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教你不生气:你在想什么呢

你在想什么呢

我们的生活应当是正常的,对自己的举动也不用过度地考虑,但只要涉及到自己的内心,就一定要谨慎,因为,你的种种念头都会通过你的行为反映出来。之所以说我们不用考虑行为,实际上是要提醒你注意自己的心念。你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吗你在想什么呢?

如果一个人感到了不满足与苦累,最主要的原因绝对不在于这个人所具备的外界因素,比如这个人所经历的人、事件以及外部环境。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以自己的眼光看待同一件事情,所以每个人心中所获得的经验是各不相同的。就像面对同一个旅游景观,有的游客会觉得非常吸引人,使他们流连忘返,而有的游客会觉得了无生趣,没有一点欣赏价值。虽然他们都到达了相同的风景点,但是在各自心中却产生了完全不同的看法。

如果我们对每一个风景的看法都是很简单而很相似的,那么我们还用得着跑到那风景面前去吗?我们还不如买一堆旅游书坐在家里看呢。众口难调也说明了同样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味习惯,面对同样的食物,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喜欢反应。

再看看我们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也反映了同样的情况。一个人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在某些人眼中他正直,善良,给人们温暖的感觉,而另一些人看来,他却如敌人一样,看到他就觉得反感。这就证明,每个人对同一个人的感受不尽相同,也许这个人能给别人爱的感觉,但自己对于他却感受到了恨。

如果我们想要了解人心所感受到的巨大差异,不一定要把所有人的感受都了解之后才能得出结论。运用一个简单的方法,静下心来,我们回想自己的过去,与我们相遇过的人,我们对他们的感觉是怎么样变化的。对于一个陌生的人,初次见面可能没有什么值得我们记住的事情,所以,我们几乎不理会这个人的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我们了解了他待人接物的方式,发现他是个友爱,热心的人,我们成为了亲密的朋友,随着相处越来越久,发现他身上似乎具备了所有的美德,于是,我们之间产生了爱,而且这种爱越深使我们越相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

可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做了与我们的立场相对的事,或者只是表示了他的对我们的某些不赞同,尽管这对于我们的生活没有任何的影响,但结果却使我们不再愿意听到他的声音,与他共事和生活,我们眼中的这个人已经失去了让我们喜爱他的所有理由。所有的情况都发生了变化,我们只看到的是一个让人讨厌的人,和往日被我们所爱的那个他完全相反。因为我们看待这个人的态度转变,那么我们所感受到的感情也会改变,往日对那个人的爱戴转变成了憎恶,而在我们的心则怀揣着巨大的痛苦。

有一次,我和一位朋友,以及这位朋友的孩子(这个男孩子年龄在十五岁左右)前往一个地方,路上,听到两个妇人在吵架,其中一人对着另外一人骂道:你一点天良都没有,你不讲天理。另外一个妇人回骂:我怎么没有天理,你才没有良心呢。

我的那位朋友听了,对自己的孩子说:你听,他们在讲道说教呢!男孩说:爸爸,他们是在互骂,不是在讲道。我的这位朋友又说:他们一个在讲天理,一个在讲良心,不是讲道是讲什么呢?朋友的孩子一听,觉得有理。这时朋友接着对自己的孩子说:天理良心用来要求自己就是道,要求别人就是互骂。我很欣赏朋友的做法,他不动声色地让孩子上了一次生动的课。人们之间的仇恨,往往由于很小的事情而起,另外,人们对别人过于苛刻,对自己则过于放松,天理、良心 这些原本可以约束人们行为的规则,一旦被人们加以不合理的利用,就已经失去了它们本身的意义,不再具备使人反省自身行为的作用。

显然,我们心灵所有的苦累,不是因为外界事物的变化,而是自己看待外界事物的心境发生了改变,并且,即使是外界事物不发生变化,用不同的心境去看待它们也会获得不同的感受。而我们的生命的过程就是一个体验这种不断波动的的过程。

这种波动是始料不及的。你有过这样的经验吗?某一次你正要对某个人发怒,但当你还未将刻薄的话语说出口之前,脑海中突然闪现了这个人与自己共同经历的某些快乐体验,或者是这个人乐善好施的德行,再或者是对自己自私行为的反省。一时间,心中怨愤的阴影被驱散,心中的痛苦被化解。你和他人之间又恢复了往日的亲密。毋庸置疑,这样的经验每个人都体验过,它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意念的转变时常发生,那么让我们自己获得更多快乐的方式,也就是领会能够控制意念转变的方式。事实上,要领会这个方式并不困难。

如果在某一个时刻你突然很讨厌某个人,那么,请你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你赶紧走开吧,走到一个看不见这个人的地方去,不要想任何关于他的事情,就当他不存在好了,然后,你再次回到你们共处的空间里,这时,你又突然发现了他,你对自己说,呀,我又有了一个新朋友,我恐怕应该跟他说说话吧,嗯,第一次和他说话,我的态度要好一点、友善一点,然后你就说话吧,如果他听到你的声音真的是友善的、充满了光彩的,他恐怕也会停下正在说的话,认真地来听一听你在说什么呢。

如果把人生比作航海,信仰使你确定目标;如果把人生喻为旅程,信仰为你指明方向。而人的一生变数万千,遇事无数,信仰就是举动的准则,能够照亮你在茫然的混沌世界中心无旁骛勇往直前,减免不必要的烦愁与干扰,快速地到达目的地,有了信仰的指引,即使是灰暗的生命也能恢复明嫩光鲜。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玄关挂什么图案好?玄关风水最旺的图案

玄关挂什么图案好?玄关风水最旺的图案

很多人会在玄关设置鞋柜,鞋柜是藏污的地方,玄关又是挡煞气的地方,二者不宜相结合。挂字画是一种比较吉祥的玄关装饰手法,不仅能够很好的装饰玄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另外字画还能够调节风水,打造出良好的家...

净土法门法语:为什么有人能得到佛力加持,有人得不到佛力加持

净土法门法语:为什么有人能得到佛力加持,有人得不到佛力加持

1我们弘法利生,乃至于种种示现,都必须要仰承佛力的加持。佛力的加持决定是平等慈悲的,既然是平等慈悲,为什么有人得到加持,有人得不到加持?2其中的道理,我们必须要懂得。用现代的话来说,诸佛如来威神平等...

赵泰地狱行

赵泰地狱行

海涛法师编著赵泰是晋国人人称道的好官,一天晚上他忽然梦见了自己被两个骑黄马的人扶上马背,带著他一路急行而去。不知走了多少里,前面隐约出现一座城池,城墙高耸险峻,城门是黑铁做的,城内阴气缭绕,十分阴森...

佛教故事:百喻故事广释:20、割十补百

佛教故事:百喻故事广释:20、割十补百

20、割十补百电光易灭、石火难留,逝水绝归源之路,落花无反树之期。人类日日都有讲话,而讲话虽被空气吹了,其好与坏都留在人的心里。古人说:言多必失。每个人都会说话,可是说话之中,常常讲错误的事情,或得...

钓鱼的因果报应故事汇集

钓鱼的因果报应故事汇集

钓鱼的因果报应故事汇集 试着这样的疼痛,拒绝钓鱼 事例1: 朋友钓鱼的报应 常听大家讲因果报应之类的事情,本来是半信半疑的,不过,有事情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时候就会相信了。我有一朋友特别喜欢钓鱼,俗话...

李孝利公开素食餐 声明是素食主义者

李孝利公开素食餐 声明是素食主义者

31日,李孝利公开了素食餐桌,并在自己的Twitter上留言:“阿店”,并附上了一张素食主义餐桌照。公开照是一碗红豆粥,还有两种蔬菜料理等很简单的餐桌。并且,李孝利之前已声明自己是素食主义者,因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