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学佛遭遇别人反感该怎么办?

达真堪布:学佛遭遇别人反感该怎么办?

问:顶礼上师!我有个困惑,困扰了我很多年。比如,周围的人都不修行,有人修行却没有让大家生起欢喜心,反而让大家觉得是迷信,不被家人和朋友理解。甚至还会与他们起矛盾,这时他们会诋毁佛教,诋毁菩萨而造业。请问该怎么办?

答:也许是有原因的。可能双方都有一些过失。比如说,你妈妈学佛,也应该尽量随顺众生。尤其是他们不太明白佛法的道理时,应该尽量避免不让周围的人生烦恼。我们说随顺众生是这个意思。随顺众生是看众生的意乐与因缘。不能为了自己念佛,为了自己学佛而恼害他们,这是错误的,尽量避免,不让他们生烦恼。

其实念佛的方法有很多,也不是必须要走这种形式。心里默念也行啊!可以给她们发慈悲心,然后随顺她们,这样也可以,这也是发慈悲心。这本身也是一种念佛。

当然,我们是要随顺众生,但是也应该有自己的信念,有道德底线,说随顺众生,最后连基本的道德底线都没有了,这是不合理的,自己要把握住这点。

周围的人也有问题。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和爱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应该尊重他人的选择。为什么非要跟他们争呢?这也是有问题的。

但你作为孩子也改变不了什么,自己心里明白就行,不要因此而烦恼,也不要因此而对佛法生起不好的想法。

在前面也讲过,个人的行为不能代表佛法。个人的问题是个人的问题,不是佛法的问题。我们真的要承认我们这些学佛人有问题。但学佛人有问题,不等于佛法有问题。佛法是究竟的真理,是究竟的智慧,可以解开人们心灵的疑惑,可以祛除人们心灵的无明黑暗。只有依靠佛法,依靠智慧,最后才能真正得到永久的快乐,这是事实。

但是有些学佛人有很多问题。这是个人的问题。所以佛讲:依法不依人。不能看人要看法,不能依靠人要依靠佛法。

你心里有这样的定解就可以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八)-海仁老法师(7)

海仁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八)-海仁老法师(7)

是种种地,皆以金刚观察如幻十种深喻,奢摩他中,用诸如来毗婆舍那,清净修证,渐次深入。己三合结诸位次由三行而成分三。庚初总以止观结自干慧至妙觉,其中位位差殊名种种地。所历位次,虽有种种,而能历之心,唯...

佛教故事:父母的爱:父母的热忱

佛教故事:父母的爱:父母的热忱

孩子爱的是故事和你您演讲里介绍的故事都很好听,有没有什么念故事书的技巧可以遵循呢?其实,我所说的这些让家长觉得很好听的故事,要是跟坊间专业的说故事教室比起来,肯定是逊色许多,再加上演讲时是有观众的、...

犯太岁的具体解说

犯太岁的具体解说

太岁是民间一种传统习俗神煞,每年都有不同的轮值太岁。出生生肖与太岁有着刑冲破害的不利关系,因恐冒犯太岁,故历年来便有拜太岁的风俗传统,其生肖与太岁刑冲破害,亦即天星十二宫位的关系。冲太岁是犯太岁的一...

真禅法师:华严宗简论 第一章 华严经的传译 第一节 六十《华严》

真禅法师:华严宗简论 第一章 华严经的传译 第一节 六十《华严》

华严宗简论余昔年从华严座主应慈老法师学习华严大教已达十六年之久。为报师恩,使师的教诲发扬於世,现著《华严宗简论》,以飨读者。第一章 《华严经》的传译华严宗,依《华严经》而立名。华严经是释迦伞尼佛成道...

凡人想要的太多

凡人想要的太多

凡人想要的太多世间的物质财富是非常有限的;然而,人对物质财富拥有的欲望却是无止境的。世人虽然都知道“知足者常乐”的道理,但是心淡如水的明白人仍然很少。一个人要想生活得幸福潇洒,放淡自己的欲望是一项必...

佛教故事:大德讲故事:第十一则·失而复得的能力

佛教故事:大德讲故事:第十一则·失而复得的能力

第十一则失而复得的能力从前,在一个遥远的村落,住有一户孤儿寡母,两人相依为命。家境虽不算富有,但倒也不愁吃穿。只是这位妇人经常喜欢对别人夸耀:「我从来不会弄丢东西。」一天,她又在对别人讲述她从来不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