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的四个基本原则

依法不依人

依佛的正法,不因为某一位老师、法师、上师或善知识,我特别喜欢他,或者他对我特别钟爱,而只相信他说的佛法,其他人所说的,我一概不理,不以为然,这不是一个佛弟子所该有的行为。学佛人只问对方所说的是不是正法,而不被个人的喜好爱恶所迷惑困宥。

依经不依论

一切菩萨的论述以及后世的注解固然高明,但是,真正的佛弟子究竟应该以佛经作依据,不应以论藏作依据。所以,我常劝学佛的同学们,不要陷于这一百年来的佛学著作及注解中,昏头转向,应该直接研究佛经。至于名词不懂,则可查佛学辞典,乃至于我所写的及我所说的,只是帮助诸位了解研究佛经而已,不要以我的话为标准,要直接以佛经为依据。

前几天,我的一位在大学担任系主任的学生来找我,说最近准备写一本“××概论”,问我怎么写较为妥当?我说你不要再写什么概论了。我向来对学生看什么概论持保留态度,什么哲学概论、文学概论、政治学概论、经济学概论,唉!已经概了几十年了,还在那里穷概。一把剪刀,一罐浆糊,东抄一段,西剪一段,就是一本概论。奉劝各位,要真作学问,须直接从原典入手。

最近国外有人写信问我,想要研究学佛,第一步要从哪一本书入手,我想了一下,还真答不出来,只好回说没有。但是假如要看佛学概论的话,印度佛教本有的佛学概论有两本,一是“大智度论”,一是“瑜伽师地论”。中国的佛学概论是智者大师的“摩诃止观”,以及永明寿禅师的“宗镜录”。他说老师,这些概论我看不懂呀!看不懂,我也没有办法。

注意!学佛要依经不依论,佛经看不懂的话,一字一字慢慢啃,一字一字慢慢查,下苦功夫,配合日常生活的反省检点终会有所体会的。

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佛经有些是了义经,有些是不了义经。了义是彻头彻尾的通达圆满,譬如“楞严经”、“圆觉经”、“华严经”、“法华经”,这些是了义经。有些是不了义,乃是佛因人因事因时因地对宇宙生命问题的方便说法,虽末直截点出佛法的究竟,但若能将这些道理参照对比、融会贯通,还是有个趋向了义理趣的脉络可寻。

依智不依识

佛法是智慧之学,不是盲目的迷信,也不是呆板的功夫,真正智慧不是根据我们的意识妄想去推测。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孝子念佛,声达三界

孝子念佛,声达三界

李家村有位农妇,天天日夕两次往田间送饭,总看见有个年轻的女子忽左忽右地跟跟着她。问和她一路送饭的农妇们,人人都说没看见。这位农妇为此心生恐惧,成天心惊肉跳。后来,那女人竟逐渐地跟随她来到家里,但不进...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种胡麻子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种胡麻子

种胡麻子有个自以为聪明的儍子,有一天生吃胡麻子,觉得苦苦的、涩涩的,真是难以下咽。于是他动脑筋想了想:「也许加工后,味道会好些。」果然炸过的胡麻子,又香又脆。他得意极了,又起了个念头:「何不将胡麻子...

达真堪布:得到暇满的人身就一定能解脱吗?

达真堪布:得到暇满的人身就一定能解脱吗?

达真堪布:得到暇满的人身就一定能解脱吗? 得到暇满的人身就一定能解脱吗? 达真堪布解答:“暇满难得”是说解脱的机会难得。你能懂得暇满难得,就能真正修行了。有暇满的人身才有解脱的机会,没有暇满的人...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六上 十二、十善

华文小学适用佛学课本:六上 十二、十善

六上 十二 十 善佛陀说了五戒,又说十善;十善是比五戒更进步而更完善的行为规律。十善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两舌,六、不恶口,七、不绮语,八、不贪欲,九、不嗔恚,十...

商铺颜色影响财运 怪不得你的店总是业绩不佳 跟这有很大关系

商铺颜色影响财运 怪不得你的店总是业绩不佳 跟这有很大关系

颜色是什么?颜色就是太阳光照射到物体上,物体反射到人眼中的光。颜色看似仅有美丽和美好,但是其是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力的。在商业方面,颜色可以对一个商铺的财运进行影响,旺铺颜色风水与商铺的财运之间存在...

地藏王菩萨感应不可思议的小故事(转帖)

地藏王菩萨感应不可思议的小故事(转帖)

去年清明拜九华山时偶遇了某地一个寺庙的当家师傅,在山路碰到时见他布衣斗笠,气质超然,慈悲健谈。我和他挺有缘分,经常联系。这位师傅所在的寺庙为一贫困小县的小庙,虽是千年古庙,但地处荒郊野外,既无名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