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第五十一回 拜德生童男有德童女

第五十一回拜德生童男有德童女

善财来到妙意华门城,城门前一石碑,碑上刻诗云:

童男童女骨肉亲,手中牵个玉麒麟。

殷勤来报善财到,弥勒楼前路最亲。

善财读毕,大为惊讶。不知怎么知道自己要来。这石碑又刻了很久。莫非过去有与我同名的善财吗?正猜疑间,有声音道:欢迎!欢迎!善财转过头来,看见一对童男童女,恭恭敬敬地站着道:我们奉德生童子和有德童女之命,前来迎接圣者。善财感到手脚无措,这突如其来的欢迎,更使他不解其中奥秘。也不好细问,只得随从二位走去。

进了城门,门内又有一对童男童女站立两旁迎接,又跟随善财往里走。

走到一所楼房门口,又有一对童男童女侍立两旁迎接,善财一到又随同进入楼房。到华堂门口,又有一对童男童女迎接。善财细看楼房,庄严华丽,飞檐斗阁,炯炯发光。

善财入了华堂,陈设豪华,美观大方,但时现时隐。德生童男和有德童女,并肩坐华堂宝座上。善财急忙上前施礼下拜,抬头一看,不见德生和有德,也不见宝座。只见两边椅凳,排列整齐,欲往上坐,椅凳也不见了。善财站回原处,椅凳照样排列整齐。欲往上坐,又不见了。如此三、四次皆如此。善财心中纳闷,不知是怎么回事?

善财参拜善知识心诚!没有看见椅子也往空处上坐,却坐在一张软绵绵的椅子上,其他椅凳排列如故。抬头往上看,德生有德,并肩坐宝座上,互相依偎。善财想说明来意,见此亲热神情,竟说不出口。

可是不等善财言语,德生童男先开口道:我在文殊师利童子处就知道你要来,而且知道你今天此时到来,所以派了童男童女们来迎接你。不过这里不是你的住处。

善财问道:为什么我不能在此住呢?有德童女道:这是幻境,幻境是虚妄不实的。你所知道的一切都是虚幻的,你所参拜的善知识也是虚幻的,你学到的那些都是虚幻的。

善财大惊:我跋涉千山万水,参拜五十位善知识皆是虚幻,我这些辛苦乃白费力!不!他们才是虚幻的,他们那样形影不离,欲情未断,亲亲热热,那才是虚幻,他们不是善知识者,是魔鬼。

善财正思念间,未曾开口,有德童女却说道:你想得很对,我们是亲亲热热的一对,我们的童男童女都是一对对形影不离,这就是依他起性呀。法依他而起,男依女而有,女依男而存。一切事物都是这样,相对相存,没有好就没有坏,没有女就没有男,所以说这些相对存在的都是虚幻不真实的。若执此虚幻为真实,就是遍计执性。执男是真实,或执女是真实,都是执著,这就是遍计所执,虚妄的执著,不正确的执著,离开依他离开遍计二边执著,才能显出真理,各圆成实性,这才是你的住处,可是这圆成实性也是一无所有呀!善财,你也应该有个女伴才对呀。

善财满面羞愧,想到:我参访五十个善知识都不知道这个道理,德生有德真善知识也。

德生童子拿出一张纸条给善财说道:你到海岸国,大庄严园,弥勒菩萨那儿去找住处。

善财接过纸条,德生、有德、楼阁等都不见了,只是一片空阔的田野。这时才感到心里一亮: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善财展开纸条,上面写道:

德生有德两和融,同幻同生意莫穷。

同住同修成解脱,同悲同智显灵功。

同缘同想心冥契,同见同知道转通。

若要一身成佛果,毗卢楼阁在南中。

善财读罢,领会到了,有为的幻化,无为的真理,感到遍身轻松,内心寂静,智慧广博,象脱胎换骨似的另成一人,欢天喜地地往海岸国去。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小孩子认为宝珠是在口袋里长出来的--学佛网

小孩子认为宝珠是在口袋里长出来的--学佛网

一日,阿难尊者对佛陀说:“世尊,您出生于帝王之家,拥有一般人所没有的荣华富贵;削发后,经由六年苦行,最后于菩提树下静坐四十九天,即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似乎一切都顺理成章,您说是吗?”  佛陀并没有回答...

佛教故事:谈佛说禅悟人生:求人不如求己

佛教故事:谈佛说禅悟人生:求人不如求己

求人不如求己我们总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习惯于求助他人,却忘记了自己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很多尚未开发的潜力,并且拥有把难题变成机会的能力,为什么我们不去设法主宰自己的命运,...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父女奇缘

佛教故事:世间百态:父女奇缘

奇缘柳芽上到高二时,因父亲生病,家里实在没钱,只好辍学回家。后来,她见村里的姐妹们出去打工,不光赚了钱,还见了世面,于是她的心也动了。因为她才刚刚十八岁,年龄太小,所以父母不放心,但柳芽铁了心,说不...

佛教故事:孝的故事:恶有恶报

佛教故事:孝的故事:恶有恶报

恶有恶报我们村上有两兄弟,因父早逝,由母亲背着要饭才算长大成人,成了家。但这两兄弟是附近有名的不孝之子,不逆不道之人。特别是老大,夫妻二人,更是人见人恨。他们不但不给老母吃饭,赶出门外,还常毒打老母...

向学法师:马祖道一禅法之探讨

向学法师:马祖道一禅法之探讨

内容提要:在中国禅宗历史上马祖道一是一位很重要人物,他在南岳怀让的启发之下,对慧能的南宗禅法深有体悟,在继承发扬南宗无相无念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独特的禅学体系,对后来沩仰宗和临济宗的创立和发展产生了...

佛教故事:禅是一枝花:诸恶莫作

佛教故事:禅是一枝花:诸恶莫作

诸恶莫作唐代鸟窠道林禅师,浙江富阳人,俗姓潘。九岁出家,初随长安西明寺复礼法师学《华严经》和《大乘起信论》,后学禅,参谒径山国一禅师得法,并成其为法嗣。南归后,因见杭州秦望山有长松,枝繁叶茂,盘曲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