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何谓布施

何谓布施

惠施济世前文说过,慈悲喜舍是佛教的「四无量心」。然而世人对此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常行颠倒,施不如法,在此有再加以阐述的必要。

何谓布施以财物普分给他人为布,克己惠人为施。人以自己所有的给与没有而需要的人叫「布施」。总之心生「慈悲喜舍」,以医药、饮食、衣服、卧具、金钱、财物等一切褔利与人,而拔除人之痛苦,给人以安乐名「布施」。或以舍宅、林园、产业、金银、财宝一切资具供给佛、法、僧三宝门中为布施。喜舍的人称施主,所施虽有种种不同,而以施与财物为本义。布施是因,施者可得大福安乐之报是果,故布施名为种福田。福田分三种:拔苦济贫解难为悲田;惠答父母师长为恩田;恭敬三宝为敬田。佛语阿难:「夫人作福,譬如种树,本种一核,稍稍长大,收子无限。」又说:「为人大福,财物无限,从布施中来。」施一得万倍之报,言不虚也。

布施可归纳为三种:一、财施:以世间财物施舍济贫,解除人之困难。二、法施:出世法方面,凡宣说佛法悟人,度人离苦得乐。入世法方面,凡教授一切使人得以生存、生活,求得安乐的正当学问及技术法则等,两者都可谓之为法施。三、无畏施:以无畏之世出世法施人,救人脱离厄难者。布施最好躬亲授与,若是转手他人,正如请人代宴,不得自饱,布施修福,自作自得。布施时常以谦逊抱歉的态度,并以爱语安慰。如对父母尊长三宝,更应谦恭有礼。布施时不求世间的名誉福利,以纯洁清净心而惠施,谓之净施,所获功德果报甚大。布施时心中无能施者,无受施者,亦无所施物,谓之「三轮体空」,又谓之「三轮清净施」。心地观经布施偈云:「能施、所施及施物,于三世中无所得,我今安住最胜心,供养十方一切佛。」布施应不住一切相,布施时心量如虚空,虚空不可思量,布施之福德也不可思量。所以布施以无相、无住、无愿施为最殊胜,以布施供养三宝之功德福报为最广大。

布施的人行布施峙,当施不离法,法不离施,方为合法。舍卫国王问佛:「世尊!我等云何而行布施?」佛言:「大王!若求胜妙褔报而行施时,慈心不杀,离诸嫉妒,正见相应,远于不善,坚持禁戒,亲近善友,闭恶趣斗,开生天路,自利利他,其心平等。若此布施,是真布施,是大福田。复次行施,随自心愿,获其报应;或以妙色名香珍味软触,亲手布施,得众人尊重,眷属圆满,富贵安乐之报。大王!若以上妙饮食供养三宝,得五种利益:身相端严,气力增盛,寿命延长,快乐安稳,成就辩才。」

若见人行布施,不可阻止,更不可心生嫉妒,应当欢喜赞叹,亦获甚大福报。有沙门问佛:「随喜赞叹布施,其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百千人,各以炬来分取,热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是故随喜功德,不可思议。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为什么用金刚来比喻般若妙慧?

为什么用金刚来比喻般若妙慧?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说起《金刚经》,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即便不是佛教徒,大多也都有所耳闻,佛弟子中欢喜持诵、学习这一部经的,就更不计其数了。《金刚经》,全称叫...

“知足”果真可以“常乐”吗?

“知足”果真可以“常乐”吗?

曾在一些朋友的家里办公室里看到“知足常乐”的横幅,聊天中或多或少会谈及它。有的会介绍这幅字是何人所书,名气如何,书法的风格,价值几何等等;有的会深入谈到他对这四个字的理解,也会郑重或感慨万千地宣称其...

生根活佛: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生根活佛: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生根活佛: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作者:生根活佛今天早上有一位弟子问我“师父,我很烦,我什么时候没有烦恼呢?”我回答的是:“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她说:“说起容易,做起很难啊!”我说:“...

搬新家遇风水先生的“好心”,小夫妻严词拒绝

搬新家遇风水先生的“好心”,小夫妻严词拒绝

小慧家最近买了新房,入住新房是件大事,夫妻俩商量后决定邀请亲戚朋友周末来新家聚聚,热闹热闹。周末,亲戚们如约而至,新房里充满喜庆祥和气氛。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突然传来小慧姑姑的叫喊声:“小慧,快来卧室...

净土法门法语:怀疑感得是山崩地陷 2014净土大经科注 法语菁华录(二)

净土法门法语:怀疑感得是山崩地陷 2014净土大经科注 法语菁华录(二)

1末世修行,多诸障难,这是我们亲身体受的。这些障难有没有过去?没有,一波过去,一波又来了,这是眼前的事实真相,就是念佛都有人障碍你。但是念佛这个法门障不住,障碍我,我口不念,我心里头念,这个障碍不住...

祭拜的食物谁能享用?

祭拜的食物谁能享用?

有一次,佛陀住在摩揭陀国首都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这天,一位名叫‘生闻’的婆罗门,来竹园请问佛陀:‘可敬的瞿昙!我们婆罗门主张对死去的家人祭拜布施,因为有血缘关系,就能让他们享用到所祭拜的东西。可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