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你不生气:醒悟

醒悟

做人时时要有居安思危的态度。安逸的现状不见得稳固,如果不善加维护,随时保有一种岌岌可危的状态,那安逸的环境便容易变成困境;反之,尽管身处非常困苦的境地,也可能摆脱困境。

自性即佛性,与自己的身体,其实是处在一种和谐的状态,而且可以没有内外之别,一个人可能一辈子都见不到自性,但不能因此说自性是不存在的。我们对人间世相的认识,往往如我们钻进一个个大小不同的瓶中,瓶子是腹大口小,并且是不透明的,让许多人埋没一生,未见过自己真正的面目。

退一步海阔天空。该回头时且回头,不要执意去钻无意义的牛角尖,用一颗平和的心去看世界,你会发觉天地之广大,也会感悟纷争和痛苦如过眼云烟般不值一提。已经发生了的事情,不必再去追究,过分地沉溺于对过去的追忆和懊悔,只能徒增烦恼。要着眼于对希望的积极追求,才能把握住现在和未来。

人从一生下来,就注定要面临死亡。这个过程也许是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一百年。这些不同的人生,也有其相同之处,与疾病的抗争和对死亡的恐惧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磨难。

也许你的外婆会成天跟你念叨,她一点也不怕死,她老啦,很快就要死了,但如果你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她很想再活一些年。她念叨自己快死了,实际上是暗藏着一种愿望:希望在她离世之前,得到小一辈人更多的关注,她哪里舍得离开你们啊?她说她快死了并且她不在乎的时候,她是多么的害怕和绝望啊,她真是很希望时时刻刻都和你们在一起。但是她也知道年轻人们有自己长远的生活,哪里能够成天都陪着她呢?看看呀,这就是可怜的老人,你有没有想过他们的内心是多么凄凉和绝望呢?你有没有认真地对待过他们的愿望呢?

当我们步入老年,便不再期待将来,因为在老人眼里,将来是死亡的代名词;当人类步入老年,便开始回忆过去,因为只有沉浸在回忆中,才会暂时忘却疾病的痛楚和对日益衰老的无助。对于人来说,不可知的才是令人恐惧的,人类最大的恐惧莫过于对死亡的恐惧,死后的一切都不可知,死亡即代表消失,即使生前视如生命的名利、财富、亲人、爱人你也一样都带不走。

面对死神的降临,即便是再高明的医师、再至亲的家人也束手无策。你可以延迟你的死期,但你却无法逃避死亡。在你的灵魂与身体分开的一刹那,你呼喊着亲人的名字,进入了不可预知的世界。从出生到死亡,人的一生注定要历经磨难,直到死亡真正到来那一刻,一切磨难才得以宣告结束。

人活一世,除了经历着生、老、病、死外,总在不停地追求着什么,财富、地位、名气、爱情它们不断地膨胀着你的欲望,拉你堕入无底的深渊。得到与得不到,都因你心中有欲念而生出无尽的烦恼,让你的心灵得不到净化和超脱。

人生不仅要面对得于失的烦恼,还要面对宽容与接受的洗礼。世上无完美之事,一味的批评和苛求只能给自己招致痛苦和麻烦。

有一位老教授非常喜爱兰花,读书之余,他最大的的爱好就是养兰花,把兰花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用心照顾。

一次,老教授要出门一段时间,临行前交待保姆,要悉心照料那些兰花。在老教授不在的那段时间,保姆把兰花照顾得很好,但有一天浇水时却不小心将兰花架碰倒了,所有的兰花盆都摔碎了,兰花散了一地。保姆因此非常恐慌,打算等老教授回来后,向他赔罪领罚。

老教授回来后,知道了事情的缘由,不但没有责怪,反而说道:我种兰花,是希望用来养心的,同时也是为了美化家里环境,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老教授之所以看得开,是因为他虽然喜欢兰花,但心中却无兰花这个挂碍。因此,兰花的得失,并不影响他心中的喜怒。同样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牵挂得太多,我们太在意得失,所以我们的情绪起伏,我们不快乐。在生气之际,我们如能多想想:

我不是为了生气而工作的。

我不是为了生气而教书的。

我不是为了生气而交朋友的。

我不是为了生气而作夫妻的。

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生儿育女的。

那么我们就会为我们烦恼的心情辟出另一番安详。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人际宝典:教你三招,让不喜欢你的人从此喜欢

人际宝典:教你三招,让不喜欢你的人从此喜欢

这个世界几乎人人都希望自己被别人喜欢,最好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可现实生活往往无法达愿。而更让人困扰的是,有些人明明不喜欢你,甚至讨厌你,但他会伪装自己不表现出来,让你无法摸清对方的真实想法。我...

凉拌干丝

凉拌干丝

材料: 1、干丝600g 2.芹菜300g 3.胡萝卜100g调味料:1、盐1茶匙 2、糖1茶匙 3、香油1.5大匙 4、麻辣油1茶匙 5、胡椒粉少许做法: 1、芹菜洗净,...

佛教故事:法音集:无常通信

佛教故事:法音集:无常通信

无常通信从前有一个富翁,终年为钱财忙碌,虽年近古稀,但从不念及有一日无常到来,好像无常与他不发生关系似的。一日,这位富翁,正在手把算盘,为钱计较的时候,忽然无疾而终。这位富翁死后,心有不服,遂在阎罗...

红尘炼心,练的是一颗平常心

红尘炼心,练的是一颗平常心

​​“平常心”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很多人把它说成是一种处世哲学,对生活中出现的任何意料之外的结果给予客观、冷静的对待,也有人认为是“无为、不争、知足、不贪”等思想与品质,甚至有人误解为对成败消...

本法法师:《八大人觉经》开示 第八觉知

本法法师:《八大人觉经》开示 第八觉知

第八觉知原文:生死炽然。苦恼无量。发大乘心。普济一切。愿代众生。受无量苦。令诸众生。毕竟大乐。八大心普济觉我们学佛皆知「依惑必造业,依业必造报」,有业报果报身即有生死苦。为了奠定一个很好的基础在佛法...

佛教名词:【洒净】_洒净是什么意思_佛教洒净仪规怎么做

佛教名词:【洒净】_洒净是什么意思_佛教洒净仪规怎么做

洒净(佛教解释)洒净,佛教仪式。即洒香水以净物之仪式。又作洒水。行此法时,须结印契,并持诵真言以加持香水,然后散洒该香水以净化道场或供具等物。如《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二记述劫比罗仙人为懿摩弥王四子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