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师:学习接受

人生自呱呱堕地,最重要的,就是要教他学习礼貌,学习对人的称呼。及长,教他学习技艺、学习知识。其实,更重要的,应该教他学习“接受”;“学习接受”是成功立业的基础。

如果你有机会到一个学校参观,你从课堂上,看到学生在上课时剪指甲、削铅笔、开抽屉、翻书本、传纸条、东张西望等,你就知道,他必定没有用心在听老师讲话、指导;如此没有“接受”习惯的青年学子,你要他将来会读书、会考试,能有好的成绩,实在难矣也!

所谓“如器受于水”,一个有漏的器具、一个骯脏的器皿,甚至一只覆盖的杯碗,即使再好的东西,又怎么能装得进来呢?所谓“如地植于种”,你播种在土壤外,被鸟雀给吃了;你把种子撒在坚硬的地板上,甚至种在长满杂草的荆棘丛中,又怎么能够萌芽、成长呢?所以,一颗种子没有土壤的“接受”;一杯水没有器皿的“接受”,都是徒劳无功的。就像天降甘露给你,你没有“接受”;再温暖的阳光,但是普照不到你,又能奈何?

因此,一个学生会不会读书,就看他会不会“接受”。幼儿牙牙学语,不断的模仿、学习,必须养成他“接受”的习惯。不但学习接受,而且只要是好的,即使是专制的、委屈的、无理的,都应该接受;因为你在无理、委屈、专制的情况下都能接受,则日后在自由、民主、真理之前怎么会不接受呢?

遗憾的是,现代的青少年不懂得“接受”,对于父母的话,“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对于老师的种种教导,即使春风化雨,也不能注入他的心田,因为他不肯“接受”。就如《遗教经》里佛陀说:“我如良医,应病与药,汝若不服,咎不在医;我如善导,导人善路,汝若不行,过不在导。”

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所以聪明智能,因为“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难心。”敏而好学的颜回先生,所以成为孔门的传人,因为他“朝闻道,夕死可矣!”一个人能够接受父母、老师、圣贤的谨言教诲,能以圣贤为模范,心中能够包藏万有,还怕不能成功吗?

所以,对于“接受”,凡是正当的、清净的、善良的、真实的知识、道理、技术,都应该好好的接受。你能接受美好的事理,成为你的传灯,将来才能把好的还给社会。“学习接受”是多么的重要啊!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灵与不灵不在佛菩萨在我们自己

灵与不灵不在佛菩萨在我们自己

灵与不灵不在佛菩萨在我们自己经常会听到一些学佛的朋友说;自己念佛念咒怎么没有感应啊,怎么不灵啊等等。如果仅仅是为了求感应念佛,就是一种妄念了,很多大师给我们讲了,灵与不灵不在佛菩萨,在我们自己,自己...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横祸一词的由来

佛教故事:民间故事:横祸一词的由来

横祸一词的由来横祸这句话的来历,始于南宋宁宗年间。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内忧外患,财政危急,施行增税、加耗的敲剥税制。就是在原有的正税(土地税、人头税)基础上,再税外加耗,如正耗、加耗、耗利、耗...

糖醋素鳗

糖醋素鳗

材料:豌豆片30公克、海苔4张、芋头1个、凤梨片3片、红萝卜100公克、鲍鱼菇4朵调料:糖2匙、蕃茄酱2匙、 醋2匙、盐1匙、味素1匙、 太白粉1匙、胡椒粉少许拌料:盐1/2匙、味素1/2匙、胡椒粉...

得 道 失 道

得 道 失 道

很久以前,在波罗奈国里,有座深山。山上古木参天,奇花遍地,人迹罕至。只有潺潺的溪水和偶尔的鸟鸣,才会打破这份宁静。  在这座深山里,住着一老一小两位仙人。老仙人是位得道者,面容清瘦,精神矍铄,雪白的...

冲动离婚后如何挽回婚姻

冲动离婚后如何挽回婚姻

很多年轻的男女因为一时冲动在一起领证结婚,之后又因为一时冲动而离婚,把婚姻当成是儿戏,过后想要挽回的时候追悔莫及。那么冲动离婚后如何挽回婚姻呢?其实还是有办法的,只要双方还有感情,一切都好说。1、学...

人生八苦从哪里来?在哪里了?一个佛门初学者的苦苦探索

人生八苦从哪里来?在哪里了?一个佛门初学者的苦苦探索

你是不是常常觉得烦恼充斥了生活,老天亏待了你?你是不是常常眼馋别人生活富足,孩子优秀,而自己却一无所有?你是不是常常抱怨领导没什么本事,却盛气凌人地压榨你?释迦牟尼佛宣说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