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师:恩怨人生

有人问: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何?告曰:人与人之间,皆“恩怨人生”而已!

一个家庭,原本都是骨肉至亲,但是为了个人利益,为了财产纷争,彼此恩恩怨怨,错综复杂,这不就是“恩怨家庭”吗?

一个机关,本来都是志同道合,都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但是为了升迁、名位、利益,彼此计较、比较,搞得恩恩怨怨,这不就是一个“恩怨团体”吗?

全国人民,不是同乡,就是同学,或是同文、同种;可是互相打击、互相残杀、互相攻防、互相斗争得你死我活,这不就是一个“恩怨国家”吗?

世界各个国家,本来都可以和平相处,同体共生,互相帮助,互相友爱;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伤千千万万,第二次世界大战又死伤万万千千,可能还会有第三次、第四次世界大战,这不就是一个“恩怨世界”吗?

从历史上看来,各个朝代,我怨恨你,我就领兵侵略你;你有恩于我,我就对你恩将仇报,搞得人我之间没有是非,没有公理,彼此不能信任。甚至今日你和他联合攻打我,明日我和你联手消灭他,彼此互相征伐,无有了时。

中国从三代以后,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三国纷争、五胡十六国、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甚至近代的军阀割据,这不都是一页充满恩恩怨怨的人类史吗?

其实,人生不必恩怨太分明;恩怨太分明的人生,就一定能成功吗?司马迁说:“人有恩于我者,不可忘也;人有怨于我者,不可不知也!”所以我们要能化解怨恨。佛说“以怨止怨,如扬汤止沸”;能够“以恩止怨”,则无事不办。中国近代史上蒋介石的“以德报怨”,一直脍炙人口;此中所表现的正是中国人“冤家宜解不宜结”的宽恕胸怀。诗经有云:“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做人要有“滴水之恩,涌泉以报”的美德;凡事能够“不念旧恶”,与人能够没有隔宿的仇恨,则所谓“恩怨人生”,又那会有什么不可解的怨与恨呢?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省一法师证念佛三昧的过程

省一法师证念佛三昧的过程

省一法师,俗姓高,扬州江都县人,世代务农。省一大师十二岁时,母亲去世,便萌发出家的念头,由于父亲不同意,未成。十九岁时,在天峰寺剃度出家,在扬州天宁寺受三坛大戒。后来,在焦山僧处闻到净土法门,便专志...

星云法师《如何实践佛法》之二:发愿篇

星云法师《如何实践佛法》之二:发愿篇

第二篇 发心立愿壹·前言我们做任何事情,一定要先订定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努力的方向;有了方向,做事才能著力。订定目标就是“立志”,在佛教称为“发心立愿”。贰·何谓发心立愿发心立愿,是学佛的根本。发心,...

索达吉堪布:如何看待大多数人追求羡慕有权势者

索达吉堪布:如何看待大多数人追求羡慕有权势者

索达吉堪布:如何看待大多数人追求羡慕有权势者 问:大多数人都特别羡慕有权势者,佛教怎么看待追求权势? 索达吉堪布答:为安乐而希求王位权势是不合理的愚行。一个人如果不想用对他人指手画脚下命令这种方式...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砍头破瓮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砍头破瓮

砍头破瓮一个商人赶着骆驼到市场买东西。他先买一个大瓮,再买稻谷,然后将稻谷放进瓮中,准备让骆驼驮回来。没想到这只骆驼却将头伸进瓮中吃谷子,商人想尽办法,一直不能将骆驼的头弄出来。因此,商人非常的苦恼...

海涛法师说故事全集:23.六天变六年

海涛法师说故事全集:23.六天变六年

23.六天变六年有一位深信佛法的国王,每日尊敬供奉三宝,并修持十善戒,功德遍及全国各地,使百姓都生活安乐。当时有一个修行人在山中修行。有一天,他出山乞化,口渴得厉害,便喝了一口池塘里的水。等他抬头一...

星云法师:为妻子祈愿文

星云法师:为妻子祈愿文

星云大师:为妻子祈愿文慈悲伟大的佛陀!我已经是一个有家室的人了!我知道我揹负重大的责任,但由于我粗心大意,忙于工作,常常忘了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每当夜阑人静,回想生活琐事,才感到自己对家庭未能全心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