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祖母教拜拜

祖母教拜拜

笔者生长在一个佛教的家庭,家里有清静庄严的小佛堂,是祖母早晚烧香、礼佛、诵经、念佛、打坐、修行的地方,别人是不许进去一步的。我还记得,我在刚学会走路的那一两年间,清早或下午,只要听到祖母佛堂的小木鱼声,就会到佛堂的门口,将门打开约一尺,就一直站在门的外面,不进去,也不离开,双目一直瞪着祖母的一举一动,直到祖母功课完毕,将每天换下的供果给我几样,牵着我的手,才离开那佛堂的门边。家人都笑着说,祖母拜佛的供果,都成了我的专利品。大多是一些胡桃、红枣、栗子以及水果之类。姑姑们骂我:「小鬼贪吃!以后不准去佛堂!」但被祖母责备说:「你们才是说鬼话,他那里是小鬼,是小菩萨哩!」

姑姑没有话说,只有瞪眼咋舌。

我在两三岁时,有一次祖父回家过节,祭祀祖先,大人们都叩拜完毕,祖母点燃一枝香,递给我叫我「拜拜」。那时只知拿着香,望着「天地君亲师」的神龛,手里捧着香摇摇,口里也跟着祖母说了一声「拜拜」,祖母就把香接过去,插在香炉里。祖父随即纠正祖母说:「要教小孩子:拜祖先,或者是拜佛,千万别叫拜拜,以后不好改口。」祖母的理由是:「小孩子刚学讲话,连话都讲不清,叫他拜祖先、拜佛、拜菩萨,他那里听得懂呢!叫他拜拜,他或许就能领会是什么意思。」祖母又说:「什么叫礼佛?什么叫拜拜?这些大道理,将来他长大了,由你去教他就好了,现在这样小的孩子,如果教他叫你祖父,教他叫他的妈妈是母亲,他那里会懂呢!教他叫你公公,教他叫他妈妈是妈妈,就会懂;叫他拜拜,他就懂,你说这样对不对!」祖父很严肃而又慈祥的接受了祖母的意见,说了一声阿弥陀佛!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拈花智慧:古人的智慧来自心灵

佛教故事:拈花智慧:古人的智慧来自心灵

古人的智慧来自心灵相对于今天的人们而言,古人的心灵非常发达,而头脑就简单得多。也许很多人会说,古人的头脑简单,但古人不是很有智慧么?说得很好,古人的智慧来自于心灵。真正的智慧来自于心灵。不论你属于哪...

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巴利语汇解 六、道果

上座部佛教修学入门:巴利语汇解 六、道果

巴利语汇解 六、道果弟子:巴利语svaka,直译作声闻,意谓通过听闻佛陀音声言教而修行、证果的弟子。如果依胜义谛,只有证悟道果的圣弟子(四双八辈)才能称为声闻;但若依世俗谛,则包括只要受了三皈五戒的...

分那得道度主人

分那得道度主人

分那得道度主人从前,有一个靠近南海的国家,名叫那梨,人民以采集珍珠及种植栴檀木为业。其中,有一对兄弟自父母双亡后,就想要分家创业,而双亲所留下的除了财产外,还有一位名叫分那的仆人,他年少聪明,对于买...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347」“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347」“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药师法门的四种殊胜!大家都知道民国时候的高僧弘一法师,他是主修律宗的,持戒也非常清净,晚年兼修药师法...

佛教故事:为人处世:对小偷的布施

佛教故事:为人处世:对小偷的布施

对小偷的布施学佛要学习自度、度人,自度必须时刻反省自己的身、口、意三业,若言行不当或有过失,则必须鞭策自己更用心。度人则必须应机施教,佛陀说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人人的心念都不同,既然不同,就必须因时...

弟子见到上师的过失时,怎么办?

弟子见到上师的过失时,怎么办?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