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拈花智慧:去满足“需要”吧,而不是“欲望”

拈花智慧 去满足需要吧,而不是欲望

拈花智慧:传递心灵的智慧

释果宁

去满足需要吧,而不是欲望

究竟什么是欲望,什么又是需要?我们现今的人们总是分不清楚这两者的差异,将欲望当成需要,结果使我们自身产生苦恼。

欲望,是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想要达到某种目的的要求。需要,是此时此刻,是当下,是人的自然需求。

需要是我们本能的反应,是此时此刻的反应。正如此刻你饿了,那么你就需要吃饭;此时你口渴,你就需要喝水;此时你困倦了,你就需要休息需要是很单纯的感受,也是最本质的反映。如果你不能及时地满足的你需要,那么你的身体就要提出抗议,饥不饮食、渴不饮水,生命的能量就会透支,困倦时不睡觉,那么就会精神崩溃。

曾经有一位记者采访一位大作家,记者问他:您认为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是什么?可是谁也没想到,这位大作家竟然回答了这样一句话,他说:大便通畅!作家解释说,当你便秘的时候,你就知道什么叫做痛苦了没错,幸福是相对于痛苦而言的,如果我们当下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那么这一刻的痛苦你就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所以说,人生本能的满足和需要,是胜过一切的。

人的需要是不能够压制的,正如春风又绿江南岸,花开柳绿是因为时节到了,花苞需要绽放,柳芽需要舒展;正如九旱的大地需要甘霖的滋润,从而使植物生长;正如湖泊需要水草来自我净化需要是真实的,归于本质的,也可以说,需要是必须的。

万物同根生,我们人类作为大自然中的生灵,同样不可压抑自身的需要,而当今社会的人们,反而忘记了自己需要什么。需要,是生理本能的反应,同样也是心灵上的反应。我们在职场、商海奔波劳碌,心里压抑是不可避免的,这时侯,我们的心里自然而然就生出了一些需要,需要放松一下,需要发泄一下。也许,此时此刻,你就是想去街边的花园散散步;也许,此时此刻,你只是想停下工作看看书;也许,此时此刻,你很想一个人看一场老电影这些都是当下心灵的需要,是你此时最真实的感受,那么你为什么不去满足它呢?

人的身体会因为需要得不到满足而死去,人的精神同样也会因为得不到满足而消弭。尽量去满足当下的感受,去体验、去感悟当下需要,那么你就会从满足需要的过程中得到快乐,你就会理解什么才是人生的喜悦。

然而,欲望却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要给欲望下个定义,那么它就是你的意念,向着未来运动,你追逐却不可得的东西。

当你心中升起了欲望的时候,你的心就已经投向了虚无缥缈的未来,可是未来又是什么?未来未到,我们谁也不知道未来是怎样的。未来虽然可以设计,但它毕竟是虚幻的,并非真实存在的。要知道,一个人要想达到真实、宁静的状态,就需要身心一处,当你身在当下而心在未来的时候,你的心神就飘到九霄云外了,注意力没有放在当下,你还能做好什么呢?

欲望就好比天边的地平线,看似不远,可是当你用尽全力向它奔去,却永远也无法到达。正如夸父追日,那是遥不可及的美妙幻想,耗尽生命去追逐,却永远也追不到,最终渴死在追逐的路上;正如精卫填海,欲海之深,又岂是能够填平的?人的欲望是无法到达的,它就像悬挂在驴子面前的萝卜,看得到却够不着;欲望又是无穷无尽的,即使你刚刚满足了一个欲望,新的欲望又会迅速升起,诱惑你去追逐。人一旦落入了欲望的漩涡,那么只能是苦苦挣扎,循环往复不得解脱。

人们在苦苦追逐欲望道路上迷失了自己,人们把欲望奉为之上,可是欲望回报给你的是什么呢?欲望带给你的只能是无尽的痛苦和烦恼,是千方百计想要到达的烦恼,是苦苦追寻求而不得的烦恼看看我们周围的人,看看我们自己,为什么会常常感到心烦苦闷?正是因为你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可是人的欲望能够得到满足么?

欲字,是欠着的谷子,永远要欠着,永远填不满,又怎么能够得到满足呢?真理真的就摆在我们面前,不要再视而不见了。既然欲望永远无法得到满足,那么我们又何必苦苦追逐一个永远也追不到的东西呢?欲望是虚幻的,它常常变换形态来迷惑我们,让我们认为那才是美好的,可是你跑啊跑啊,直到你落入了死亡的境地,还是到不了它的怀抱。而在追逐的同时,你已经耗去了生命的能量,失去了身边真真切切的幸福和快乐。

当今社会的人们,崇尚野心,似乎只有雄心勃勃才能证明一个人具有慷慨激昂的志向。可是那些朝着欲望奋战的人们,那些年轻有为或是老当益壮的企业家们,当你把生命的能量完全用于满足所谓的抱负和欲望的时候,你失去的是身心的健康,是家庭的幸福,是点点滴滴的快乐。

欲望?虚妄,是未来;需要才是真实,是当下。欲望是复杂的,而需要是简单的。曾经,有人问孟子:如果再给你一次生命,你要怎么活呢?孟子回答说:我一定会多注意我的需要,少去关注我的欲望。需要是触手可及的幸福,千万不要再这山望着那山高,何况山外还有高山在呢!与其遥望远山,空自嗟叹,不如俯身赏花,自得其乐啊。

所以,去满足我们当下的需要吧,而不是欲望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吃素治好了我糖尿病

吃素治好了我糖尿病

吃素治好了我糖尿病作者:张立华居士我患糖尿病已有十七年历史了,并发手脚麻木、视网膜病变等症状,经本市医大二附院诊断为右眼失明,左眼视力只有0.1,视力急剧下降,我害怕,我彷徨,我苦闷。一旦左眼再失明...

贪睡导致减福报损功德,佛说睡眠二十种过

贪睡导致减福报损功德,佛说睡眠二十种过

大宝积经卷第九十二 唐三藏法师菩提流志奉诏译发胜志乐会第二十五之二佛言弥勒,初业菩萨,应当观察睡眠过失二十种,若观察时,能令菩萨发起精进,意乐无倦。弥勒,云何名为乐于睡眠二十种过: 一者懈怠懒惰;二...

大安法师:今生怎么能出这个爱欲之海,截断生死之流呢?

大安法师:今生怎么能出这个爱欲之海,截断生死之流呢?

问:如何出爱欲海,断生死流?答:我们要发一种心,今生得人身,闻到佛法,走上了一条解脱道路,就得要有壮士断腕的那种勇猛,一定要截断无量劫以来生死轮回的湍流、急流,要给它截断。这生死轮回之流是我们的业力...

《妙法莲华经》卷七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妙法莲华经》卷七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妙法莲华经妙庄严王本事品第二十七尔时佛告诸大众:‘乃往古世、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名云雷音宿王华智、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国名光明庄严,劫名喜见。’‘彼佛法中有王,名妙庄严...

病房中的老人泪,好烫

病房中的老人泪,好烫

生活就像一团麻,总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生活就像一条路,总有那泥泞和坑坑洼洼。生活就像一杯酒,饱含着人生的酸甜苦辣。红尘过客匆匆而来,茫茫而去。同病房来了位 70 多岁的大爷,罹患膀胱癌,幸好没有扩散...

不用担心来生

不用担心来生

不用担心来生有一次,佛陀回故乡迦毘罗卫城游化,住在城南的尼拘律树园中。    这天,佛陀的堂弟摩诃男居士来礼见佛陀,对佛陀说:    “世尊!现在我们迦毘罗卫城这个地方,物产丰富,人口众多而繁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