰民。有一次,齐景公强令民工造大台,闹得齐国民不聊生,众百姓苦...
识自心众生.见自心佛性──以佛心处世为人出家人常言道:「以佛心为己心,以師志为己志。」立愿要上求下化,普利众生。然而什么是佛心?这不禁令人想起以下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位女施主,无论财富、地位、权势、能...
通常静坐是为了训练自己精神集中,洗涤习气,每天若以一点点的时间来训练,慢慢地累积,就能养成很好的思考习惯,调伏向外奔驰的「心念」。佛陀最关心众生的心念,所以应机施教、化导众生;在佛经里面,佛陀常常提...
易导致心脑血管病的生活方式和危险因素: 1.体力活动明显不足; 2.健康膳食问题明显,包括食盐的摄入量超标,水果蔬菜的摄入量较低,谷类食物摄入明显下降,脂肪摄入量增加明显; 3.烟草防控的形势依然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