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师:行立坐卧

学佛行仪》里:“行如风,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人生的“四威仪”不一定学佛的人要如此,其实每个人的生活上,都应该要有此“四威仪”。

我们和人初次见面,但看他的气质和行仪,大致就能知道他的素养与教育程度了。所谓“行仪”,就是指在行立坐卧上所表现的言语动作是否威仪有礼,行止进退之间是否得体有分。

当一个国家要派遣外交人员到其它国家当使臣,必先训练他的外交礼仪,尤其行立坐卧之间,不可失去一国国民应有的教养。

一个家庭里,父母从小就教育儿女,对人要有礼貌,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行立坐卧的规矩,这是做人最初应该学习的一门重要功课。进了学校,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不只是知识上的传授,生活上的教育同等重要;所谓生活教育,就是在行立坐卧上应有的礼仪。

现代的青少年教育出现了问题,大都是因为不重视生活教育,例如走路没有走路的样子,甚至坐无坐相,站没站样,睡没睡姿,所以就不像一个人的样子。

在一般人家所豢养的动物,所谓好的猫狗都不会乱走乱睡,好的竉物也都能养成听话的习惯,何况万物之灵的人类,如果没有很好的行仪,怎么能成为人呢?

然而我们现在的社会,经常看到要选中国小姐了,才知道要训练她的礼仪;要选中国先生了,才懂得要他注意仪表。其实,行立坐卧也不只是外表,所谓鹦鹉学叫,总不是人的声音;猴子学样,总不是人的样子。行仪必须诚于衷,才能形于外;行立坐卧必须要从内心的心念、思想,发展到成为习惯,如此表现到行为的外相上来,才能合乎自然。所以,平常的人没有把行立坐卧的威仪教养成为习惯,到了临时,呆女婿去见丈母娘,总会露出马脚的。

过去禅门里,扬眉瞬目都有教育,吃饭睡觉都有佛法,因为久经修行的历练,一举手,一投足,都合手美的威仪,所以衣食住行是佛法,行立坐卧是佛法。

理学家程颐曾在一次见了佛门排班过堂用斋的庠序队伍后,大叹“三代威仪,尽在此中矣!”此即人间的佛教、生活的佛法,从行立坐卧间,即可嗅到它的芬芳,感受到它的美妙。因此,懂得佛法的人,行立坐卧间,无一不是修行。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素餐厅装修时要注意的教训

素餐厅装修时要注意的教训

餐厅是非常吸引蟑螂的地方,咨询一些同行之后(感谢上海枣子树素餐馆),发现在一开始装修时就要千万注意以下方面,以避免创造适合蟑螂生存的环境。 (1)千万不要用木头。因为木头是小虫子最喜欢的材料,容易受...

念佛所求如意的感应案例几则

念佛所求如意的感应案例几则

一、真心念佛求职如愿杨敬芙居士,沅江市南大乡新跃一队人,她女婿李忠祥是广州人,原来所在的单位不景气,他想换一个好一点的单位,却难以如愿。妻子劝他念佛,他听从了,真心念佛,结果如愿以偿,到了新单位很顺...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不肯承担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不肯承担

利踪禅师有一次在深夜里,站在僧堂前大叫道:有贼!有贼!叫声惊动了堂内的大众,这时,刚好有一位学僧从堂内跑出来,利踪禅师就一把抓住他道:纠察师父!我抓住贼了。学僧推拒道:禅师!你弄错了,不是贼,是我!...

圆慈法师:四无量心的修习

圆慈法师:四无量心的修习

慈的瑜伽行者,当观察恚的过患及忍辱的功德。如长部中说贤者!若为恚所战胜,为恚而夺取其心者,则杀害生物。初修慈的人,为了避免贪欲的生起,不应对异性修慈;为了避免起忿怒,则不应对仇敌修慈;为避免疲倦的生...

佛教故事:无极导禅师苦苦寻母十载

佛教故事:无极导禅师苦苦寻母十载

无极导禅师,元时吴兴人,俗姓赵,本是宋皇室宗族。他母亲计氏,日常平凡崇奉佛教。元至元五年十月,他母亲分娩之时,梦见白光满屋,长达三个晚上。无极导禅师刚出生时,适逢元兵大举侵犯江南,居民四处逃散,母亲...

索达吉堪布:转世轮回有充分依据,不存在的依据绝对找不到

索达吉堪布:转世轮回有充分依据,不存在的依据绝对找不到

索达吉堪布:转世轮回有充分依据,不存在的依据绝对找不到 文:索达吉堪布 问:如何让众生相信轮回? 答:是否相信轮回,主要取决于个人的因缘。现在有不少关于前后世的书籍,如果多看这类书籍,也会逐渐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