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与蛐蛐配合得真好,好像在唱“二人转”

晚上回家,发现有一只蛐蛐蜷缩在墙角。

“乖乖快来看呀,这里有一只蛐蛐,你肯定没有见过蛐蛐吧?”我赶紧喊孩子过来看,想让她认识一下什么是蛐蛐。

孩子循声过来,看见了墙角的小蛐蛐,很是开心,热情地对这个新朋友说道:“你想干嘛就干嘛去吧,玩儿去吧,小蛐蛐。”

想不到的是,蛐蛐好像听懂了孩子的话一样,真的一蹦一跳地走开了。我和孩子被逗得笑了起来。

九点多的时候,那只蛐蛐开始了快乐的歌唱,声音时高时低,时快时慢,非常有节奏感。我和孩子在屋里说话的声音大一些,它的声音就会相应大些,好像是在给我们伴奏似的,真是特别有意思。

“月儿明,风儿轻,树叶儿遮窗棂。蛐蛐儿,叫铮铮,好比那琴弦儿声……”

我不由得想起了那首脍炙人口的童谣,这画面真是好温馨啊。

这时,我忽然童心大发,想:这小家伙这么聪明,如果和它打招呼,它会不会回应我呢?想到这里,我和孩子四目相视,心有灵犀地对蛐蛐发声的大概位置齐声说:“嗨!”

没想到它竟也轻轻回应了一声“吱”!接着孩子又轻轻地“嗨”了一声,两秒钟后蛐蛐又回应了一声“吱”。如此反复十来次,蛐蛐一直回应着我们,好像是在打电话似的,又像在演二人转,你唱我和,不亦乐乎。当我们停止了和蛐蛐的交流,蛐蛐便开始了“个人”专场,唱得很是欢畅。

十点多的时候,我关灯准备睡觉了。但那位新朋友似乎意犹未尽,还没有停止的意思。

“你说蛐蛐要是一直叫唤的话,我们睡不着怎么办呀?”我小声对孩子说道。

出乎意料的是,我刚把这话说完,那只小蛐蛐好像听懂了我说的话,马上停止了鸣叫。

“妈妈,蛐蛐可真乖呀,也要睡觉啦。”孩子兴奋地说。

“对啊,我俩也不要再说话了,要不然蛐蛐会被我们吵醒的哦。”

后来半夜孩子去上厕所的时候我们说了几句话,蛐蛐又应和着发出了几声鸣叫,好像一个爱凑热闹的小孩子。再后来等我们安静下来了,它也静静的,整个晚上都没有再叫唤。

通过跟一只蛐蛐和睦相处的小事,我想起了南无羌佛在《学佛》中说法:“一切众生无始以来皆是我的亲眷,他们是与人一样的,只是聪明度不同,形象不同,但灵识都是同的,所以从现实中才会看到有的动物还会救人,有的动物会做数学,有的会唱歌,有的会跳舞。我还见到一只狗会弹高难度的钢琴曲,而且弹奏得非常精到。我们必须帮他们,救他们,而且半丝半毫也不能伤害任何众生,只能救他们……”

是啊,众生平等,小动物的灵知心识其实是和我们一样的,只是形象不同。它们和我们一样也是有感情的,你若真心对它好,它一定会惦记和感恩你的;相反,你若故意伤害它,它肯定也会记恨于你。既然它们来到了家里,肯定是与我们有缘,也许是我往昔的父母、兄弟姐妹,也许是我的孩子,所以我们千万不要伤害它们,一定要善待它们。同时,我们也要时时教育子女不要伤害它们,让孩子从小养成爱护生命的好习惯,让他们多种善因、多积累福德,这样才能在他们心里种下爱和善良的种子,才能培养出热爱国家、热爱社会、利益人类、利益世界的有德之材。

撰文:雪馨
编辑:雪中春信、芝麻开花

(以上内容仅代表笔者的个人学佛知见,一切法义应以佛陀说法为准。)

恭闻南无羌佛的法音,修学《极圣解脱大手印》、《藉心经说真谛》、《学佛》和《什么叫修行》,是学佛最正确快捷的成就之道。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别忽视 这几种素食蔬菜可是清毒高手 多吃可排毒

别忽视 这几种素食蔬菜可是清毒高手 多吃可排毒

可能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总是会遇到类似便秘、肚胀、皮肤暗沉等等之类的一些身体症状问题,但是却有不知道这些症状的根源在何处根本没有办法对症下药。但是其实在养生食疗界之中对于这些身体症状其实都有一个细节的统...

海涛法师:被同事排斥吃素身心苦恼怎么办?

海涛法师:被同事排斥吃素身心苦恼怎么办?

违心奉承别人到底算不算说妄语?问:若是心中本来认为某人是错的,但为了不损恼之,而当面违背自己的想法,称赞之,从而随顺众生,令之发起信解等,犯妄语否?智敏上师:看是为什么目的而称赞,为引导入正路,属方...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云水随缘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云水随缘

法眼文益禅师在庆辉禅师处参禅时,始终不能契悟入道,于是,他就辞鄂庆辉禅师,开始云游四方。有一次下大雨,途中就在一座地藏院挂单,寺里的知客师问他:禅师你要往哪里里去?法眼:我没什么目的,只是随便走走罢...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142)“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142)“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弥陀的西方极乐净与汉人及藏人很有密切的因缘。这几天在加拿大与“西洋”弟子说笑:极乐净土虽说是"西方"的净土,却老早被东...

达真堪布:要以什么心态来面对伤害

达真堪布:要以什么心态来面对伤害

达真堪布:要以什么心态来面对伤害 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作为一个修行人,尤其是作为一个大乘修行人,都不能对众生生起嗔恨心,更不能伤害众生。自己帮助、善待对方,他不但不报答,反而还像对待敌人一样伤害自...

佛教故事:法音集:惭与愧

佛教故事:法音集:惭与愧

惭与愧守成法师著昔时印度有一伽蓝,名一松寺,于中止学之僧众,常近二百人左右。去寺不远,有一优婆夷,博学多闻,深信三宝。逐日往寺,依次恭请一比丘,就舍供养,从头至竟,周而复始。其有往者,优婆夷定于斋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