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你不生气:把愤怒当作一个孩子

把愤怒当作一个孩子

愤怒的力量是巨大的,但同时,愤怒也是软弱的,它就像一个没有自理能力的婴儿,它需要你的关心,这并不是说你要扶持它,而是说,你要关注它,引导它,削弱它所附带的恶的力量。试想,一个婴儿正在大哭,那你会怎么办?让他更大声地哭吗?当然不是,你肯定想让他停止哭泣,可是,即便你抱有这样的愿望,你也不一定能够做到。你应该细心找出婴儿哭的原因,在这个基础上,寻找让他不哭的办法,如果他是饿了,就给他吃的;如果他冷了或热了,就给他加衣服或脱衣服;如果他想睡觉了,就哄他睡觉;如果他的尿布湿了,就给他换尿布;如果他想有人抱,就把他抱起来总之,大多数时候,婴儿哭都是有原因的,而且,那些原因很实际,只要对症下药就可以。对待自己或他人的愤怒也一样,一定要先找到愤怒的原因,而不是任其肆意发展,从而引发不良的后果。

没有人愿意愤怒这是一个好的愿望,然而,人们也会发现,愤怒是一个很难控制的孩子,有很多时候他是任性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他没有丝毫的办法。人的身心对正念有着极为敏感的反应,所以,人们需要用正念来关照自己的愤怒。这听起来有些深奥,但其实并不深奥。如果你觉得无从下手,那很可能是因为,你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那么你就需要更加深入地认识自己的愤怒,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开,使自己变成另一个人,从而来倾听自己。人们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化解愤怒并不是只有圣人才能做到的,普通人也同样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平息自己的怒气,关键要看,你是否能够认真地聚集正面的力量,是否能把这些力量用于关照和引导自己的愤怒。

用一颗善意的心去拥抱自己的愤怒吧!不要把愤怒当作一个仇敌,你要把它看作自己的一部分,既然它属于你,你就要对它负责,当它发作的时候,你有义务照管它,并最终把它转化为善的力量。

更贴切的比喻是,你的愤怒就是你的孩子。对一个孩子而言,最了解他的人是谁?当然是他的母亲。所以,最了解你的愤怒的人,当然是你。也因此,你的愤怒应该靠你自己去转化,就像一个孩子应该由他的母亲去照管一样。当你遭遇病痛的时候,最体贴你的人是你的母亲,她会温柔地照顾你,周到地满足你的需要,让你在病痛之中感受到温暖,这在很大程度上会促进你的康复。那么,当你的愤怒发作的时候,你也应该很快地进入角色,以真切的慈悲和爱去靠近你的愤怒,找出你的愤怒中隐藏的问题。一个从小缺乏母爱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埋下一些心理隐患,而且,这些隐患一旦埋下,就很难消除。同样的道理,一种缺乏引导和关照的愤怒,在接下来的发展过程中,也会向不好的方向发展,最终的结局可能会很糟相信没有人愿意这样。就像母亲都应该尽量成为好母亲一样,对于你的愤怒,你也应该尽量成为好的照管者。这需要不断地训练自己,使自己最终能够彻底地了解自己的愤怒,以及这愤怒的发作规律。

如果你想使自己的心灵得到解脱,你首先需要做的是,靠近你的心灵,靠近你的愤怒。你要把好的力量灌注到你的愤怒中,以此来化解愤怒的力量。如果你能及时调整自己的身体状态,比如呼吸等生理活动,并促使自己微笑,那么,使心灵从怒气中解脱出来也并不是那么困难的。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地藏菩萨感应录:头痛莫名医无效,吃素诵经病痛消

地藏菩萨感应录:头痛莫名医无效,吃素诵经病痛消

1989年冬,一位同修的姐姐找到我,她十几年来被一种不知由何而来的头痛病折磨着,严重影响工作、生活。如果是在大街上痛起来,她会连家门都找不到,病症严重时,班也不能上。十几年来用尽各种办法——中医、西...

楞严咒之五大心咒

楞严咒之五大心咒

一.叱陀你断他咒术破罗网解除横死消灾障救拔一切冤苦业清净光明更吉祥天魔外道和一切妖魔鬼怪也有他们自己的咒术,可是你一诵这个咒,就能破他们的邪咒。所以说「断他咒术破罗网」,破魔的罗网,破魔王一切的神通...

佛教故事:名人轶事:牛顿的一生

佛教故事:名人轶事:牛顿的一生

少年牛顿1642年的圣诞节前夜,在英格兰林肯郡沃尔斯索浦的一个农民家庭里,牛顿诞生了。牛顿是一个早产儿,出生时只有3磅重。接生婆和他的双亲都担心他能否活下来。谁也没有料到这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会...

海涛法师:老爸中风已经是植物人,希望法师能为老爸消灾

海涛法师:老爸中风已经是植物人,希望法师能为老爸消灾

海涛法师:老爸中风已经是植物人,希望法师能为老爸消灾 有人问:老爸中风已经四年多,现在神智不清,已经是植物人,希望法师能为老爸消灾,祈求三宝加持,让老爸离苦得乐。答:这是一定要做的,但是讲到这里,希...

百合雪梨银耳羹

百合雪梨银耳羹

我们的使命:传承传统文化 共筑美好家园我们的宗旨:做好百姓保姆我们的价值观:孝悌忠信 礼义廉耻 仁爱和平百合,养阴润燥,补肺阴,清肺热;雪梨,生津润燥,清热润肺,止咳化痰;银耳,帮助肠道蠕动,减少脂...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浮生梦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浮生梦

杭州西湖喜鹊寺的鸟窠禅师,本名道林,九岁出家,于陕西韬光禅师门下当侍者而悟道。后来独自到泰望山,在一棵枝叶非常茂盛,盘屈如盖的松树上栖止修行,好像小鸟在树上结巢一样,所以时人皆称他为鸟窠禅师。大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